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22歲時跑到朝鮮,倆小時平定政變,控制朝鮮12年!

我是林楚方, 這是我的第74個故事,

試試搜索行路男, 每天只要十分鐘, 瞭解世界多一點~

今天, 我們來講講袁世凱。

距離袁世凱鬱鬱病終,

已經一百年有餘了, 中外史學家把他研究得體無完膚, 但我相信, 多數人並沒有真正搞懂他。

他到底是一個負面的, 漢奸、賣國賊、亂世梟雄、竊國大盜?還是正面的, 外交家、洋務旗手、民國創始人?

嘬口茶☕️, 聽我慢慢講。

一個人的成功絕非偶然, 他必須在某些重要關頭表現出傑出的成就, 再加上機遇, 才有可能成功。 拿袁世凱來說, 他的牛刀小試不在大清境內, 而是另一個幸福的國度——朝鮮。 那是他施展身手的好地方, 也是他飛黃騰達的起點。

好多人以為袁世凱從小站練兵才起家, 錯!其實, 如果沒有袁世凱在朝鮮的傑出成就, 清末練新兵的任務就不會交給他;他不在小站練兵, 維新黨的譚嗣同也不會選中他來勤王;沒有譚嗣同要他勤王,

就無法向榮祿告密而得到慈禧太后的重視……這事兒就玩不轉了。

所以朝鮮, 才是袁世凱一生的開始。

1.初出茅廬:不到倆小時, 平定朝鮮

回到1882年的中國, 那時候大清雖然開始了洋務運動, 但依然積弱難返。 只要是和洋人起衝突, 基本上還是,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當時的朝鮮還不如我們, 我們還算魚肉, 他們就剩魚刺了。

這一年, 朝鮮宮廷發生壬午事變。 朝鮮一向約等於“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日本一心擴張, 急切地想取代中國, 拿下朝鮮, 所以朝鮮一鬧, 中日雙方都想出兵干涉。

你可能奇怪, 當時中國都慫成那樣了, 還有心思管外國的事?

真實情況是這樣的:中國自古以來都是朝鮮的宗主國。 什麼是宗主國?就是朝鮮國王每年都要以臣子的身份,

給中國皇帝進貢, 包括朝鮮國王的冊封, 都要經過北京的皇帝認可, 才有合法性。 遇到大事, 朝鮮當然要求助中國。 當然, 現代社會了, 大家都是主權國家, 誰不能干涉別國內政啦。

袁世凱就是這時候進的朝鮮。 他到首爾不到倆小時, 就把政變平息了。

那時候老袁還是小袁, 只有才23歲, 擱今天剛大學畢業。 想像一下, 鮮衣怒馬, 少年英雄, 實力演繹《少年中國說》, 少年強則中國強……

據說是一位荷蘭的油畫作者筆下的袁世凱, 鮮衣怒馬, 少年英雄啊!

但真正的考驗, 還在後面。

朝鮮挨著東三省, 那是大清龍興之地, 清政府非常看重, 他的外交策略是, 把朝鮮牢牢控制住, 袁世凱在朝鮮待了12年, 就一個任務:控制這個國家。

那他做了什麼?

一, 建立極其嚴密的情報網。 袁世凱特別擅長交朋友, 很短時間內, 就在皇室內部發展了一堆哥們兒, 所以, 朝鮮政府在他面前, 就是透明的。

二, 他幫朝鮮訓練軍隊, 這相當於控制了朝鮮的軍隊。

所以, 朝鮮政局很快穩定。 但這僅僅是開始。

2.“不能等, 必須馬上進皇宮鎮壓”

兩年後, 朝鮮又發生了另一起政變, 局勢一觸即發。

當時朝鮮內部分成兩派:一撥叫保守派, 親中, 一撥叫開化派, 親日。

1884年前後, 中法戰爭爆發, 朝鮮內部的親日派覺得機會來了:你中國肯定顧不上我啦!他們就勾結日本人搞政變, 連殺六個親華派大臣, 還改組了政府, 另外, 幾個大國駐朝鮮大使還承認了新政府。

