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養育的目的:育兒觀念的蛻變

當寶寶出生時, 我抱著她纖纖弱弱的小身體, 看著她粉粉嫩的小臉蛋兒, 內心激動得無以言表:我的寶貝, 爸爸一定會好好愛你,

培養你!很快轉眼1年過去了, 會滿地亂跑了, 還會依依呀呀的說一些話了, 當她第一次叫爸爸的時候。 我那顆被幸福滿溢的心一次次的浮現:沒白養, 我要好好培養她!

女兒2歲時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 情感, 叛逆的小火苗不時會冒出來, 我開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忙忙碌碌之光飛逝, 轉眼女兒3歲多了, 開始會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幫我收拾, 掃地, 端個碗啊啥的, 看著他高興地蹦跳, 陽光燦爛的笑臉, 我突然冒出個疑問:我為什麼養育孩子?我想讓他成為什麼樣的人啊?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每個家長都會總結出自己的理由來, 就我自己而言, 似乎也是不停變化, 沒一個定論。 那麼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我們又從孩子身上需要得到什麼?帶著這樣的疑問,

我回想了這幾年的育兒過程, 心理面好好地做了個盤點:女兒1歲前, 我是一個辛勞的爸爸, 幫著餵奶洗涮哄睡換洗尿片, 在這樣日常護理的種種瑣碎中, 和女兒建立了相依相戀, 互相歸屬的感情。 每當女兒依偎在我的懷裡熟睡時, 很難說誰得到了更多的歡樂, 這種心靈滿足是雙向的。

慢慢的女兒漸漸長大, 會笑了, 會爬了, 會走了, 有了自己的主見, 自己的情緒, 甚至開始執拗, 叛逆, 我開心的同時也多了好些煩惱, 為此我開始為了解決問題而學習研究探索。 因為自己是個行動派, 我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做了改變, 改變自己的思想和做法, 孩子也改變了, 取得成效以後, 我倍受鼓舞, 讓我的育兒路一直沿著:遇到問題-----尋找答案-----實施解決問題,

這條路走著。

一直以來我就是要把我的孩子培養成具有優秀品質的人見人愛的孩子。 , 然而發生的一件事, 讓我的這個觀念徹徹底底的改變了:早上起床她突然對我說:爸爸, 我不要你生氣, 我喜歡你笑, 我要讓你高興!當時我一下子就蒙了, 幸福得快要暈了。 過後我不停的反復品味女兒的這句話, 慢慢的才回過味來:我的女兒好可憐啊, 難道她沒有自我嗎?我怎麼可以這樣自私?一直以來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要求她教育她, 我是一個嚴厲的爸爸, 在家裡很怕我。 她的優良表現都是為了迎合我的需要, 我只是一味的關注她的表現, 要求她的回報, 我是否關心過她的感受?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我非常愛她,

我是為她好, 我要盡到教育她的責任, 結果我是在以愛的名義慈祥的虐待她!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不斷地回憶我的童年, 我用盡辦法去用女兒完善自我, 由於我的愛, 孩子逐漸遠離了真實的世界, 遠離真實自我, 她埋沒了自己的感受而來迎合我的需求!這就是我的教育結果, 最後女兒的結局會怎樣?想想我都後怕啊。 我沒有意識到寶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我沒有完整的接納我的女兒, 只想怎樣改變她, 她的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我的真正的尊重, 為了我高興, 她可以一天十幾遍的不厭其煩的說:爸爸我愛你!一開始我一直驕傲的高興著, 而現在我明白了:家長利用寶寶獲取自己達不到的目的,
這種養育手段就不再是從寶寶的利益出發, 無論我們的願望多麼純潔, 方法多麼明智。 如果我們的養育動機穿過了自身需求的地下隧道, 那麼它就被污染了。

養育目的明確了, 一開始的提問也有了答案:現在我要從完整的接納我的女兒開始, 學會如何正確的愛她, 不苛求她, 關注她的內心的感受, 讓她快樂的成長為自己!

讓女兒做自己, 做一個快樂的, 懂生活, 懂愛的人!這是我從思想的改變到蛻變, 我還知道了辦法與方式的質的區別, 辦法解決的是表像問題, 方式卻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 教育與引導是多麼的不同:教育是居高臨下的傳授, 而引導是人性化的教育。 高智商與高情商哪個更重要:擁有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擁有高情商, 擁有高情商的人擁有的快樂一定比只擁有高情商的多,只擁有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會成功,因為一個人真正的成功是獲得心靈的平靜。所以內心的強大健康快樂才是真正意義上次成功!

看完了?

你就這樣走了?

擁有高情商的人擁有的快樂一定比只擁有高情商的多,只擁有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會成功,因為一個人真正的成功是獲得心靈的平靜。所以內心的強大健康快樂才是真正意義上次成功!

看完了?

你就這樣走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