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近半高校改過名,考生選學校千萬注意改名陷阱!

日前, 教育部發文, 將嚴格審批“學院”更名“大學”。 堅決糾正部分高等學校貪大求全, 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綜合性、多科性發展的傾向, 切實引導存量高等學校把精力和資源用於特色學科專業建設與內涵發展上來。

“學院”為什麼熱衷改成“大學”?

為啥教育部要嚴審“學院”更名“大學”, 首先我們要瞭解“學院”為啥要改名。

據相關規定, “學院”升格“大學”, 必須滿足“主要培養本科及本科以上人才;在文科、政法、財經、教育、理科、工科、農林、醫藥等八個學科門類中;以三個以上不同學科為主要學科;全日制在校學生計畫規模在五千人以上。 ”但很多學院其實無法滿足這些條件。

學校改名的情況無非兩種

一是地方院校不再“偏居一隅”, 名號從市到省, 從省到華東、華中、華南;

二是高校層次不斷升級, 名號從“專科學校”到“學院”再到“大學”, 名號也越來越“高端大氣上檔次”。

我們查看近些年來改過名字的高校就可以知道,

很多學校是因為後者。

歸結其改名原因, 主要有兩點:

特別提醒

有些高校所更校名極具迷惑性, 比如原來一所名不見經傳的高校, 升格“包裝”之後, 可能搖身變為“某某大學”, 考生如不仔細研究學校“家底”, 恐怕很難發現。

過去20年有近一半改過名字

全國兩千多所公辦高校中, 過去20年有近一半改過名字。 這個資料也是讓人萬萬沒想到……

那麼, 大家是怎麼改的呢?改名的院校中, 大部分是“學院”改成了“大學”。 以下是部分改名高校盤點:

將學院改成大學後, 學校叫起來立馬高端大氣上檔次了有沒有?

“學院”並不是水準低的代名詞

叫“大學”就會比“學院"好嗎?有學者認為, 學校規模變大, 更容易丟掉辦學特色。

在追逐更名的過程中, 不少高校為達到更名條件, 增設學科、專業。 這也導致不少問題的出現, 譬如辦學者往往忽視增設的學科、專業是否符合本校的定位, 能否辦出高品質等。

“學院”也未必水準低, 這些“學院”較“大學”特色明顯, 同時也是行業一流。 比方說“外交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服裝學院”等。

提醒考生

不要過分看中學校的名字,

不要想當然的報考,

充分瞭解高校的前世今生才是關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