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為什麼要早早睡覺?為什麼父母不應該大吼寶寶?你知道原因嗎?

家長在孩子剛剛生病後, 往往都會六神無主, 剛到醫院醫生就要求化驗查血, 這個做法其實沒有必要。

1、化驗往往不準確, 比如發燒了馬上驗血, 因為發燒沒多久, 身體還沒有做出充分的反應, 查血根本就查不出來什麼。

2、所有的化驗都是體外化驗, 跟人體內差別很大, 只能起很小的輔助作用, 特別是測血鈣、骨密度之類的, 離開人體都不是原來的樣本, 完全測不出任何結果。

3、不要動不動就去查孩子是否缺鈣, 孩子有缺鈣的症狀了才是缺鈣, 寶寶好好的, 又沒什麼症狀, 怎麼會缺鈣呢?

當看到自己孩子哭的時候, 有時真的讓父母難以忍受, 為了緩解這種不舒服的感覺, 父母通常要求孩子“別哭”或者說“沒什麼好哭的”之類的話。

事實上讓你的孩子“別哭”本身是對孩子的一種冷暴力, 孩子可能以後仍然需要人説明解決抑鬱、成癮等其他心理問題。 父母讓孩子壓制憤怒情緒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長大成人後因為這些被壓抑的情緒而爆發,

不如換個方式, 教育我們的孩子憤怒沒有錯, 憤怒是自然的, 是普通的, 並且我們能以健康的方式體驗它、表現它。

那父母應該怎樣應對, 才能讓寶寶減少哭的次數呢?

1、要有意識地在平日裡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不要讓孩子覺得, 只要是我想要的, 爸媽都會立刻滿足, 形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感覺。

2、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 對各種事情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父母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充分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 引導孩子把嚎哭變成語言表達出來。

寶寶成長過程中的規律是怎樣的呢?

1、先頭後腳:最早的動作是先學會豎頭, 然後學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行走。

2、先粗後細:如開始只是雙上臂亂舞動, 後學會用手掌握取較大的物體, 最後(8~9個月後)學習用手指捏取小物品。

3、先正後反:先學會雙手向前夠取物件, 後學會向後拋掉物件;先學習向前走路, 後學會向後倒退走路。

那麼父母培養寶寶動作應該注意哪些要領呢?

培養寶寶的動作要循序漸進, 先練習抬頭, 後訓練翻身, 5個月後學習靠物坐立, 7個月開始練習爬行, 10~11個月訓練站立和扶行, 12個月以後學習獨立行走, 當然也有少數寶寶會比這個標準略提前或略拖後。

因為嬰兒的骨骼很軟, 頸背部肌肉負重能力很弱, 3個多月的寶寶學習坐立會造成脊柱受力過重, 久之會形成脊柱彎曲;同理, 太提前的練習站立也會造成嬰兒下肢彎曲。 所以, 千萬不要過於幫助寶寶了!

寶寶晚上有規律的睡眠, 會幫助寶寶長的更高哦。 因為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兩個高峰期, 一個是10點左右, 另一個是淩晨4點左右, 深度睡眠有利於生長激素的分泌, 所以父母最好在晚上8點半之前就催促孩子上床, 哄孩子入睡, 能在9點或者9點半前讓孩子進入深度睡眠是最好的。 如果孩在這兩個時間段, 還沒睡著, 或者已經睡醒了, 那孩子就會錯過了生長發育的最佳時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