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電子產品將迎來新交叉點 手機離取代電腦還有多遠?

從智慧機現身世界就有一種智慧機將會取代PC的說法, 自然這也引起了業界熱烈的討論, 直至今天手機取代PC的說法依舊存在。 智慧手機發展到現階段, 雖說可能不是手機的終極形態, 但是依舊無法替代PC的地位, 否則也不會有手機廠商紛紛涉足PC行業。

為什麼說智慧手機無法取代PC, 簡單地說手機定義為通信工具而電腦定義為資訊處理工具, 雖然現在手機在資訊處理上也扮演著資訊處理工具的角色, 但是想要超越PC還欠點火候。

螢幕限制處理操作困難

通信工具最主要的當然是便於攜帶, 所以手機被設計的都比較小。

犧牲掉體積的做法迎來的就是操作不便, 沒有鍵盤, 沒有滑鼠, 打字靠兩個大拇指, 定位靠點擊。 這裡要說的就是打字時的定位情況, 電容觸屏理論精度可以達到幾個圖元, 但實際上會受手指接觸面積限制。 以至於使用者難以精確點擊非常小的目標。

就如上面的圖所示, 想將輸入游標固定在“將”字後面非常麻煩, 必須小心翼翼的點擊, 一不留神就會點到別的地方, 輸入上面尤其是在26鍵的情況下, 真的容易按錯。 用手機做處理的體驗簡直無法再爛, 作圖不放大看不到細節, 放大後又看不到整體, 即便是簡單的表格, 由於操作上的不便, 一些函數或者修改內容都能分分鐘教用戶做人。

CPU核心多不一定性能好

如今手機的CPU已經開始向10nm工藝邁進, 但是目前電腦的CPU還固守在14nm工藝。 聯發科的手機CPU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十核心, 不一樣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性能嗎。

智慧設備的單核不可以“一味地”追求高頻, 它小巧, 它隨身攜帶, 它要考慮發熱, 要考慮電池的容量。 所以, 智慧終端機的 SOC 在設計的時候必須在兼顧溫控與能耗的情況下。 PC 可以更高地追求高主頻, 高單核性能, 因為它可以安裝風扇或者安裝很大塊的散熱裝置, 可以直接接入家用能源。 在PC時代早就在嘗試多核了, 智慧機卻因為小巧的原因還必須要走PC時代多核設計的老路。

高通在CES2017上正式推出了驍龍835處理器並且確認了驍龍835可以運行完整版的Windows 10, 但是畢竟那放大了晶片位置的相對體積, 也就是說可以通過銅管或者別的技術散熱, 如果放到手機裡面肯定是無法散熱的。

介面豐富拓展性強

PC由於體積或者是種種原因, 往往有著更多的拓展介面VGA或者HDMI介面等等, 縱觀現在手機市場, 介面無非就是耳機和充電器介面。 可能有人會說, 手機依舊可以通過USB介面拓展出更多的介面, 且不說價格的問題, 到底實用不實用?

PC可以應用在各行各業, 不誇張的說, 大資料時代目前主角依舊是PC。 航太、醫療、軍事等等PC作為資訊處理中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反觀手機, 基本上與這些都沒有實際性的關聯, 從來沒聽說過哪個國家用手機控制衛星或者軍事行動。

為什麼有人說手機取代了PC

其實這要看在哪些方面, 說手機取代PC更多的是與我們這些平民的日常生活, 曾經只能通過電腦做的事情現在手機也能獲得相同的體驗。

簡單一點說,在我國還處於2G時代的時候,由於三大運營商對WiFi的限制,使得許多的手機都閹割掉了WiFi功能,許多海外本來有無線功能的手機國行版本就沒有。2G網路比較慢並不像現在的4G,所以那時候視頻聊天只能通過PC進行。

隨著智慧機的發展,再加上我國進入了3G、4G時代,WiFi功能的普及,三大運營商限制也就不攻而破。如今視頻聊天已經不再必須借助PC端進行,方便快捷的智慧機能讓用戶隨時隨地的打開這項功能。