這就是甲申政變, 這導致清政府控制朝鮮的國家政策破產了。

事發突然, 但袁世凱當時還不是駐朝鮮最大的官。 中國軍隊有另外兩個核心將領, 他們認為, 在李鴻章下達具體命令之前, 不要動;朝鮮政府內部袁世凱有個鐵哥們兒, 叫金允值, 也建議袁世凱先觀望。

袁世凱當機立斷, 他認為:不能等,必須馬上進皇宮鎮壓。

他跟兩個軍隊首領說:如果現在我們什麼都不做,朝鮮肯定丟了,大家都吃不了兜著走;如果我們把事變平息了,出事,我擔著,不連累你們。上面表揚了,升官發財是你們的事,這總行吧。

倆軍官一聽,有道理。又是只賺不賠的買賣,當然幹啊!

袁世凱和朝鮮王室關係很好。圖上人據說是當時執政的閔氏皇后,傳言和袁世凱關係很好,甚至好到非常親密的程度……,曾把王室主嫁給袁世凱,做了小袁三姨太。但也有人說,這照片就是三姨太金氏……

所以三個人一人帶一隊人,就往王宮裡面打。又進王宮嘩嘩打了倆小時,就搞定了,果斷宣佈政變非法。當時日本駐朝鮮的公使,一看清軍居然玩真的,趕緊跑了。

袁世凱就重新控制了朝鮮。

3.日本朝鮮都知道,這傢伙不好惹

當年他才25歲,這個膽識和決斷力,讓李鴻章這麼見多識廣的老大爺都非常吃驚,立馬保舉他出任駐守朝鮮的最高官員。李鴻章保舉袁世凱用了十六字評語:“血性忠誠,才識英敏,力持大局,獨為其難”。評價相當高。

這意味著什麼?

當時清政府的總理衙門,都聽李鴻章的。李鴻章事情太多,朝鮮的事就聽袁世凱的。就是說,大清國對朝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是袁世凱說了算。當時袁少才25歲,跟金正恩接班的時候一邊兒大。

李鴻章的朝鮮政策,就是大清的朝鮮政策,李鴻章呢,他又都聽袁世凱的。

當時清政府對朝鮮有三個策略版本:

一是袁世凱版本,把朝鮮郡縣化,變成中國的一個省,要是聽袁世凱的,那我們現在說朝鮮,就屬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是李鴻章版本,把朝鮮變成中立國,跟瑞士一樣,就能以夷制夷,讓列強互相牽制,相當於一個緩衝區。但清政府不同意這個版本:中立國不朝貢了,我大清面子往哪擱?

所以,就有了第三個策略,從政治,外交,財政上,控制朝鮮。也就是袁世凱實際上執行的這種策略。

但這個策略比較難,雖然中國重新控制了朝鮮,但中國居然和日本簽了個《天津條約》。條約說,雙方都要從朝鮮撤軍——等於袁世凱就剩光杆司令了。

他只剩兩個資本:一是大清餘威,畢竟國土面積在那兒擺著,就算是個慫國,那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有一隻北洋艦隊嚇唬人呢;二是袁世凱通過兩次事變,已經打出了名氣,誰都知道這傢伙不好惹。

就靠這兩樣資本,袁世凱成功地控制了朝鮮。

4.中國人說怎麼辦,就怎麼辦!

具體怎麼操作?

首先是政治控制,內政、軍事、人事大權,沒袁世凱點頭,什麼都不能定。

第二是外交控制,朝鮮派出去的大使,到任後先去中國使館報導,然後中國人帶著去遞交國書。腦補下這個場面多酣暢吧:遇到大事,中國人說怎麼辦就怎麼辦!

朝鮮也有民族情緒啊,也覺得這樣喪權辱國啊,就總想打個擦邊球。舉個例子,當時朝鮮有個叫朴定陽的駐美大使,居然自己去給美國總統交國書。

袁世凱怒了,沖進王宮見國王:跟我說說,怎麼回事啊!

