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新鳳霞:周恩來眼中的絕世美女

新鳳霞, 一代評劇皇后, 是經歷了新舊兩個中國的世事滄桑, 紅極了近半個世紀的戲曲藝術大師。 人到晚年, 曾經滄海, 無限夕陽。

她把自己多年來一字一句寫下的文章薈萃成集, 從苦難的貧民窟到古雅的四合院, 從絢麗的大明星到病殘的普通人, 新鳳霞在大起大伏的坎坷生涯中做了一次次驚心動魄的人生取捨, 無論是作為藝人還是作為女人, 她的取捨都可歌可泣, 耐人尋味。 她的一生, 給熱愛她的觀眾和讀者留下了一本感人至深的自傳。

新鳳霞13歲就開始拜王仙舫、鄧硯臣、張福堂等學習評劇, 15歲時就開始擔任主演。 她先後主演了《烏龍院》、《女俠紅蝴蝶》、《可憐的秋香》、《雙婚配》、《三笑點秋香》等劇碼, 在天津、上海、濟南、秦皇島等地獲評劇觀眾的好評。 1949年, 北京解放後, 新鳳霞來到北京組織了北京鳳鳴劇社擔任主演。

1950年, 北京首都實驗評劇團成立, 新鳳霞任主演兼團長。

1951年, 新鳳霞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文工團解放評劇團任主演兼副團長。 1953年, 新鳳霞調入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評劇團一隊任演員。 1955 年, 中國評劇院成立, 新鳳霞在中國評劇院一團任演員、評劇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名譽主任。

新中國成立初期, 新鳳霞懷著對党深厚的感情和極大的政治熱情投入到黨的文藝隊伍中, 走上了為社會主義服務, 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藝術道路。 她親自執筆創作演出了以她個人經歷為題材的大型評劇現代戲《藝海深仇》, 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時, 中國政府著手制訂新《婚姻法》, 並準備在全國頒佈, 為配合宣傳, 北京市婦聯主任張曉梅到天橋找新鳳霞, 希望她能將劉巧兒的故事搬上評劇舞臺。

初期修改得相對粗糙, 名為《劉巧兒團圓》, 演出後火暴京城。 鄧穎超、蔡暢、康克清、李伯釗等婦女界領導人看了演出, 大加讚賞, 此後, 劇本經劇作家王雁整理, 著名導演夏淳重排, 並改名為《劉巧兒》。

周恩來看過這個戲之後說:“別看新鳳霞是天橋的青年演員,

可影響不小, 全國都在聽《劉巧兒》……”不久, 《劉巧兒》到中南海演出, 毛澤東說:“又看見延安的窯洞了!”並連稱新鳳霞演得不錯。

1954年周恩來與新鳳霞親切交談

後來, 周恩來多次說, 三天不喝茶, 不能不看新鳳霞。 就在鄧穎超去世的時候,

她的玻璃板下還壓著新鳳霞的劇照。 周恩來不僅喜歡聽新鳳霞的戲, 而且在周恩來的心目中, 新鳳霞是個值得尊敬的漂亮女人。 此外, 周恩來與新鳳霞的愛人吳祖光也有著極其深厚的友誼。

評劇《劉巧兒》是新鳳霞青年時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劇碼。 在這齣戲中, 新鳳霞成功地塑造了劉巧兒的藝術形象, 並創造了有其自己特點的評劇疙瘩腔唱法。 《劉巧兒》公演及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後, 在全國掀起了學唱劉巧兒的熱潮, 人們通過《劉巧兒》瞭解評劇, 通過《劉巧兒》知道了新鳳霞, 新鳳霞的名字從此走進了千家萬戶, 新鳳霞演唱藝術從此確立並得到廣大評劇觀眾的喜愛。 在《劉巧兒》的創作過程中, 新鳳霞得到了許多文藝工作者的熱情幫助, 新鳳霞和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開了戲曲工作者與新文藝工作者聯手創作的先河,為戲曲藝術的革新與發展做出了示範。

繼《劉巧兒》問世之後,新鳳霞在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創作的評劇《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會受盡摧殘迫害的勞動婦女祥林嫂的藝術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現了深層次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發展了新派演唱藝術。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新鳳霞在十年動亂期間因慘遭迫害而留下殘疾以至無法再登上心儀的舞臺,她便堅持寫作,著有:《新鳳霞回憶錄》、《以苦為樂》、《我當小演員的時候》、《少年時》、《新鳳霞說戲》等。她是齊白石的徒弟和義女,深得老人真傳。她筆下的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古拙厚樸,內涵雅趣。

