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他在淳安這個村只呆了兩年多,但離別時,全村人都趕來相送,原來……

一個人感動一座城。

他沒有豪言壯語,

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

只有俯首勤耕、默默奉獻,

把他對這片土地、

全村村民的真情,

寫在每一步走過的路上。

這一天, 金峰鄉蔣嶺上村彌漫著一片離情別愫。 一早, 村民陸小桃紮好前兩天精心挑選的豇豆幹, 細心用袋子包好, 又塞了張寫有自己名字的紅紙在袋子裡, 早早來村口等待。 和她一起等待的, 還有30多位村民, 他們自發聚在村口, 一等就是兩個多小時。 “我們捨不得應書記走啊……”村民方發富說。

讓村民不舍的“應書記”, 是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派駐蔣嶺上村的“第一書記”應滿紅。

自2015年2月起擔任蔣嶺上村“第一書記”以來, 應滿紅把家從杭州遷到淳安, 他說服妻子辭去工作, 把兒子轉到山區縣城上小學。 僅一年多時間, 他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 盡心竭力説明村級組織整轉提升, 帶動村民創業致富, 改變了一個軟弱落後村的面貌。 而就在這一年多時間裡, 才40多歲的他, 原先的寥寥白髮幾乎變為全白。 他用自己真誠的胸懷、辛勤的汗水, 贏得了全村百姓的滿心信賴和由衷誇讚。

“第一書記”離任 村民感恩在心

梅乾菜、筍乾、菜籽油、雞蛋……一份份飽含蔣嶺上村村民樸素感情的“臨別禮”塞到了應滿紅手裡,

這些出自普通農戶家中土得掉渣的禮物, 正是對應滿紅這兩年多來情系村民、無私奉獻、真心幹事的無聲肯定。 應滿紅心裡明白, 這些朝夕相處的鄉親, 用他們的傳統方式表達對自己的情感, 他無法拒絕這番盛情, 便收下了鄉親們質樸的贈禮, 又掏出1000塊錢作為特殊黨費悄悄塞給村裡的老支書方常山, 以此回贈村民。

“應書記, 我們真捨不得你走, 以後你要常回村看看呀!”村民葉年梅哽咽著, 緊緊攥住應滿紅的手, “還好有應書記幫忙, 我的家才沒有垮掉。 ”葉年梅全家病殘, 是村裡最大的困難戶, 應滿紅不僅為她家爭取低保、聯繫資助, 甚至還不時和愛人一起到菜場幫她家賣菜, 又從千島湖鎮爭取來料加工, 每天幫忙運送原料和成品, 讓她的家境慢慢好轉起來。

“一定不負應書記的希望, 等應書記再回村時, 能看到一個更美麗、更團結、更富裕的蔣嶺上村!”作為應滿紅一手帶出來的“徒弟”, 村裡的黨支部書記方小杜說完後, 禁不住撲上前緊緊擁抱著自己的“師傅”, 此時的應滿紅欲語無言, 只是不停地拍著小杜的後背……

“以往山高路遠、交通不便,村裡農戶種植的土豆吃不完,不是喂豬就是爛在地裡。應書記來了後,自己貼油費、跑郵局、當搬運工,硬是把全村的土豆都銷售一空,自己卻把手弄傷了,半年都沒好。”村民方建民清楚地記得,應滿紅剛來時,村裡種的土豆、玉米、蔬菜等農產品賣不出去,他瞭解情況後,二話沒說就把促銷任務攬了下來,通過杭州的親朋好友,説明聯繫相關單位的食堂,把村民生產的數千斤土豆,還有板栗、水蜜桃都銷了出去。而且,在他的提議下,村裡成立了土豆合作社,集資了21萬元,複耕了30畝土地,全村有27戶加入了合作社,僅今年上半年就銷售土豆1.6萬斤。