國王也嚇壞了,國王辯解說:這是美國人安排的,跟我們沒有關係。潛臺詞是,我知道你們怕洋人,有本事你找洋人去。

袁世凱不理這茬:我怕不怕洋人跟你沒關係,能管你就行,說,怎麼辦吧?

朝鮮政府又把責任推給朴定陽,說他自己胡來,和政府無關。

袁世凱說:好,既然他胡來,那怎麼處罰呢?

朝鮮人說,要是處罰朴定陽,美國人會不高興吧,再說,您總得顧全下我們基本的體面吧?

袁世凱說,你要體面,那中國的體面在哪?

朝鮮政府沒辦法,說,可以處罰,但能不能不公開?

袁世凱琢磨著,戲演得差不多了,目的也達到了,順水推舟給個臺階下吧,就假意說:也不是我袁世凱為難你,是李鴻章李大人很生氣,後果很嚴重,這樣,我出個主意,先悄悄免職,但咱們都別告訴李鴻章。什麼時候,他口氣軟了,再告訴他,興許就過去了。

袁世凱這招非常聰明,看上去事兒過去了,其實沒有:以後只要我想提起來,隨時可以治你。

傳說中的朴定陽,在朝鮮人看來,是英雄,在袁世凱看來,是麻煩製造者……

5.做空朝鮮,朝鮮媳婦帶回家

政治控制,外交控制,之外就是財政控制了。

當時朝鮮政府出現財政危機,有人給王室出主意,說:咱們不能跟袁世凱借錢,拿人手軟啊,但可以到歐洲發國債,這你中國管不著了吧?

袁世凱知道情況後,趕緊給李鴻章寫信,讓中國所有駐外大使放話說:朝鮮這個國家,又窮又腐敗,借它錢都得變呆壞賬。到時候中國可不管,也別想從朝鮮海關拿錢,反正海關是中國控制的,看著辦吧。

結果,因為中國這麼大規模地做空朝鮮國債,朝鮮愣沒借到錢,窮到駐外使館都快關張了,只能反過來求袁世凱。

袁世凱說:缺錢,沒錢,找我們啊,別跟老外借錢,最後倒楣的肯定是你。

朝鮮人說:好好好,你說的都對,錢,我就要錢。

清政府從北洋的經費裡,給朝鮮借了二十萬兩白銀。朝鮮王室感動得都快哭了,看來還只能依靠袁世凱。

整個過程,朝鮮政府怎麼討論、怎麼決策、進展到什麼程度、誰起什麼作用,袁世凱知道得一清二楚,就因為他有一張嚴密的情報網。

袁世凱在朝鮮呆了12年,專心對付日本,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使命,讓他成為政治新星,這是他的最大收穫。

但他也收穫了一生中最大的敵人——日本。日本人想控制朝鮮都想瘋了,就是因為袁世凱,這事直到甲午戰爭之後才完成,推遲了十幾年,日本朝野能不恨袁世凱嗎?

所以後世給袁世凱掛了個親日賣國的標籤,這不科學啊,咱們下集再說這事。晚節不保咱們說晚節不保的事,少年得志咱們就說少年得志的事,不能混在一起說。

不管老袁後來怎麼樣,這階段小袁還是挺爽的,不光當王,還有了王的女人,最後帶了仨朝鮮媳婦回家,啥都沒耽誤。

在袁世凱身上,你依稀可見曹孟德的身影。放在北宋,他會是寇准一類的鐵血能臣;放在明朝,有可能化身張居正;再拿個《紅樓夢》裡面的人物比喻,就是王熙鳳,總之是宰輔一類的精明能幹的人物。

思維活躍、執行力強、亂世能臣,也是國家之福。可惜歷史上這類能人,大多不會得到好評價,這現象耐人尋味啊。

放在今天,能跟誰比對一下……你們也幫我想想?

還有更多精彩哦~

拿破崙這個工作狂,三年批的檔比波旁王朝100年還多?

揭秘拿破崙軍事思想,為什麼這一仗是他的封神之戰?

