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項羽和劉邦見到秦始皇後,分別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項羽和劉邦在起事之前, 都是秦朝的子民。 一個逃難在外地, 一個是本地的鄉長(亭長)。

然而, 當他們在不同的地方目睹到秦始皇的真容和陣容後, 分別發出了一句感慨。

項羽的童年可謂是不幸的, 父母在保衛楚國的戰爭中去世, 便和自己的叔叔項梁相依為命。

網路配圖

項梁打算把項羽培養成一個可用之才, 可不曾料到他卻是一個問題少年——不愛讀書、不愛習武, 雖然喜歡兵法, 卻又不肯深入研究。

項羽此舉, 著實讓項梁傷透了腦筋。

不久後, 項梁因為避難而帶著項羽來到了吳中, 並在這裡有幸見到了東巡的秦始皇。

然而, 讓項梁沒有料想到的是, 當項羽見到秦始皇的陣容後, 當即便感慨道:“今後我要取而代之。 ”

雖然此話讓項梁大驚失色, 但他卻看到了自己侄子真實的一面和遠大的理想——讀書可以為官, 習武可以為將, 熟讀兵法可以為統帥, 但他們終究還是屬於皇帝的臣子。

如果說項羽是一個不愛讀書、不愛習武的問題少年, 那麼劉邦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小混混。

身為農民的他, 整天不務正業, 吃完飯就到處遊蕩, 絲毫沒有打算為父母分憂的意思, 二十多歲了居然沒有下地幹過農活。

好在, 通過自己的人脈, 劉邦混成了本地的鄉長(亭長), 有了一個正當的職業。

不僅如此, 後來在他去咸陽出差的時候, 竟然還意外見到了外出巡視歸來的秦始皇。

當即, 作為基層幹部的劉邦便發出了這樣一句感慨:““嗟乎, 大丈夫當如此也!”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 大丈夫就應該這樣, 就應該有志成為最高的統治者——皇帝!

那麼, 在劉邦的心中, 自己算不算是一個大丈夫呢?

當然算, 劉邦一直以來都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大丈夫, 這也是他為何從來不下地幹活, 從來不做家務的原因。

所以, 劉邦這句話的本質含義應該是——我將來也應該這樣。

所以, 劉邦此話和項羽的那句感慨, 其實本質意義上是一樣的。

所以, 之後的天下最終在他們兩人之中角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