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星雲大師點智慧:敬畏

星雲大師點智慧系列

“敬畏, 讓人慎獨, 擁有同理心……”

星雲大師說:分享故事: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說自己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 他的一生始終常懷敬畏之心, 堅守做人為官的基本準則, 保持清醒的頭腦, 做到原則不動、底線不松, 最終一路平步青雲, 成就了自我。

曾國藩認為, 身處官場, 必須懂得敬畏。 他在給長子的家書中寫道:“敬則無驕氣, 無怠惰之氣。 ”只有心存敬畏, 才能有謹慎的態度、才能有戰戰兢兢的戒懼意念, 也才能在複雜的社會裡, 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雜念所擾, 不為個人名利所累。

求天不如求己

自古華人就具有天道的思想與理念。 所謂“靠天吃飯”, 不得不敬天、畏天;人如果作惡多端, 不好好做人, 就說他“無法無天”, 甚至詛咒他“天打雷劈”、“老天”也不能容你。

不過也有的人過分敬畏和依賴天, 凡事都要求天保佑, 求天幫助。 旱災了, 求天下雨;雨水多了, 求天放晴, 變成一種迷信, 那就不好。

天既然在我們的心中, 與其求天, 不如求己。 乾旱未到時, 就要節約惜水;雨水太多的季節, 就應疏通管道、水溝, 做好淹水的準備。 自助才有天助, 我們不要老是經常“無語問蒼天”, 不要老是抱怨“老天不公”, 所謂“天下為公”, 天何其難哉!

行動的高度自覺

如果一個人真的“天不怕地不怕”, 那麼這個人將非常可怕, 因為他已經心理不正常了。

我們做人, 保持害怕, 心有敬畏, 才能小心翼翼做事, 本本分分做人, 才能凡事循規蹈矩, 這有什麼不好呢?

每個人最重要的是管好自己, 從自己開始, 做一個好人, 不做傷天害理的事。 人生在世, 我們可以什麼都不怕, 但不能不怕天的懲罰、因果的“算帳”, 因果是大自然法則, 它不是神仙發明, 而是自我的行為決定的。

一個人能從天不怕、地不怕, 到怕天、怕地, 就是一種自我約束, 自我收斂;由怕天、怕地到敬天、敬地, 是一個進步, 一次思想上的飛躍;又由敬天、敬地, 到畏天、畏地, 則是思想上的昇華, 這時候的我們, 就能做到在行動上的高度自覺, 能夠自律生活, 最後也就不用怕老天來收拾我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