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棣選定明十三陵的背後玄機

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稱帝后, 便希望把京城移往北方, 又擔心大臣的反對。 於是尋找精通風水的先生, 以替他選陵地為名, 完成他把政治中心從南方轉移到北方的大業。 永樂五年, 朱棣下旨禮部, 在全國尋找精通風水的人才, 這時, 一代風水大師廖均卿脫穎而出。

廖均卿(1350~1413), 字兆保, 號玉峰, 興國梅窖鄉三僚村人, 明永樂八年, 以建明十三陵之長陵有功, 被封為欽天監靈台博士, 撰有《行程記》等。

據《興國衣錦三僚廖氏族譜》記載, 明永樂五年, 明成祖的徐皇后病故, 明成祖早已想遷都北京, 遍訪精通風水人士。 當時訪得江西贛州府興國縣三僚村的廖均卿。 廖均卿被召傳南京後, 先察看了在南京的孝陵風水之後, 便到北京找風水寶地, 遍鑒了京郊之後, 於永樂五年六月初一前往昌平黃土山(即後來的天壽山十三陵所在地)登高縱目, 見該處風水絕妙, 便繪成地圖,

於八月初一日到南京上朝, 獻上地圖。

明成祖聽了非常高興, 決定初八日吉辰與各風水師一同往黃土山定穴位。 同時, 明成祖下令將黃土山改名為天壽山, 便高高興興回南京去了。 到了永樂八年, 明成祖又召見諸位風水大師, 問天壽山皇陵的穴位工程進展如何?眾大臣奏道,

廖均卿戲弄朝廷, 他挖傷了地脈, 穴位湧泉不止。 明成祖就問廖均卿這是怎麼回事?廖均卿說, 這是真龍的聚處, 穴法無偏, 只要皇帝親臨其處, 泉水立即停止。

明成祖一聽覺得很是神奇, 便叫大臣們看了一個好日子, 帶了文武官員和廖均卿等人從南京出發前往北京天壽山。

但明成祖到了穴位之處, 看見泉水依然在噴, 龍顏大怒, 責問廖均卿為何戲弄於他。 廖均卿不慌不忙回答說:我還沒有喝山呢, 只要臣幾聲一喊, 把羅盤下地一照, 泉水便會立即停止。 廖均卿當即擺好架式, 向山上喝道:今廖均卿為永樂聖主立萬年之基業, 千載之皇陵, 萬里山河皆歸聖主, 現在皇帝御駕親臨, 著令泉水立即停止, 如改違抗, 是為逆天大罪, 必受天譴。 說來也怪, 廖均卿還未喊完, 金井內的泉水果然立即停止。 明成祖不斷說道:神了!神了!廖均卿非凡人, 誠乃仙風道骨, 喊山山應, 喊水水止, 真乃朕之奇遇也。 隨即下令賜廖均卿欽天監五品靈台博士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