“這是剛摘的玉米,不值錢,是我的一點心意”、“在這裡再呆幾年吧”、“常回家看看!”離別時刻,拍照、合影、話別,總有說不完的話、敘不完的情,應滿紅和村民們一個個依依不捨地握手、擁抱,大家一會兒笑,一會兒又眼眶濕潤,有的還淚水漣漣。面對此情此景,這位在蔣嶺上村工作了兩年多時間的杭城漢子,再也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任由淚水流淌。他摘下眼鏡,擦了擦有些發紅的眼睛,動情地說:“放心,鄉親們,蔣嶺上村就是我第二個家,我會常來看看的。我永遠是村裡的‘終身義工’,不管何時何地,只要鄉親們需要,一定盡己所能!”

離開時,應滿紅搖下了車窗,與蔣嶺上村的鄉親們含淚告別。鄉親們佇立村頭,久久不願離去,他們朝著同一個方向張望,不停地揮手,目送他們的“應書記”漸行漸遠,凝視的目光裡有太多的不舍與祝福,直到車子在視線中消失……

真情灑山村 一堆“家事”贏民心

“是應書記讓我們村變好看了,乾淨了,也富裕了!”在蔣嶺上村擔任“第一書記”期間,應滿紅紮根山村,與村兩委成員一起尋思路、謀發展、促民生,讓致富的種子在蔣嶺上村生根發芽。兩年間,在應滿紅帶領下,蔣嶺上村從衛生環境髒亂差、村級組織軟弱渙散的“爛汙村”逐步向整潔秀美、人心向上的“樣板村”轉變:整治村莊環境、建設污水設施、成立土豆合作社、打造中草藥基地、修繕祠堂、“請賢”回村……村子要發展,百姓收入更要增加,考慮到留守村裡的村民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應滿紅開著自己的車幫村民賣土豆、賣玉米、賣蔬菜,還在村祠堂設立了來料加工點,讓村民閒暇之余也能有所收入。

往年,蔣嶺上村的山核桃都是以蒲的形式直接賣掉,收入比鄰村要低一些。本來村裡幹部還打算以同樣的方法賣掉,但由於銷售價格比其他村低得多,不少村民很有意見。得知這一情況後,應滿紅積極聯繫外來老闆,商量收購價能不能有實質性上浮,但均遭到拒絕。

應滿紅連夜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反復商討各種方案,最後決定由應滿紅自己負責包銷4000斤成品山核桃,並由2名村幹部和1名有意願參與收購的村民,以每斤高於原來收購價0.4元的保護價,統購全村3.5萬斤新山核桃蒲。同時約定,屆時將其中正常利潤的部分上交給村集體,用於村公益事業。

方案一出臺,不瞭解內情的少數村民以為他要在從中賺錢,村裡好心的幹部也勸他對此不要太認真,妻子更是擔心他要擔風險。應滿紅還是“遮罩”了所有勸說,自己掏錢買來山核桃脫蒲機,捐贈給村裡使用。之後,脫籽、晾曬、挑籽、粗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應滿紅樣樣親力親為,晚上經常忙到九、十點鐘,有時甚至到淩晨。由於擔心山核桃被偷,應滿紅親自跟著大貨車去臨安深加工,晚上就窩在貨車上睡覺。山核桃加工好後,他又在杭州馬不停蹄地到處推銷。山核桃成功銷售,使每家每戶增加了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收入,應滿紅沒有從中賺取一分錢,卻因此累得直不起腰來。

為放眼長遠,激發發展後勁,應滿紅通過調研分析,提出蔣嶺上村除種植高山蔬菜、發展綠色農業外,還可通過打響“火把搶縣官”這項極富特色的市級非遺民俗品牌以及“登山攬勝”高山攝影點品牌,發掘鄉村生態民俗遊的潛力。為此,他多次邀請杭州市園文局、相關旅遊企業等單位到蔣嶺上村實地察看觀山尖、村祠堂、元岡廟,千方百計為村裡的持續發展找項目、做推廣。一點一滴的工作,彙聚了應滿紅的心血,也感動了樸實的村民。

