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禍從口出!死於“飛門”之下的名將賀若弼

文:向尚瞰 讀史「博古鑒今」專欄作家

“飛門”為何物?乃是諸君皆有的尊口。 口稱“飛門”, 既非我故弄玄虛, 亦非我生造杜撰。 這是清代學者金埴著的《不下帶編》裡專門介紹的。

他說:“舌在口中, 如鳥在籠中。 鳥從此樹飛彼樹, 言從此人飛彼人, 故曰口為飛門。 士君子不可不慎言也。 ”

金埴的意思很明白:話不出口, 如籠中之鳥, 是不會闖禍的。 而出了口, 則如同鳥出了籠, 就會亂飛。 所以, 口為飛出禍事之門, 應該慎開為好。 我認為金埴的話, 很形象, 也很有道理, 是不妨拿來律己警世的。

言之為禍, 甚矣!賀若弼是隋朝有名的大將, 但可悲的是, 這位名將卻不是戰死沙場, 馬革裹屍, 而是倒在了他的“飛門”之下。

賀若弼父親賀敦, 以武烈聞名, 曾任北周的金州總管, 因口出怨言, 為北周晉王宇文護所不容, 逼令自殺, 死前, 賀敦把兒子賀若弼呼至面前, 對他說:“吾必欲平江南, 然此心不果,

汝當成吾志。 且吾以舌死, 汝不可不思。 ”說完, 用錐子將賀若弼的舌頭刺傷出血, 告誡他牢記禍從口出, 要慎於言語。

但是, 縱觀賀若弼一生, 似乎他在功成名就的時候, 就將父親的告誡和舌頭上的傷痕給忘記了。

賀若弼打仗是一把好手, 曾立大功無數。 隋文帝欲滅陳, 賀若弼又獻十策, 文帝稱善, 並賜以寶刀。

破陳之後, 賀若弼接連受到提拔, 官拜右武侯大將軍。 賀若弼自以為功名出乎朝廷眾大臣之上, 每每以宰相自許。 待到楊素被任命為尚書右僕射(相當於宰相), 心中甚為不平, 言語間多有表露, 因而被免官。 賀若弼愈發心懷不滿, 數年後, 被下獄問罪。 隋文帝對他說:“我以高熲(在隋文帝面前舉薦賀若弼的人)、楊素為宰相, 你經常宣揚說這兩個人只能吃飯而已,

用意何在?”賀若弼不能解釋, 只好支吾掩飾:“高熲是臣的故友, 楊素是臣的舅子, 臣知道他們的為人, 確實說過那樣的話。 ”

楊廣為太子時, 在東宮曾問賀若弼:“楊素、韓擒虎、史萬歲三人, 具稱良將, 優劣如何?”(楊素為當朝重臣, 而且幫助楊廣推翻原太子楊勇, 亦是楊廣的心腹重臣。 楊廣此問, 想得到的答案瞎子都能猜得著!)可賀若弼卻回答說:“楊素是猛將, 非謀將;韓擒虎是鬥將, 非領將;史萬歲是騎將, 非大將。 ”楊廣又進一步問他:“然則大將誰也?”賀若弼則回答:“惟殿下所擇。 ”言下之意是他們都不行, 只有自己行, 以大將自許。

隋煬帝楊廣即位後, 賀若弼還是不注意自己的嘴巴, 私下非議朝政, 小肚雞腸的隋煬帝哪能容得下他,

便將他過去貶低別人的老賬新賬一起算, 于大業三年以一個誹謗朝政罪把他殺了。

“飛門”害己, 巳是不爭的事實。 但更多的還是傷害他人。 佞言、讒言的禍國殃民、傷忠害賢固不待言。 就是那有惡意無惡意閒人的閒言碎語, 談資笑料。 小者, 能把一個好端端的家庭、好端端的單位, 搞得是非橫生, 烏煙瘴氣;甚者, 可形成一種不負責任的社會輿論, 不好風氣, 那是會害死人的。 三十年代電影明星阮玲玉的自殺, 就是一個轟動一時的流言殺人的典型事例, 當時魯迅先生的雜文中, 就留有“人言可畏”的記載。 漢伏波將軍馬援說:“好議人短長, 妄是非法正, 此吾所大惡也。 ”自己亂說不好, 亂說別人更不好, 己既不欲,

更應勿施於人。 鑒於此, 輕開“飛門”者, 可不慎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