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鴻章的臨終遺言說了什麼?令慈禧潸然淚下,國人為之動容?

光緒二十七年(1901)十一月, “內悅昏君, 外禦列強”的晚清重臣李鴻章撒手人寰。 李鴻章的地位, 被西方人稱為“當世三傑”之一(另外兩個是伊藤博文、脾斯麥)。 他一生寫了兩千六百萬字, 可見多麼廢寢忘食。 還有一項“壯舉”是他刷新了被人彈劾的記錄(八百多次)。

李鴻章可謂是為大清朝操碎了心。 前期組建淮軍, 平定太平天國之亂。 後期組建北洋海軍, 與列強一爭高低。 他是洋務運動的宣導者之一, 是第一個撰文介紹蒸汽機的科普作家, 也是第一個率先拍X光片的中國人。 甲午海戰戰敗, 八國聯軍侵華, 他都被慈禧、光緒皇帝勒令去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 就在他即將走完生命的旅程時, 俄國公使還在他的床前, 逼他畫押, 但被他斷然拒絕。

在即將離世時, 李鴻章恍惚回憶起, 曾經應試時的情景, 當時大清剛剛在鴉片戰爭中失利, 但在他看來, 這不過是大清所有戰役中一次不足為道的小插曲, 大清國仍然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超級大國, 他慷慨激昂寫了《入都》, 其中一句“一萬年來誰著史, 三千裡外欲封侯”已經表明了自己為國效力的心境。

然而, 沒想到大清的災難一發不可收拾, 他苦心經營, 最終也換不回清朝重振雄風的時代, 強烈的疼痛打破了他的回憶, 他耗盡最後的心血讓人代擬遺囑, 鼓勵慈禧奮發圖強:“多難興邦, 殷憂啟聖。 舉行新政, 力圖自強”。

在生命的盡頭, 李鴻章帶著無盡的遺憾, 說出了最終的遺言:
勞勞車馬未離鞍, 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 八千裡外吊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 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 請君莫作等閒看。

慈禧看後悲痛欲絕, 她不知道失去這位一心為公的“中興名臣”, 自己還能支撐大清多久, 國人聽說後, 無不為李鴻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為之動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