拿破崙死前在遺囑裡罵了老丈人?還把遺產分給了上千人,卻一毛錢都沒給家人?

被虐殺、被誤解、被切成千瓣蓮花,《悟空傳》前你必須知道的唐僧往事

他認為:不能等,必須馬上進皇宮鎮壓。

他跟兩個軍隊首領說:如果現在我們什麼都不做,朝鮮肯定丟了,大家都吃不了兜著走;如果我們把事變平息了,出事,我擔著,不連累你們。上面表揚了,升官發財是你們的事,這總行吧。

倆軍官一聽,有道理。又是只賺不賠的買賣,當然幹啊!

袁世凱和朝鮮王室關係很好。圖上人據說是當時執政的閔氏皇后,傳言和袁世凱關係很好,甚至好到非常親密的程度……,曾把王室主嫁給袁世凱,做了小袁三姨太。但也有人說,這照片就是三姨太金氏……

所以三個人一人帶一隊人,就往王宮裡面打。又進王宮嘩嘩打了倆小時,就搞定了,果斷宣佈政變非法。當時日本駐朝鮮的公使,一看清軍居然玩真的,趕緊跑了。

袁世凱就重新控制了朝鮮。

3.日本朝鮮都知道,這傢伙不好惹

當年他才25歲,這個膽識和決斷力,讓李鴻章這麼見多識廣的老大爺都非常吃驚,立馬保舉他出任駐守朝鮮的最高官員。李鴻章保舉袁世凱用了十六字評語:“血性忠誠,才識英敏,力持大局,獨為其難”。評價相當高。

這意味著什麼?

當時清政府的總理衙門,都聽李鴻章的。李鴻章事情太多,朝鮮的事就聽袁世凱的。就是說,大清國對朝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是袁世凱說了算。當時袁少才25歲,跟金正恩接班的時候一邊兒大。

李鴻章的朝鮮政策,就是大清的朝鮮政策,李鴻章呢,他又都聽袁世凱的。

當時清政府對朝鮮有三個策略版本:

一是袁世凱版本,把朝鮮郡縣化,變成中國的一個省,要是聽袁世凱的,那我們現在說朝鮮,就屬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是李鴻章版本,把朝鮮變成中立國,跟瑞士一樣,就能以夷制夷,讓列強互相牽制,相當於一個緩衝區。但清政府不同意這個版本:中立國不朝貢了,我大清面子往哪擱?

所以,就有了第三個策略,從政治,外交,財政上,控制朝鮮。也就是袁世凱實際上執行的這種策略。

但這個策略比較難,雖然中國重新控制了朝鮮,但中國居然和日本簽了個《天津條約》。條約說,雙方都要從朝鮮撤軍——等於袁世凱就剩光杆司令了。

他只剩兩個資本:一是大清餘威,畢竟國土面積在那兒擺著,就算是個慫國,那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有一隻北洋艦隊嚇唬人呢;二是袁世凱通過兩次事變,已經打出了名氣,誰都知道這傢伙不好惹。

就靠這兩樣資本,袁世凱成功地控制了朝鮮。

4.中國人說怎麼辦,就怎麼辦!

具體怎麼操作?

首先是政治控制,內政、軍事、人事大權,沒袁世凱點頭,什麼都不能定。

第二是外交控制,朝鮮派出去的大使,到任後先去中國使館報導,然後中國人帶著去遞交國書。腦補下這個場面多酣暢吧:遇到大事,中國人說怎麼辦就怎麼辦!

朝鮮也有民族情緒啊,也覺得這樣喪權辱國啊,就總想打個擦邊球。舉個例子,當時朝鮮有個叫朴定陽的駐美大使,居然自己去給美國總統交國書。

袁世凱怒了,沖進王宮見國王:跟我說說,怎麼回事啊!

國王也嚇壞了,國王辯解說:這是美國人安排的,跟我們沒有關係。潛臺詞是,我知道你們怕洋人,有本事你找洋人去。

袁世凱不理這茬:我怕不怕洋人跟你沒關係,能管你就行,說,怎麼辦吧?