當然智慧手機能取代PC的地方也不僅限於視頻聊天,在其他許多方面也都可以獲得良好的體驗,比如說網購、線上視頻、線上音樂等方面都有優於PC端的表現。

手機電腦發展駛向交叉點

智慧手機無疑給電腦市場帶來巨大的衝擊,所以PC也在朝著簡單化進行改革。體積和重量也明顯在減小,不論是超極本還是筆記本,就連現在的桌上型電腦主機也有朝便攜化方向發展的趨勢。

現在的二合一電腦比比皆是,首先是體積和重量上的減小,其次就是在操作方式上的轉變。不僅可以採用鍵盤方式滑鼠的輸入方式,更可以採用觸屏的方式。可見觸屏操作肯定是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追捧,體積的減小、操作方式上的改變也可能為電腦帶來“第二春”

當然手機也在朝電腦方向邁進。如今,限制手機超越PC的原因有諸多方面,只要難題一一被攻破,達到PC的功能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就像這張圖,很早以前這就是iPhone手機的概念圖,當時都不敢想像。如今再看這個手機,並不會太吃驚,柔性螢幕的發展,終將會使手機迎來這一天,更小的機身藏下更大的螢幕。雖然現在OLED螢幕產能吃力,但是技術是在不斷發展的,肯定會突破瓶頸,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不難發現,現在的手機在朝PC方向發展,而PC卻在朝智慧手機方向努力,未來兩者肯定會在某一點交叉。當兩者到達交叉點時,體積、功能還有操作方式都趨近相同,就只剩系統上的差距。只有到那個時候取代才會涉及到兩者互相取代的問題。當然最終決定權還是落在用戶手上,所以與其說是硬體之爭,更不如說是用戶體驗之爭。

你認為手機能取代電腦嗎? (單選) 0人 0% 能 0人 0% 不能 0人 0% 兩者會融合 投票

簡單一點說,在我國還處於2G時代的時候,由於三大運營商對WiFi的限制,使得許多的手機都閹割掉了WiFi功能,許多海外本來有無線功能的手機國行版本就沒有。2G網路比較慢並不像現在的4G,所以那時候視頻聊天只能通過PC進行。

隨著智慧機的發展,再加上我國進入了3G、4G時代,WiFi功能的普及,三大運營商限制也就不攻而破。如今視頻聊天已經不再必須借助PC端進行,方便快捷的智慧機能讓用戶隨時隨地的打開這項功能。

當然智慧手機能取代PC的地方也不僅限於視頻聊天,在其他許多方面也都可以獲得良好的體驗,比如說網購、線上視頻、線上音樂等方面都有優於PC端的表現。

手機電腦發展駛向交叉點

智慧手機無疑給電腦市場帶來巨大的衝擊,所以PC也在朝著簡單化進行改革。體積和重量也明顯在減小,不論是超極本還是筆記本,就連現在的桌上型電腦主機也有朝便攜化方向發展的趨勢。

現在的二合一電腦比比皆是,首先是體積和重量上的減小,其次就是在操作方式上的轉變。不僅可以採用鍵盤方式滑鼠的輸入方式,更可以採用觸屏的方式。可見觸屏操作肯定是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追捧,體積的減小、操作方式上的改變也可能為電腦帶來“第二春”

當然手機也在朝電腦方向邁進。如今,限制手機超越PC的原因有諸多方面,只要難題一一被攻破,達到PC的功能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就像這張圖,很早以前這就是iPhone手機的概念圖,當時都不敢想像。如今再看這個手機,並不會太吃驚,柔性螢幕的發展,終將會使手機迎來這一天,更小的機身藏下更大的螢幕。雖然現在OLED螢幕產能吃力,但是技術是在不斷發展的,肯定會突破瓶頸,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不難發現,現在的手機在朝PC方向發展,而PC卻在朝智慧手機方向努力,未來兩者肯定會在某一點交叉。當兩者到達交叉點時,體積、功能還有操作方式都趨近相同,就只剩系統上的差距。只有到那個時候取代才會涉及到兩者互相取代的問題。當然最終決定權還是落在用戶手上,所以與其說是硬體之爭,更不如說是用戶體驗之爭。

你認為手機能取代電腦嗎? (單選) 0人 0% 能 0人 0% 不能 0人 0% 兩者會融合 投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