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軍歌嘹亮之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1931年9月18日, 日本關東軍大舉進攻中國東三省, 張學良電令時任東北軍參謀長榮臻保存實力, 消極對待日本關東軍的挑釁, 致使東北的東北軍官兵, 攜老帶子, 佈滿西安街頭。 他們被迫流亡關內, 有家不能歸, 有仇不能報, 從心頭都鬱結著悲苦怨憤, 要傾吐, 要爆發。

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 張寒暉譜寫了這首感人肺腑的獨唱曲, 以含著熱淚的哭泣似的音調, 唱出了悲憤交加的聲音。 他把自己的這首歌教給學生、群眾演唱, 然後, 他帶領群眾到西安的城牆上, 街頭中去演唱, 悲怨壯烈的歌聲深深打動了廣大東北軍官兵的心, 竟有數萬名官兵聽後落淚。 “西安事變”爆發前後, 西安城裡已到處可以聽到《松花江上》的歌聲, 並迅速傳遍全國。

1938年7月7日晚, 武漢舉行了抗日周年的盛大活動, 十多萬群眾分乘幾百條木船, 舉著火把彙聚在長江之上。 這時候, 不知是誰領頭唱起了《松花江上》, 立即引起大家的呼應, 十幾萬人的歌聲掀起了巨大的聲浪, 匯成了人間罕見的、血淚凝聚的感情的交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