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左宗棠軼事典故八則

1、自比諸葛

左宗棠年輕時自詡為諸葛亮, 常以“今亮”、“小亮”等自稱, 後聽聞林壽圖以諸葛亮之“諸”(諧音“豬”)來諷刺他, 之後便不再以孔明自喻了。 左宗棠自知有“氣質粗駁”的缺點, 便以“寡言, 養靜二條實下功夫, 強勉用力”。

2、結交林則徐

左宗棠布衣時, 林則徐就聞其名。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林則徐途經湖南, 遍尋不得, 後終於在湖上得見。 左宗棠也早慕林則徐大名, 急於相見, 不料慌忙之間落入水中。 左宗棠爬上林則徐的船後, 要行拜謁之禮, 林則徐忙阻攔道:“落湯雞了, 還做什麼禮節?快去更衣!”兩人相談達旦。 林則徐歎道:“他日竟吾志者,

其唯君乎!”臨別, 林則徐即於舟中手書一聯贈左宗棠:“此地有崇山峻嶺, 茂林修竹;是能讀三墳五典, 八索九丘。 ”左極感之, 晚年猶懸此聯於齋壁。

3、前後對聯

二十三歲結婚時, 左宗棠就在新房自寫對聯:“身無半畝, 心憂天下;讀破萬卷, 神交古人”。 氣壯山河的宣言, 是對自己的勉勵, 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三十年後的同治五年三月, 左宗棠在福州寓所為兒女寫家訓時, 也是寫的這副聯語。

道光十八年(1838年), 左宗棠取道江蘇南京, 謁見赫赫有名的老鄉陶澍, 陶澍是連任了十多年的兩江總督, 是當時經世致用之用的代表之物人物。 陶澍對左宗棠的到來, 顯得格外熱誠。 他們有過一段緣分:

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春天, 陶澍回鄉省親。

途經醴陵, 縣公館的一副對聯讓他怦然心動:春殿語從容, 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 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這副對聯, 表達了故鄉人對陶澍的敬仰和歡迎之情, 又道出了陶澍一生最為得意的一段經歷。 走進公館, 迎面是一幅山水畫, 上有兩句小詩:一縣好山為公立, 兩度綠水俟君清。

意思是醴陵縣那傲然屹立的山峰, 皆是仰載陶公一腔凜然正氣而生。 小小醴陵, 居然有我的知己!這位60多歲的封疆大吏, 當即提出要見見這詩文作者。

4、結怨樊燮

左宗棠僅有舉人功名(後破格御賜“進士”), 在駱秉章處為幕友時, 總兵樊燮來訪, 樊認為左宗棠只是幕友, 故拒絕叩拜行禮, 左自認為駱秉章的代表人, 相當有氣焰, 對輕慢于他的樊燮非常不悅,

舉腳便踢, 大罵“王八蛋, 滾出去!”, 樊燮氣極而向咸豐帝彈劾, 卻因潘祖蔭等人支持左宗棠, 樊燮反而被朝廷罷黜。

樊燮大怒:“伊區區孝廉爾, 可氣焰如此!”返鄉後, 在先人牌位旁邊, 寫下“王八蛋滾出去”六個字之木牌, 名為“洗辱牌”。 並聘請名師教導其兩子, 要求兩子在超越只有舉人功名的左宗棠, 為父報復。 且命令兩子有所成就前須身穿女裝, 以作激勵:“考秀才進學, 脫外女服;中舉人, 脫內女服;中進士, 焚洗辱牌, 告先人以無罪。 ”後樊次子樊增祥高中光緒三年(1877年)丁醜科進士, 焚燒洗辱牌以告慰當時已作古的樊燮, 已有後人在功名上壓倒左宗棠。

5、自作挽聯

左宗棠曾自作挽聯:

