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元璋的乾兒子,被人說成是老朱私生子,世代鎮守一個邊疆省份!

看過《鹿鼎記》的都知道, 這部小說裡面有個沐王府, 有個小王爺沐劍聲和小郡主沐劍屏, 沐劍屏後來還成了韋小寶的一個老婆。

其實這雲南沐家確實是大明世襲貴族, 不過絕不是什麼王爺, 而是一個公爵級別的爵位, 世襲的黔國公。 有點奇怪, 黔國公沒在貴州, 而在雲南。

TVB版的沐劍屏

這沐氏家族的第一代是沐英, 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乾兒子, 鳳陽定遠人, 世代都是給人扛活的佃農。 沐英小時候, 父親就死了, 兵荒馬亂之中, 母親又死了。

孤苦無依的沐英孑然一身, 無可依靠。 當時, 朱元璋已經在郭子興麾下混了, 駐兵濠州。

郭子興

朱元璋當時已經和馬氏結婚, 但還沒孩子, 看到孤苦伶仃的沐英, 于心有戚戚焉, 憐其孤幼, 就領回家撫養了, 讓他改姓朱, 取名朱文英。

日後當了皇帝, 朱元璋還很動情地對沐英回憶這段歷史, “朕於擾攘之時, 年已二十有五, 尚未生兒女, 爾沐英因兵亂受厄, 父母不可復會, 爾是時八歲而逢難······朕憐其孤而且幼, 特撫育如兒, 夜臥同榻······吾無異于爾父。 ”

胡軍版年輕的朱元璋

跟著朱元璋之後, 沐英也就開始了軍事歷練。 元至正十六年(1356), 朱元璋攻下集慶, 改名應天, 這就是日後大明王朝的都城。

佔據應天之後, 朱元璋命徐達東取鎮江, 沐英隨著朱元璋夫婦在軍營生活, 雖然尚是年幼孩童, 但沐英早已歷練的沉穩淡定, “不樂兒戲”, 很早熟。

沐英的戲劇形象

朱元璋對沐英的培養也很盡心, 不僅培養軍事才能, 還重視文化教育, 和親兒子沒區別。 這就導致一個謠言出來了, 說沐英是朱元璋的私生子。

徐達

明朝天啟年間, 有個大學士叫朱國楨, 曾寫了一本《湧幢小品》, 裡面說“夫高皇諸大功臣未有兼文事者, 獨中山王(徐)達, 頗近諸生, 蓋感發于高皇之訓, 而(沐)英與曹國李文忠, 以絕世雄才, 又雍容好學如文士, 自非高皇龍種與親姊之子, 能然乎”?

這說沐英好學, 就是因為他是朱元璋的私生子, 簡直就是胡扯, 沐英被朱元璋收養的時候已經八歲, 老朱當時二十四五, 那要是私生子, 朱元璋就是十六七的時候就生了沐英, 那時候朱元璋還是窮小子呢, 哪裡有本事睡妹子?

《湧幢小品》

元朝至正二十年(1362),沐英年滿十八歲,但“少年明敏”,辦事利索,被朱元璋授予帳前都尉之職,參與鎮守鎮江。

在這段時間,朱元璋正與陳友諒鏖戰未已。割據兩湖地區的陳友諒在此之前已與割據蘇南的張士誠約定東西夾擊朱元璋。

大戰陳友諒

朱元璋在西戰陳友諒之時,還必須時刻提防張士誠來自東方的突然襲擊。又浙江方國珍反復無常,慣會乘人之隙;福建陳友定頑固不化,欲為元朝盡忠,皆不能不慮。

正在此時,朱元璋鎮守東南的大將胡大海,又不幸死於叛將之陰謀,此時朱元璋作戰重點是西邊陳友諒,但是東線也必須要有可靠的人鎮守。

張士誠

沐英當時在東線,但是經驗不足,未能獨當一面。所以,朱元璋急忙派徐達趕赴東線主持大局。沐英雖然年輕,但也英武沉毅,有培養前途,朱元璋提拔他為廣武衛指揮使,使守江西重鎮廣信(上饒),這裡原來是胡大海駐防地。

朱元璋吳國元年(1367),朱元璋胡廷瑞為征南將軍自陸路,湯和亦為征南將軍自海路,進取福建。沐英受命從西線進攻鉛山,下崇安,與湯和、胡廷瑞會師,隨同他們作戰。

胡大海

這一次打福建,沐英初露鋒芒,顯示出軍事指揮才能,大明洪武元年(1368),沐英攻破閔溪十八寨,立下很多戰功,被任命為親軍指揮使,節制延平、邵武、汀州三衛軍事。沐英治軍有方,很注意嚴肅軍紀,維護良好的軍民關係,口碑在福建很不錯。

明朝開國之初,曾經設立過中央級的最高軍事決策指揮機構——大都督府,當過大都督的都是朱元璋的骨肉心腹,先是侄子朱文正,後來是外甥李文忠,再後來是乾兒子何文輝。洪武三年,沐英出任大都督,足見朱元璋對他的信任。沐英幹了七年的大都督,“在府七年,裁處機務,舉無留滯”,得到各方面的好評。

朱文正

後來朱元璋用兵漠北、西北、西南,沐英都受命隨宿將徐達、鄧愈、李文忠等人南征北戰,得到了很好的歷練。

到了洪武十四年(1381),全國只有雲南還沒有被納入大明治理版圖之內。當時,雲南分成兩塊,一塊是以昆明(當時叫中慶)為中心的元朝梁王把匝刺瓦爾密的政權,此人是元朝皇族;還有就是大理的段氏政權,這都好幾百年了。

