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水稻時代的東方領先,肉食時代的西方霸權,下一個時代呢?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一批出現農耕文明的國度。 我們種地, 因而有規律地吃上了米和麵。 小麥和水稻這樣的食物之所以受歡迎, 是因為它們可以更快地升高血糖, 不僅能更快地供給能量, 也可以使能量更好地儲存。 這些能維持體重的食物在那段體力勞動強度較大的時期被認為是更優質的食物——因為米飯可以快速地升高血糖, 人們在吃下一大碗米飯後可以更迅速地投入勞作和戰鬥。 有計劃地春耕秋收, 穩定的食物供給, 可能也是大面積種植水稻的中華民族能在封建時代盛極一時的原因之一。

維持體重, 甚至增加體重, 不僅能讓人類在蠻荒時代更好地生存下去, 同時也意味著更容易生養, 延續基因。 正因為如此, 中國唐代, 更是以胖為美。 這樣的以胖為美同時反映在整個社會形態上——恢弘壯麗的詩詞, 妖嬈多姿的歌舞。 胖也反映了上至君王,

下至百姓對富饒豐腴的追求。

工業革命之後, 畫風一轉, 機械化大行其道, 養殖業也發的???從未如此強勝。 和曾經的米麵相比, 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進入了可以生產吃不完的肉類的工業文明時代。 他們建立的養雞場和養牛場, 讓雞蛋源源不斷地從傳送帶送入千家萬戶, 運牛奶的卡車一輛接一輛在路上賓士。 不僅有牛奶和雞蛋, cheese和各種肉類都成為了他們的最愛, 除此以外他們還發明了熱量更高的膨化食品和甜得齁人的美國派。 這些食物的蛋白質遠遠超過了米飯和蔬菜。 於是乎, 歐美人的飲食結構使他們擁有了更強健的體格, 工業時代早期他們有了最有力量的一批工人階級。 這樣的優勢也體現在體育比賽中。

那時候, 把米麵蔬菜當做主食的中國人顯得力不從心——不管是吃不上肉, 還是不喜歡吃肉, 羸弱的體格讓我們在各方面都不佔優勢。 當然, 再加上眾所周知的政治經濟原因, 我們被歐美國家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如今, 又到了資訊化時代。 更多的資訊技術取代了體力勞動。

大部分的人只需要坐在電腦前工作, 甚至是僅僅依靠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 新時代的發展成為了演算法的革命。 於是乎, 體格的強壯變得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曾經你還能幫忙扛個煤氣罐, 騎著自行車帶上老婆孩子去兜風, 如今力量這個屬性變得可有可無。 而智力和健康的屬性變得尤為突出。 但是, 很遺憾, 美國人已經習慣這樣的飲食結構。 當你的舌頭和胃被鎖定之後, 一切都已經無法改變。 他們不是不想吃得健康, 是沒辦法吃的健康, 也是我在前面說的, 他們不會烹飪蔬菜, 他們的腦海裡只有肉和甜食。

曾經不止一次有美國人跟我說, 你們亞洲人看起來都比美國人年輕, 原因是你們吃得更健康。 確實, 我們有著不同的飲食結構, 至少在中國你看不到老夫妻拿著薯片和巧克力在公園裡大快朵頤。 但是, 目前歐美的飲食習慣已經對中國餐飲發起了衝擊。

對於你, 沒錯, 就是你!在你的飲食結構還沒有被肯德基麥當勞佔領之前, 請堅持自己的飲食傳統。因為,中國人的飲食結構將成為下個時代的主旋律。未來世界最寶貴的資源就是人,而人類維持頭腦清醒、身體健康,你就可以擁有全世界。這也是中國在新時代的最大優勢之一,前提是別被攻陷。

請堅持自己的飲食傳統。因為,中國人的飲食結構將成為下個時代的主旋律。未來世界最寶貴的資源就是人,而人類維持頭腦清醒、身體健康,你就可以擁有全世界。這也是中國在新時代的最大優勢之一,前提是別被攻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