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咸豐皇帝臨終時搞了個複雜設計,八男兩女共掌權,偏偏少了這一位

圓明園

受肅順的影響, 咸豐皇帝用人, 不分滿漢, 惟賢是舉。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 是重用曾國藩。 後來恭親王奕上臺, 其實走的也是肅順的路線,

重用漢臣, 比如李鴻章等人。

咸豐十年八月, 英法聯軍進逼北京, 咸豐皇帝任命六弟恭親王奕為欽差大臣, 留在北京收拾局面, 自己帶著皇后、那拉氏和皇子, 從圓明園出發, 一路奔向承德避暑山莊。

壞消息不斷傳到承德:咸豐皇帝最喜歡在其中消磨時光的圓明園被一把大火燒毀, 同時, 江南局勢不明, 直隸、山東、河南等地也是賊匪並起。

咸豐皇帝的情緒非常消極, 很需要身邊有一個積極肯幹的得力大臣, 肅順的性格, 正符合咸豐皇帝的需要。

恭親王奕在北京與英法兩國議定和約, 聯軍退出北京。 於是北京的許多大臣請咸豐皇帝回京。 肅順出來反對, 認為形勢還沒有完全明朗, 應該再等一等。

咸豐皇帝就回復北京的大臣說, 天氣越來越冷了, 他要繼續留在承德。 這期間, 肅順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署領侍衛內大臣, 全面掌管承德行宮的一切事務, 權勢顯赫。

咸豐

咸豐皇帝的身體本來就不好, 加上內政與外交麻煩不斷, 又長期沉溺酒色, 健康狀況迅速惡化。

咸豐十一年七月, 咸豐皇帝病重, 決定立五歲的長子載淳為皇太子。 召來皇家宗親、御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肅順, 還有四位軍機大臣, 分別是兵部尚書穆蔭、吏部左侍郎匡源、署禮部右侍郎杜翰、太僕寺少卿焦佑瀛等, 一共八人, 委託他們為顧命大臣,

輔佐年幼的皇太子載淳。

四位宗親當中, 端華和肅順都是鄭親王一枝。 怡親王載垣是康熙十三子允祥的後代, 從雍正年間開始就屬於皇室宗親中比較吃得開的一枝。 道光年間, 載垣就是御前大臣, 咸豐年間擔任左宗正、宗令, 領侍衛內大臣。 而景壽娶了咸豐皇帝的妹妹, 是額駙。

奕

從這份名單中可以看出, 咸豐皇帝沒有安排一名自己的親弟弟, 顯然, 臨終前的咸豐皇帝依然不重視自己的弟弟們, 特別是老六奕。

咸豐皇帝不是猝死, 有時間安排身後之事。 除了委任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廕、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人贊襄政務, 又給皇后留下一枚“禦賞”印章, 給皇太子載淳留下一枚“同道堂”印章, 由皇太子的生母那拉氏代管。 皇帝的每一道旨意, 先要由八位大臣代擬, 同時鈐蓋上兩枚印章, 方才有效。

咸豐皇帝如此設計, 顯示他對任何人都不放心, 所以想讓各方面互相牽制, 防止有人專權, 卻為後來的矛盾埋下伏筆。

清宮畫

仔細分析一下,咸豐皇帝其實依然把大權留給了自己的兒子,在當時的狀況下,其實是留給了皇后和那拉氏,每一道旨意她們都擁有最終的否決權。而且八位贊襄大臣的數量實在太多,八個人之間很容易出現分歧,出現扯皮的現象。

前篇:肅順作弊提攜漢臣,認為滿洲人糊塗不通,只知道伸手要錢要好處

待續,于左撰

清宮畫

仔細分析一下,咸豐皇帝其實依然把大權留給了自己的兒子,在當時的狀況下,其實是留給了皇后和那拉氏,每一道旨意她們都擁有最終的否決權。而且八位贊襄大臣的數量實在太多,八個人之間很容易出現分歧,出現扯皮的現象。

前篇:肅順作弊提攜漢臣,認為滿洲人糊塗不通,只知道伸手要錢要好處

待續,于左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