新鳳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新派藝術在眾多的評劇流派中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成為了評劇革新的代表。這得益於她在戲曲藝術上的天分和穎悟以及深厚的藝術功底,更得益於她對新社會的熱愛而煥發出的藝術創作力。新鳳霞在藝術上從不保守,她敢於吸收、敢於創新,博采姊妹劇種表演之長,虛心學習各種唱法,積累了豐富的演唱經驗。在中國評劇院這一國家劇院良好的藝術環境中,新鳳霞的藝術創作力得到了空前的發揮,新派藝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推陳出新的傳統評劇《花為媒》是新派藝術的經典之作。

新鳳霞以純熟的演唱技巧,細緻入微的人物刻畫,塑造了青春美麗富有個性的少女張五可的藝術形象,從而將新派藝術推向了高峰。這出劇碼拍成電影在全國包括香港地區、東南亞各國放映後,新派藝術又一次風靡全國和東南亞地區。全國各地的評劇女演員紛紛向新鳳霞拜師學藝,評劇新派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揚與傳播。這一時期新鳳霞飾演的一系列藝術形象為評劇畫廊增添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篇章,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

1957年,新鳳霞被錯劃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受到了迫害,並被剝奪了做演員的權力,這對她的身心是巨大的摧殘。1975年,她因腦血栓發病導致偏癱而不得不告別為之奮鬥的評劇舞臺。1979年,新鳳霞得到了徹底的平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党的春風又一次吹進了新鳳霞的心田,她以驚人的毅力,挺起她那受過傷害的身體,邁著蹣跚的步伐,又一次向新的藝術領域開拓進取。她講學授藝,著書立說,教學不止,筆耕不輟。新鳳霞拖著沉重的身體,坐在輪椅上給她的弟子、學生說戲,示範演唱,克服行動的不便多次到劇場觀看學生的演出,以鼓勵和提攜後人。新鳳霞桃李滿天下,是中國戲曲界擁有眾多子弟傳人的功績卓越的戲曲教育家。

新鳳霞渴望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早在建國初期,新鳳霞就莊嚴地向黨提出了申請。但坎坷的經歷使她的願望一直未能如願。打倒“四人幫”後,新鳳霞再次向黨提出了申請。1982年新鳳霞被批准入黨,實現了她多年的夙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她以更高的姿態和對評劇藝術的高度責任感,投入到她後半生的藝術生涯中。

新鳳霞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評劇藝術的代表,她長年奔走呼籲,為振興戲曲,繁榮評劇不遺餘力。新鳳霞獲得了中國首屆金唱片獎。獲得了美國紐約美華藝術學會1997年頒發的華人藝術家終身成就獎。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講學,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家。1998年4月12日,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在江蘇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歲。

新鳳霞,這位被周恩來認為最漂亮的女演員究竟有多美?時光倒流60年,看看她和吳祖光的愛情故事,便會知道新鳳霞究竟有多美!

1953年新鳳霞和吳祖光合影

當年,吳祖光從香港回來。老舍介紹他和唱評劇的新鳳霞認識。表面上看,兩個人十分不般配,吳祖光出身於詩書世家,而新鳳霞出身貧民,她的父親是賣糖葫蘆的,母親不識字,她要靠唱戲養活一大家人。然而,喜歡聽戲的吳祖光第一次見到新鳳霞就對她有好感,後來,還專程給她做過一次採訪。他欣賞她甜脆的嗓音,在舞臺上表演時的脫俗扮相。那時,吳祖光並不知道,在他們見面前,新鳳霞已久聞他的大名了。

她演過他寫的《風雪夜歸人》,十分仰慕他的才華。新鳳霞心裡想嫁的男人,就是吳祖光這樣的。面對外界的壓力,她說:評劇是我的生命,吳祖光是支撐我生命的靈魂,不能兩全,我甯要祖光。但是,他們二人恩愛幸福的日子還沒過夠,動盪的局勢便將他們捲入波瀾。吳祖光在運動中被打成右派,去了北大荒之後,新鳳霞也就搬進了集體宿舍。當時,文化部的一位領導把她招去時,說只要她同丈夫離婚,就可繼續她正值巔峰的演藝事業。她卻說:王寶釧等薛平貴等了18年,那麼我可以等祖光28年。祖光是好人,我等他。

就是這樣一句話,新鳳霞成了評劇院內定的右派。她白天挨批鬥,晚上唱戲,從舞臺上下來,就要去刷馬桶。她心裡委屈,對吳祖光無比思念。老舍就勸她多給祖光寫信。她給祖光寄東西,寫了很多的信,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兒都告訴他,他也寫厚厚的信給她,書信成了他們唯一的安慰。