太多的不舍 他要當“終身義工”

不知不覺間,應滿紅的“第一書記”任期結束了,得知這個消息,蔣嶺上村的村民不幹了,聯名寫了一封信給杭州市委、市政府,請求應滿紅再留村三年。“又有知識又有能力,這麼好的書記,打著燈籠也難找,怎麼能走呢?”村民方德京說。

其實,本應該今年五月份就回杭工作的應滿紅,因為實在放心不下蔣嶺上村手上的工作,主動延長了掛職時間,跑部門、辦交接,促成鄉村游步道、景觀亭等一批工程的招標、施工工作,為新一屆村兩委班子順利“接棒”打牢基礎。而隨著臨別時刻越來越迫近,應滿紅更是整宿整宿睡不好覺,兩年多來在村裡度過的點點滴滴像放電影般在他腦海內不斷重現。

“村裡集體經濟怎麼能進一步提升?”“村裡孤寡老人怎麼辦?”“村裡新一屆班子能不能完全勝任?”……一個個念頭縈繞不去,應滿紅越來越覺著得為鄉親們留下些什麼,就在臨別前一天,他針對村裡老人燒水用具比較老舊、品質也不好的情況,專門用今年半年的下鄉補貼5704元買了48只電茶壺,一一給村裡70歲以上老人送去,考慮到村裡病殘、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今後的生活,還特地留下了9000元的“特殊經費”,用作慰問村裡特殊困難家庭。

應滿紅以實際行動回應了村民的期許,也帶來了山村的希望,書寫了一位共產黨員紮根山村、無私奉獻的大愛詩篇,贏得了百姓的尊重和崇敬。金峰鄉、蔣嶺上村也為應滿紅和他的單位準備了“臨別禮”——“人民的好書記、群眾的貼心人”榮譽證書,“心系百姓、情滿山鄉”錦旗,一紙證書雖輕,一片情意卻重。金峰鄉黨委委員、副鄉長汪家富感慨道,應滿紅書記臨行前仍牽掛著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牽掛著村裡的經濟發展,牽掛著村組織建設,牽掛著弱勢群體,他不愧為人民的好書記,不愧為群眾的貼心人,不愧為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想,既然組織上派我到後進村擔任第一書記,做這些事,就是要讓蔣嶺上村的班子重新煥發出新活力,要讓老百姓對村幹部有盼頭。”應滿紅用自己的汗水換來了蔣嶺上村的蛻變。如今,村幹部幹事更有激情、更敢擔當了,村民自我發展的意識也在日益增強,這也讓即將回杭工作的他倍感欣慰,應滿紅深情道:“鄉親們的信任是我這兩年多來最大的支撐,讓我終生難忘。我的掛職時間雖然結束了,但我這一輩子都會掛念著蔣嶺上村,為蔣嶺上村當終身義工。”

蔣嶺上村的鄉親們捨不得曾經與他們共同奮鬥的第一書記應滿紅,但又深知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他們提出臨別前與應書記合張影以作留念。

合影時,應滿紅站在了人群當中,或許,這也是他融入群眾一個不起眼的縮影吧?

熱文精選:

版權歸淳安發佈所有,轉載須告知!

記者:鄭文彬 通訊員:宋玲妹

圖片:程賢高 鄭文彬 攝 部分來自網路

千島湖傳媒中心淳安發佈編輯部編發

爭創示範文明城,共建康美千島湖。

“以往山高路遠、交通不便,村裡農戶種植的土豆吃不完,不是喂豬就是爛在地裡。應書記來了後,自己貼油費、跑郵局、當搬運工,硬是把全村的土豆都銷售一空,自己卻把手弄傷了,半年都沒好。”村民方建民清楚地記得,應滿紅剛來時,村裡種的土豆、玉米、蔬菜等農產品賣不出去,他瞭解情況後,二話沒說就把促銷任務攬了下來,通過杭州的親朋好友,説明聯繫相關單位的食堂,把村民生產的數千斤土豆,還有板栗、水蜜桃都銷了出去。而且,在他的提議下,村裡成立了土豆合作社,集資了21萬元,複耕了30畝土地,全村有27戶加入了合作社,僅今年上半年就銷售土豆1.6萬斤。

