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學還原(20)治國在齊家之一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 其家不可教, 而能教人者, 無之。 故君子不出家, 而成教于國。

孝者, 所以事君也。 弟者, 所以事長也。 慈者, 所以使眾也。

康誥曰:「如保赤子。 」心誠求之, 雖不中, 不遠矣。 未有學養子, 而後嫁者也。

這一段, 《大學》提出, 齊家是治國的基礎。 如果家都管教不好, 卻想著要管教別人的, 那是不存在的。 所以說, 君子即使不離開他的封地, 也能將教化成就於國內。 為什麼呢?

因為, 孝弟慈,

這些是齊家的標準。 孝是尊父母, 君王是國之父母, 將孝推而廣之, 就成了事奉君王之道;悌是敬尊長, 將悌推而廣之, 就成了事奉長官之道;慈是愛幼小, 將慈推而廣之, 就成了差遣眾人之道。

《康誥》上說「如保赤子」。 赤子就是新生兒, 皮膚還泛紅, 所以稱為赤子。 如保赤子, 就是說, 治國時對待黎民百姓, 就像對待自己剛剛出生的兒女一般。 只要以這種心態去治國, 就算出現一點狀況, 也差不多了。 為什麼呢?因為人之常理, 對待自己的兒女, 必然是百般照顧, 更何況是新生兒?

接下來, 《大學》忽然放下嚴肅的面孔, 說了一段俏皮話——沒聽說過有哪個姑娘, 先學會怎麼帶孩子, 然後再去嫁人的。 這是什麼意思呢?男男女女是怎麼成為父母的?生了孩子就是父母了。 正常而言, 初為人父、初為人母, 一定是不適應的, 但很快就適應並稱職了。 為什麼?因為誰都愛護自己的子女啊, 只要有這份愛心, 就一定能當好父母。 同理, 怎麼當好領導呢?把百姓當成子女啊, 將愛子女的心, 推而廣之, 用來愛百姓,

那就一定能當好領導了。

所以, 這一章(治國在齊家)非常重要, 這一段解釋的是「親民」的問題。 親民, 也就是把民當成親人, 把百姓當成子女——這也是從齊家到治國的關鍵。 上文說, 程朱將「親民」改為「新民」, 全文就不能成立, 正在於此。 有且只有「親民」, 才能讓全文貫通。

接合上下文, 我們可以發現, 這個家, 他雖然是指大夫的封地, 但又或多或少地聯繫了家庭、家族的概念。 其實, 在周王朝, 整個「天下」都是一個大家族。 最初, 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 要麼是姬姓血親, 是周王室的子侄;要麼是姻親, 是周王室的兒女親家。 當時周天子稱呼天下諸侯, 同姓諸侯, 年長者稱為「伯父」, 年少者稱為「叔父」;異姓諸侯, 年長者稱為「伯舅」, 年少者稱為「叔舅」——整一個大家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