上聯:慨此日騎鯨西去, 七尺軀委殘芳草, 滿腔血灑向空林。

問誰來歌蒿歌薤, 鼓琵琶塚畔,

掛寶劍枝頭, 憑弔松楸魂魄, 奮激千秋。

縱教黃土埋予, 應呼雄鬼;

下聯:倘他年化鶴東歸, 一瓣香祝成本性, 十分月現出金身。

願從此為樵為漁, 訪鹿友山中,

訂鷗盟水上, 消磨錦繡心腸, 逍遙半世。

惟恐蒼天負我, 再作勞人。

6、左公柳

左宗棠兩次率部西征, 一路進軍, 一路修橋築路, 沿途種植榆楊柳樹。 不出幾年工夫, 從蘭州到肅州, 從河西到哈密, 從吐魯番到烏魯木齊, 凡湘軍所到之處所植道柳, 除戈壁外, 皆連綿不斷, 枝拂雲霄, 這就是被後人所稱的“左公柳”。 清代詩人肖雄有一首名詩, 專為詠頊“左公柳”而作:

十尺齊松萬里山, 連雲攢簇亂峰間。

應同笛裡迎亭柳, 齊唱春風度玉關。

左宗棠的同鄉及幕僚楊昌浚,

應邀西行, 見道旁柳樹成林, 也有七絕一首:

大將西征尚未還, 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 引得春風渡玉關。

7、弈棋

左宗棠圍棋棋藝高超, 少有敵手, 有次他微服出巡, 在街上看到一個老人擺棋陣, 並且在招牌上寫著:“天下第一棋手”。

左宗棠覺得老人太過狂妄, 立刻前去挑戰, 沒想到老人不堪一擊, 連連敗北, 左宗棠洋洋得意, 命人將那塊招牌拆掉, 不要再丟人現眼了。

當左宗棠從新疆平亂回來, 見老人居然還懸掛著牌子, 他很不高興地又跑去和老人下棋, 但是這次竟然三戰三敗, 被打得落花流水, 第二天再去, 仍然慘遭敗北, 他很驚訝老人為什麼這麼短的時間內, 棋藝能進步如此地快速?

老人笑著回答:“你雖然微服出巡, 但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左公,而且即將出征,所以讓你贏,好使你有信心立大功,如今已凱旋歸來,我就不必客氣了。”左宗棠聽後,才知自己魯莽,而心服口服。

8、左宗棠雞

著名菜式左宗棠雞的發明人,是1970年在臺灣開餐廳的彭長貴,只是假託于左宗棠。某日,時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夜到彭長貴開設的彭園餐廳用餐。餐廳原本正要打烊,高檔食材用盡,唯雞腿堪用。彭長貴臨場創作,將炸熟的去骨雞腿肉以辣椒、麻油、醬油、醋、蒜末、薑末拌炒均勻,即成一道新菜色。蔣經國甚感美味,遂詢菜名,彭長貴隨機應變,說是清末湘軍名將左宗棠當年愛吃的一道炒雞塊,借用左宗棠之名為這道菜加持。於是此菜就稱“左宗棠雞”,並成為彭園的招牌菜。

但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左公,而且即將出征,所以讓你贏,好使你有信心立大功,如今已凱旋歸來,我就不必客氣了。”左宗棠聽後,才知自己魯莽,而心服口服。

8、左宗棠雞

著名菜式左宗棠雞的發明人,是1970年在臺灣開餐廳的彭長貴,只是假託于左宗棠。某日,時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夜到彭長貴開設的彭園餐廳用餐。餐廳原本正要打烊,高檔食材用盡,唯雞腿堪用。彭長貴臨場創作,將炸熟的去骨雞腿肉以辣椒、麻油、醬油、醋、蒜末、薑末拌炒均勻,即成一道新菜色。蔣經國甚感美味,遂詢菜名,彭長貴隨機應變,說是清末湘軍名將左宗棠當年愛吃的一道炒雞塊,借用左宗棠之名為這道菜加持。於是此菜就稱“左宗棠雞”,並成為彭園的招牌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