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英帝國由盛轉衰的一場戰爭,連二戰偉人邱吉爾也在此戰中成了俘虜

英國由於率先進行資產階級政治革命, 工業革命, 及較早參與海外殖民貿易與擴張, 由此打敗了一個又一個的對手, 建立了空前絕後的龐大帝國。

到十九世紀末, 英國國力達到顛峰, 殖民地遍及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亞、西印度群島、非洲等世界各個角落, 面積達到本國領土的一百多倍, 成為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

但是, 巔峰時期的大英帝國由於沒能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 被成功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美國與德國趕超, 開始相對衰弱。 而1899年發動的布林戰爭則猶如讓原本老態突顯的大英帝國再生一場重病,

加速了大英帝國的衰老。

布林人原是18世紀初從歐洲移民到南非的荷蘭人、法國人與德意志人的後裔, 主要是荷蘭人。 第一次布林戰爭於1880-1881年爆發, 英國企圖吞併布林人失敗, 布林人建立了德蘭士瓦共和國。

1884年, 布林人統治的德蘭士瓦共和國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產量的金礦。

由於金礦的開採, 德蘭士瓦共和國暴富, 布林人想借此擺脫英國的控制, 與英國爭奪南非的控制權, 做了不少刺激大英帝國的事情。 例如, 開始向外國僑民收稅, 外國僑民又大多為英國人;不給外國僑民選舉權利;打壓英國礦業公司。 這樣就激化了英國與布林人的矛盾。

十九世紀正是搶奪殖民地的高潮時期, 德蘭士瓦的金礦令英國人垂涎三尺。 同時, 一個日益強大的德蘭士瓦共和國對英屬南非殖民地也是很大威脅。 所以, 英國產生了武力征服的念頭。 從而爆發了第二次布林戰爭。

1899-1902的第二次布林戰爭期間, 雖然英國取勝, 成功征服人了布林人, 但也付出了十分慘痛的代價:

一、英國三易主帥, 投入45萬軍隊, 傷亡近10萬人, 耗資2.23億英鎊。 這種沉重代價使國內人民反戰情緒高漲, 世界輿論也強烈地抨擊英國。 年邁的維多利亞女王為戰爭日夜焦慮, 憂心忡忡, 最終於1901年1月病逝。 維多利亞女王的死也預示著英國最輝煌的時代走向終結

二、歐洲列強一致譴責英國。 這場戰爭結束後, 為擺脫列強一致譴責的孤立處境, 英國被迫放棄了傳統的“光榮孤立”與“大陸均勢”政策, 開始參與了列強中的聯盟對抗, 最終被捲進第一次世界大戰。

三、龐大的戰爭開支使英國無力再維持帝國體系。

英國開始通過關稅改革來提高殖民地在帝國內的經濟地位, 以維繫帝國內部之團結。 這就強化了殖民地的獨立性。 同時, 戰爭中澳大利亞決定向南非派遣軍隊, 加拿大、紐西蘭和印度等殖民地也紛紛回應。 這又使殖民地從英帝國內部爭取到了軍事自主的權利。

幾年後, 澳大利亞與紐西蘭取得自治領地位。 這就意味著大英帝國已經開始分崩離析。

總而言之, 布林戰爭是大英帝國的分水嶺。 日不落帝國的太陽已漸西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