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最後的鐵血軍隊,明朝滅亡在一鄰國建一獨立王國,至今沿用明朝習俗

大明王朝可謂是漢族最驕傲的一個朝代, 後世的評價是治隆漢唐。 整個大明近300年的歷史中, 始終遵守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的理念。 以不投降, 不納貢, 不和親為底線。 可謂是錚錚鐵骨, 自強不屈。 當年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為了踐行天子守國門的理念, 誓死不遷都南京, 最後自殺殉國。 而明朝滅亡後, 有一隻鐵血軍隊寧死不降, 逃往國外, 建立獨立王國, 到現在仍在, 而且說漢語, 用人民幣, 買中國貨。

這還要追溯到明朝末年, 天災人禍不斷, 烽煙四起, 李自成、張獻忠在內不斷攻城掠地, 關外大清不斷蠶食。 李自成更是趁亂打進北京城, 崇禎皇帝被迫自殺。 但是, 大明的抵抗還在繼續, 南明時期, 中華大地屍橫遍野, 百姓流離失所。 清王朝虎視眈眈的進攻, 還有南明政權劇烈的內鬥, 南明的統治在最後一位皇帝殉國以後轟然倒塌。 清王朝統治了中原地區,

軍隊大多數都投降於清朝。 但是有一支小部隊, 堅持著大明王朝的骨氣, 他們的驕傲, 情願遷離中原地區, 也不願坐大清的臣民。

這對他們來說是多麼的艱難, 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 離開自己世世代代生活的故土。 更何況古代中國人一直有安土重遷的傳統,

但是他們毅然決然的離開了。 這一部分明朝遺民由楊高學帶領著遷入緬甸, 他們在荒蕪的緬甸地區開荒建立自己的家園, 在當地休養生息, 以後世代都在那裡生活, 後來發展到幾十萬人, 擁有強大的武力, 十七世紀末, 清政府在緬甸登尼設立“木邦宣慰司”, 但由於鞭長莫及, 實際上統而不治, 成為“化外之邦”, 果敢土司既不臣服于清朝皇帝, 也不受制於緬族政府, 儼然一個獨立王國。 在這裡人們繼續使用大明的制度, 使用大明的服飾, 就連生活細節都跟保留大明的, 果敢土司延承了中國明朝官僚制度,1959年以前,果敢行政機構官職仍用明朝官職來命名, 如“守備、千總、把總”, 廟宇裡供奉的是孔子和關公,學校裡教的是《三字經》。
直到現在, 這裡依然存在, 但已經成為緬甸的一個省級行政區, 果敢自治區。

但是當地人說漢語、寫漢字、使用人民幣作為流通貨幣, 不僅如此當地還使用移動和聯通通訊, 區號使用雲南的, 就連電力也是從雲南電網輸送過來的, 學校使用中文授課,

採用九年義務教育, 當地還可以收看中央電視臺、雲南、四川、湖南衛視, 甚至還有山東衛視。 這裡的人依然承認自己的中國漢人, 並以此為驕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