朝鮮政府又把責任推給朴定陽,說他自己胡來,和政府無關。

袁世凱說:好,既然他胡來,那怎麼處罰呢?

朝鮮人說,要是處罰朴定陽,美國人會不高興吧,再說,您總得顧全下我們基本的體面吧?

袁世凱說,你要體面,那中國的體面在哪?

朝鮮政府沒辦法,說,可以處罰,但能不能不公開?

袁世凱琢磨著,戲演得差不多了,目的也達到了,順水推舟給個臺階下吧,就假意說:也不是我袁世凱為難你,是李鴻章李大人很生氣,後果很嚴重,這樣,我出個主意,先悄悄免職,但咱們都別告訴李鴻章。什麼時候,他口氣軟了,再告訴他,興許就過去了。

袁世凱這招非常聰明,看上去事兒過去了,其實沒有:以後只要我想提起來,隨時可以治你。

傳說中的朴定陽,在朝鮮人看來,是英雄,在袁世凱看來,是麻煩製造者……

5.做空朝鮮,朝鮮媳婦帶回家

政治控制,外交控制,之外就是財政控制了。

當時朝鮮政府出現財政危機,有人給王室出主意,說:咱們不能跟袁世凱借錢,拿人手軟啊,但可以到歐洲發國債,這你中國管不著了吧?

袁世凱知道情況後,趕緊給李鴻章寫信,讓中國所有駐外大使放話說:朝鮮這個國家,又窮又腐敗,借它錢都得變呆壞賬。到時候中國可不管,也別想從朝鮮海關拿錢,反正海關是中國控制的,看著辦吧。

結果,因為中國這麼大規模地做空朝鮮國債,朝鮮愣沒借到錢,窮到駐外使館都快關張了,只能反過來求袁世凱。

袁世凱說:缺錢,沒錢,找我們啊,別跟老外借錢,最後倒楣的肯定是你。

朝鮮人說:好好好,你說的都對,錢,我就要錢。

清政府從北洋的經費裡,給朝鮮借了二十萬兩白銀。朝鮮王室感動得都快哭了,看來還只能依靠袁世凱。

整個過程,朝鮮政府怎麼討論、怎麼決策、進展到什麼程度、誰起什麼作用,袁世凱知道得一清二楚,就因為他有一張嚴密的情報網。

袁世凱在朝鮮呆了12年,專心對付日本,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使命,讓他成為政治新星,這是他的最大收穫。

但他也收穫了一生中最大的敵人——日本。日本人想控制朝鮮都想瘋了,就是因為袁世凱,這事直到甲午戰爭之後才完成,推遲了十幾年,日本朝野能不恨袁世凱嗎?

所以後世給袁世凱掛了個親日賣國的標籤,這不科學啊,咱們下集再說這事。晚節不保咱們說晚節不保的事,少年得志咱們就說少年得志的事,不能混在一起說。

不管老袁後來怎麼樣,這階段小袁還是挺爽的,不光當王,還有了王的女人,最後帶了仨朝鮮媳婦回家,啥都沒耽誤。

在袁世凱身上,你依稀可見曹孟德的身影。放在北宋,他會是寇准一類的鐵血能臣;放在明朝,有可能化身張居正;再拿個《紅樓夢》裡面的人物比喻,就是王熙鳳,總之是宰輔一類的精明能幹的人物。

思維活躍、執行力強、亂世能臣,也是國家之福。可惜歷史上這類能人,大多不會得到好評價,這現象耐人尋味啊。

放在今天,能跟誰比對一下……你們也幫我想想?

還有更多精彩哦~

拿破崙這個工作狂,三年批的檔比波旁王朝100年還多?

揭秘拿破崙軍事思想,為什麼這一仗是他的封神之戰?

拿破崙死前在遺囑裡罵了老丈人?還把遺產分給了上千人,卻一毛錢都沒給家人?

被虐殺、被誤解、被切成千瓣蓮花,《悟空傳》前你必須知道的唐僧往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