好容易等了三年,把吳祖光從北大荒等回來。但是,還沒有喘息的機會,接著的“十年文革”,又擾亂了他們平靜的生活。吳祖光再次被揪了出來,新鳳霞也一起受到牽連。在被痛打批鬥中,她被打得半身癱瘓,再也不能登臺唱戲了。

六十年代的新鳳霞與吳祖光

當所有風雲散盡,迎接他們的是已衰老的容顏,和她殘疾的身體。在他眼中,她依然是最美麗的女人,他更加倍心疼她。面對不能再上舞臺的事實,她很長時間不適應,也暗自哭泣。他卻說:不許哭!他知道哭泣解決不了問題,他要為她重新設計人生。

他鼓勵她繪畫,並在他認為比較滿意的作品上題字。她在他的幫助下,終於重拾生活的樂趣。每回看到他提的字,她都像孩子似的高興。在丈夫給她的書房裡,20多年中,她完成了幾千幅花鳥畫和10多本回憶錄。這對原本大字不識的她來說,是多麼大的提升啊。

他習慣了與她相伴的日子,習慣了他們在各自的書房裡快樂地忙碌。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1998年4月12日,她在江蘇常州突然病故。她的離去,讓他無法相信,此後,他一直住在她的書房裡,到死也沒有離開。他總覺得她只是離開他一小會,有一天還會回來。

他等她,等得意識都消失了。而原本他井然有序的書房全然荒蕪,他甚至失去所有靈感,寫不出任何東西。直到五年後的又一個“人間四月天”,也就是2003年4月9日,他追隨她而去,他們終於永遠也不會分開了。他們用一生的忠誠,忠於彼此,不離不棄。他們用不求回報的一生付出,成全了一位著名作家和一位著名表演藝術家的一場曠世絕戀。

新鳳霞和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開了戲曲工作者與新文藝工作者聯手創作的先河,為戲曲藝術的革新與發展做出了示範。

繼《劉巧兒》問世之後,新鳳霞在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創作的評劇《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會受盡摧殘迫害的勞動婦女祥林嫂的藝術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現了深層次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發展了新派演唱藝術。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新鳳霞在十年動亂期間因慘遭迫害而留下殘疾以至無法再登上心儀的舞臺,她便堅持寫作,著有:《新鳳霞回憶錄》、《以苦為樂》、《我當小演員的時候》、《少年時》、《新鳳霞說戲》等。她是齊白石的徒弟和義女,深得老人真傳。她筆下的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古拙厚樸,內涵雅趣。

新鳳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新派藝術在眾多的評劇流派中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成為了評劇革新的代表。這得益於她在戲曲藝術上的天分和穎悟以及深厚的藝術功底,更得益於她對新社會的熱愛而煥發出的藝術創作力。新鳳霞在藝術上從不保守,她敢於吸收、敢於創新,博采姊妹劇種表演之長,虛心學習各種唱法,積累了豐富的演唱經驗。在中國評劇院這一國家劇院良好的藝術環境中,新鳳霞的藝術創作力得到了空前的發揮,新派藝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推陳出新的傳統評劇《花為媒》是新派藝術的經典之作。

新鳳霞以純熟的演唱技巧,細緻入微的人物刻畫,塑造了青春美麗富有個性的少女張五可的藝術形象,從而將新派藝術推向了高峰。這出劇碼拍成電影在全國包括香港地區、東南亞各國放映後,新派藝術又一次風靡全國和東南亞地區。全國各地的評劇女演員紛紛向新鳳霞拜師學藝,評劇新派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揚與傳播。這一時期新鳳霞飾演的一系列藝術形象為評劇畫廊增添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篇章,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

1957年,新鳳霞被錯劃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受到了迫害,並被剝奪了做演員的權力,這對她的身心是巨大的摧殘。1975年,她因腦血栓發病導致偏癱而不得不告別為之奮鬥的評劇舞臺。1979年,新鳳霞得到了徹底的平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党的春風又一次吹進了新鳳霞的心田,她以驚人的毅力,挺起她那受過傷害的身體,邁著蹣跚的步伐,又一次向新的藝術領域開拓進取。她講學授藝,著書立說,教學不止,筆耕不輟。新鳳霞拖著沉重的身體,坐在輪椅上給她的弟子、學生說戲,示範演唱,克服行動的不便多次到劇場觀看學生的演出,以鼓勵和提攜後人。新鳳霞桃李滿天下,是中國戲曲界擁有眾多子弟傳人的功績卓越的戲曲教育家。