“這是剛摘的玉米,不值錢,是我的一點心意”、“在這裡再呆幾年吧”、“常回家看看!”離別時刻,拍照、合影、話別,總有說不完的話、敘不完的情,應滿紅和村民們一個個依依不捨地握手、擁抱,大家一會兒笑,一會兒又眼眶濕潤,有的還淚水漣漣。面對此情此景,這位在蔣嶺上村工作了兩年多時間的杭城漢子,再也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任由淚水流淌。他摘下眼鏡,擦了擦有些發紅的眼睛,動情地說:“放心,鄉親們,蔣嶺上村就是我第二個家,我會常來看看的。我永遠是村裡的‘終身義工’,不管何時何地,只要鄉親們需要,一定盡己所能!”

離開時,應滿紅搖下了車窗,與蔣嶺上村的鄉親們含淚告別。鄉親們佇立村頭,久久不願離去,他們朝著同一個方向張望,不停地揮手,目送他們的“應書記”漸行漸遠,凝視的目光裡有太多的不舍與祝福,直到車子在視線中消失……

真情灑山村 一堆“家事”贏民心

“是應書記讓我們村變好看了,乾淨了,也富裕了!”在蔣嶺上村擔任“第一書記”期間,應滿紅紮根山村,與村兩委成員一起尋思路、謀發展、促民生,讓致富的種子在蔣嶺上村生根發芽。兩年間,在應滿紅帶領下,蔣嶺上村從衛生環境髒亂差、村級組織軟弱渙散的“爛汙村”逐步向整潔秀美、人心向上的“樣板村”轉變:整治村莊環境、建設污水設施、成立土豆合作社、打造中草藥基地、修繕祠堂、“請賢”回村……村子要發展,百姓收入更要增加,考慮到留守村裡的村民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應滿紅開著自己的車幫村民賣土豆、賣玉米、賣蔬菜,還在村祠堂設立了來料加工點,讓村民閒暇之余也能有所收入。

往年,蔣嶺上村的山核桃都是以蒲的形式直接賣掉,收入比鄰村要低一些。本來村裡幹部還打算以同樣的方法賣掉,但由於銷售價格比其他村低得多,不少村民很有意見。得知這一情況後,應滿紅積極聯繫外來老闆,商量收購價能不能有實質性上浮,但均遭到拒絕。

應滿紅連夜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反復商討各種方案,最後決定由應滿紅自己負責包銷4000斤成品山核桃,並由2名村幹部和1名有意願參與收購的村民,以每斤高於原來收購價0.4元的保護價,統購全村3.5萬斤新山核桃蒲。同時約定,屆時將其中正常利潤的部分上交給村集體,用於村公益事業。

方案一出臺,不瞭解內情的少數村民以為他要在從中賺錢,村裡好心的幹部也勸他對此不要太認真,妻子更是擔心他要擔風險。應滿紅還是“遮罩”了所有勸說,自己掏錢買來山核桃脫蒲機,捐贈給村裡使用。之後,脫籽、晾曬、挑籽、粗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應滿紅樣樣親力親為,晚上經常忙到九、十點鐘,有時甚至到淩晨。由於擔心山核桃被偷,應滿紅親自跟著大貨車去臨安深加工,晚上就窩在貨車上睡覺。山核桃加工好後,他又在杭州馬不停蹄地到處推銷。山核桃成功銷售,使每家每戶增加了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收入,應滿紅沒有從中賺取一分錢,卻因此累得直不起腰來。

