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國海軍劃時代的一種相控陣雷達,卻因為這一原因慘澹退場

SPG-59相控陣雷達, 是美軍在1960年代發展的一種超越時代的艦載雷達。

這一雷達雖然借助當時就有劃時代水準的相控陣技術, 能夠同時與多個目標交戰, 可謂強大無比。 SPS-59兼具搜索、跟蹤、中途導彈制導 (分時進行)與終段照射能力, 是全世界第一種能在水準與垂直三度空間內實行電子掃瞄的多功能艦載雷達。

可是龍勃電磁透鏡天線系統構造十分複雜而沉重, 球型天線陣列的數千個天線單元需要大量對應的導波管、功率放大器, 連續串聯到龍勃透鏡上的波導。 並且, 還要加上後端的射頻信號線路與開關,

這使得龍勃電磁透鏡系統的發射器/天線陣列單元, 可以比傳統設計重上200倍。

另一個明顯的問題是, 龍勃電磁透鏡需要造型完美的球型來達成理論上的性能。 球型天線直徑也不低, 這在現有工藝製造條件下極難實現。

由於龍勃透鏡系統這樣沉重,

使得雷達天線的孔徑很難做得更大, 只能以更高的發射功率來彌補 , 因此早期採用龍勃電磁透鏡的雷達系統都擁有極高的發射功率。

然而, 提高發射功率就意味發射端的能量損耗大增, 故障率也提高。

以美國陸軍1960年代發展的宙斯目標截獲雷達(Zeus Acquisition Radar,

ZAR)為例, 其龍勃電磁透鏡的球型天線尺寸是驚人的26公尺。 受限於船艦可容許的體積和重量, SPG-59的球型天線陣列的尺寸受到限制, 其有效輻射直徑還不到1.22m。

為了達成足夠的功率-孔徑比, APL決定以加大發射功率, 除了前面提到的問題, 很大的功率使得艦艇上大量燃油必須用來發電, 而不是用來航行。

SPG-59最終被證明難以實用, 美軍只得放棄了它的研製工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