鄧愈

朱元璋本來想用和平手段解決雲南問題,派人招降梁王,結果此人冥頑不化,堅持效忠漠北的北元政權,“歲遣使自塞外達元帝行在,執臣節如故”,多次殺害朱元璋的使臣。大理段氏則繼續做著割據土皇帝的美夢。

洪武十四年九月,在明朝政權完全穩固後,朱元璋乃決心徹底解決雲南問題,派遣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為左、沐英為右副將軍,率大軍三十萬征雲南,以掃除殘元。

傅友德

最後,雲南被徹底平定,元朝梁王自殺,段氏也投降了,雲南被納入大明政治版圖。

雲南平定之後,洪武十六年(1383)三月,傅友德、藍玉奉旨班師,而沐英則受命鎮守雲南,被冊封為黔國公。

沐英畫像

沐英在雲南幹得非常不錯,經濟文化都搞得很好,沐英本人也是有文化的儒將,朱元璋也說“使我高枕無南顧憂者,汝英也”。

洪武二十五年(1392)六月,沐英病逝于雲南,才四十八歲。朱元璋非常悲痛,下旨追封為黔甯王。

沐氏子孫後來就是世系的黔國公,世代為大明鎮守雲南,和大明朝相始終。

哪裡有本事睡妹子?

《湧幢小品》

元朝至正二十年(1362),沐英年滿十八歲,但“少年明敏”,辦事利索,被朱元璋授予帳前都尉之職,參與鎮守鎮江。

在這段時間,朱元璋正與陳友諒鏖戰未已。割據兩湖地區的陳友諒在此之前已與割據蘇南的張士誠約定東西夾擊朱元璋。

大戰陳友諒

朱元璋在西戰陳友諒之時,還必須時刻提防張士誠來自東方的突然襲擊。又浙江方國珍反復無常,慣會乘人之隙;福建陳友定頑固不化,欲為元朝盡忠,皆不能不慮。

正在此時,朱元璋鎮守東南的大將胡大海,又不幸死於叛將之陰謀,此時朱元璋作戰重點是西邊陳友諒,但是東線也必須要有可靠的人鎮守。

張士誠

沐英當時在東線,但是經驗不足,未能獨當一面。所以,朱元璋急忙派徐達趕赴東線主持大局。沐英雖然年輕,但也英武沉毅,有培養前途,朱元璋提拔他為廣武衛指揮使,使守江西重鎮廣信(上饒),這裡原來是胡大海駐防地。

朱元璋吳國元年(1367),朱元璋胡廷瑞為征南將軍自陸路,湯和亦為征南將軍自海路,進取福建。沐英受命從西線進攻鉛山,下崇安,與湯和、胡廷瑞會師,隨同他們作戰。

胡大海

這一次打福建,沐英初露鋒芒,顯示出軍事指揮才能,大明洪武元年(1368),沐英攻破閔溪十八寨,立下很多戰功,被任命為親軍指揮使,節制延平、邵武、汀州三衛軍事。沐英治軍有方,很注意嚴肅軍紀,維護良好的軍民關係,口碑在福建很不錯。

明朝開國之初,曾經設立過中央級的最高軍事決策指揮機構——大都督府,當過大都督的都是朱元璋的骨肉心腹,先是侄子朱文正,後來是外甥李文忠,再後來是乾兒子何文輝。洪武三年,沐英出任大都督,足見朱元璋對他的信任。沐英幹了七年的大都督,“在府七年,裁處機務,舉無留滯”,得到各方面的好評。

朱文正

後來朱元璋用兵漠北、西北、西南,沐英都受命隨宿將徐達、鄧愈、李文忠等人南征北戰,得到了很好的歷練。

到了洪武十四年(1381),全國只有雲南還沒有被納入大明治理版圖之內。當時,雲南分成兩塊,一塊是以昆明(當時叫中慶)為中心的元朝梁王把匝刺瓦爾密的政權,此人是元朝皇族;還有就是大理的段氏政權,這都好幾百年了。

鄧愈

朱元璋本來想用和平手段解決雲南問題,派人招降梁王,結果此人冥頑不化,堅持效忠漠北的北元政權,“歲遣使自塞外達元帝行在,執臣節如故”,多次殺害朱元璋的使臣。大理段氏則繼續做著割據土皇帝的美夢。

洪武十四年九月,在明朝政權完全穩固後,朱元璋乃決心徹底解決雲南問題,派遣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為左、沐英為右副將軍,率大軍三十萬征雲南,以掃除殘元。

傅友德

最後,雲南被徹底平定,元朝梁王自殺,段氏也投降了,雲南被納入大明政治版圖。

雲南平定之後,洪武十六年(1383)三月,傅友德、藍玉奉旨班師,而沐英則受命鎮守雲南,被冊封為黔國公。

沐英畫像

沐英在雲南幹得非常不錯,經濟文化都搞得很好,沐英本人也是有文化的儒將,朱元璋也說“使我高枕無南顧憂者,汝英也”。

洪武二十五年(1392)六月,沐英病逝于雲南,才四十八歲。朱元璋非常悲痛,下旨追封為黔甯王。

沐氏子孫後來就是世系的黔國公,世代為大明鎮守雲南,和大明朝相始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