為放眼長遠,激發發展後勁,應滿紅通過調研分析,提出蔣嶺上村除種植高山蔬菜、發展綠色農業外,還可通過打響“火把搶縣官”這項極富特色的市級非遺民俗品牌以及“登山攬勝”高山攝影點品牌,發掘鄉村生態民俗遊的潛力。為此,他多次邀請杭州市園文局、相關旅遊企業等單位到蔣嶺上村實地察看觀山尖、村祠堂、元岡廟,千方百計為村裡的持續發展找項目、做推廣。一點一滴的工作,彙聚了應滿紅的心血,也感動了樸實的村民。

太多的不舍 他要當“終身義工”

不知不覺間,應滿紅的“第一書記”任期結束了,得知這個消息,蔣嶺上村的村民不幹了,聯名寫了一封信給杭州市委、市政府,請求應滿紅再留村三年。“又有知識又有能力,這麼好的書記,打著燈籠也難找,怎麼能走呢?”村民方德京說。

其實,本應該今年五月份就回杭工作的應滿紅,因為實在放心不下蔣嶺上村手上的工作,主動延長了掛職時間,跑部門、辦交接,促成鄉村游步道、景觀亭等一批工程的招標、施工工作,為新一屆村兩委班子順利“接棒”打牢基礎。而隨著臨別時刻越來越迫近,應滿紅更是整宿整宿睡不好覺,兩年多來在村裡度過的點點滴滴像放電影般在他腦海內不斷重現。

“村裡集體經濟怎麼能進一步提升?”“村裡孤寡老人怎麼辦?”“村裡新一屆班子能不能完全勝任?”……一個個念頭縈繞不去,應滿紅越來越覺著得為鄉親們留下些什麼,就在臨別前一天,他針對村裡老人燒水用具比較老舊、品質也不好的情況,專門用今年半年的下鄉補貼5704元買了48只電茶壺,一一給村裡70歲以上老人送去,考慮到村裡病殘、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今後的生活,還特地留下了9000元的“特殊經費”,用作慰問村裡特殊困難家庭。

應滿紅以實際行動回應了村民的期許,也帶來了山村的希望,書寫了一位共產黨員紮根山村、無私奉獻的大愛詩篇,贏得了百姓的尊重和崇敬。金峰鄉、蔣嶺上村也為應滿紅和他的單位準備了“臨別禮”——“人民的好書記、群眾的貼心人”榮譽證書,“心系百姓、情滿山鄉”錦旗,一紙證書雖輕,一片情意卻重。金峰鄉黨委委員、副鄉長汪家富感慨道,應滿紅書記臨行前仍牽掛著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牽掛著村裡的經濟發展,牽掛著村組織建設,牽掛著弱勢群體,他不愧為人民的好書記,不愧為群眾的貼心人,不愧為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想,既然組織上派我到後進村擔任第一書記,做這些事,就是要讓蔣嶺上村的班子重新煥發出新活力,要讓老百姓對村幹部有盼頭。”應滿紅用自己的汗水換來了蔣嶺上村的蛻變。如今,村幹部幹事更有激情、更敢擔當了,村民自我發展的意識也在日益增強,這也讓即將回杭工作的他倍感欣慰,應滿紅深情道:“鄉親們的信任是我這兩年多來最大的支撐,讓我終生難忘。我的掛職時間雖然結束了,但我這一輩子都會掛念著蔣嶺上村,為蔣嶺上村當終身義工。”

蔣嶺上村的鄉親們捨不得曾經與他們共同奮鬥的第一書記應滿紅,但又深知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他們提出臨別前與應書記合張影以作留念。

合影時,應滿紅站在了人群當中,或許,這也是他融入群眾一個不起眼的縮影吧?

熱文精選:

版權歸淳安發佈所有,轉載須告知!

記者:鄭文彬 通訊員:宋玲妹

圖片:程賢高 鄭文彬 攝 部分來自網路

千島湖傳媒中心淳安發佈編輯部編發

爭創示範文明城,共建康美千島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