新鳳霞渴望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早在建國初期,新鳳霞就莊嚴地向黨提出了申請。但坎坷的經歷使她的願望一直未能如願。打倒“四人幫”後,新鳳霞再次向黨提出了申請。1982年新鳳霞被批准入黨,實現了她多年的夙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她以更高的姿態和對評劇藝術的高度責任感,投入到她後半生的藝術生涯中。

新鳳霞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評劇藝術的代表,她長年奔走呼籲,為振興戲曲,繁榮評劇不遺餘力。新鳳霞獲得了中國首屆金唱片獎。獲得了美國紐約美華藝術學會1997年頒發的華人藝術家終身成就獎。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講學,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家。1998年4月12日,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在江蘇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歲。

新鳳霞,這位被周恩來認為最漂亮的女演員究竟有多美?時光倒流60年,看看她和吳祖光的愛情故事,便會知道新鳳霞究竟有多美!

1953年新鳳霞和吳祖光合影

當年,吳祖光從香港回來。老舍介紹他和唱評劇的新鳳霞認識。表面上看,兩個人十分不般配,吳祖光出身於詩書世家,而新鳳霞出身貧民,她的父親是賣糖葫蘆的,母親不識字,她要靠唱戲養活一大家人。然而,喜歡聽戲的吳祖光第一次見到新鳳霞就對她有好感,後來,還專程給她做過一次採訪。他欣賞她甜脆的嗓音,在舞臺上表演時的脫俗扮相。那時,吳祖光並不知道,在他們見面前,新鳳霞已久聞他的大名了。

她演過他寫的《風雪夜歸人》,十分仰慕他的才華。新鳳霞心裡想嫁的男人,就是吳祖光這樣的。面對外界的壓力,她說:評劇是我的生命,吳祖光是支撐我生命的靈魂,不能兩全,我甯要祖光。但是,他們二人恩愛幸福的日子還沒過夠,動盪的局勢便將他們捲入波瀾。吳祖光在運動中被打成右派,去了北大荒之後,新鳳霞也就搬進了集體宿舍。當時,文化部的一位領導把她招去時,說只要她同丈夫離婚,就可繼續她正值巔峰的演藝事業。她卻說:王寶釧等薛平貴等了18年,那麼我可以等祖光28年。祖光是好人,我等他。

就是這樣一句話,新鳳霞成了評劇院內定的右派。她白天挨批鬥,晚上唱戲,從舞臺上下來,就要去刷馬桶。她心裡委屈,對吳祖光無比思念。老舍就勸她多給祖光寫信。她給祖光寄東西,寫了很多的信,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兒都告訴他,他也寫厚厚的信給她,書信成了他們唯一的安慰。

好容易等了三年,把吳祖光從北大荒等回來。但是,還沒有喘息的機會,接著的“十年文革”,又擾亂了他們平靜的生活。吳祖光再次被揪了出來,新鳳霞也一起受到牽連。在被痛打批鬥中,她被打得半身癱瘓,再也不能登臺唱戲了。

六十年代的新鳳霞與吳祖光

當所有風雲散盡,迎接他們的是已衰老的容顏,和她殘疾的身體。在他眼中,她依然是最美麗的女人,他更加倍心疼她。面對不能再上舞臺的事實,她很長時間不適應,也暗自哭泣。他卻說:不許哭!他知道哭泣解決不了問題,他要為她重新設計人生。

他鼓勵她繪畫,並在他認為比較滿意的作品上題字。她在他的幫助下,終於重拾生活的樂趣。每回看到他提的字,她都像孩子似的高興。在丈夫給她的書房裡,20多年中,她完成了幾千幅花鳥畫和10多本回憶錄。這對原本大字不識的她來說,是多麼大的提升啊。

他習慣了與她相伴的日子,習慣了他們在各自的書房裡快樂地忙碌。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1998年4月12日,她在江蘇常州突然病故。她的離去,讓他無法相信,此後,他一直住在她的書房裡,到死也沒有離開。他總覺得她只是離開他一小會,有一天還會回來。

他等她,等得意識都消失了。而原本他井然有序的書房全然荒蕪,他甚至失去所有靈感,寫不出任何東西。直到五年後的又一個“人間四月天”,也就是2003年4月9日,他追隨她而去,他們終於永遠也不會分開了。他們用一生的忠誠,忠於彼此,不離不棄。他們用不求回報的一生付出,成全了一位著名作家和一位著名表演藝術家的一場曠世絕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