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欽宗封趙構為兵馬大元帥進京勤王,趙構卻偷偷加兩字當了皇帝

靖康元年(1126), 在金軍大舉南侵、兵臨汴梁城下的危急關頭, 宋欽宗迫切盼望人在相州的康王趙構舉兵勤王, 為便宜行事, 任命其為“兵馬大元帥”。 然而, 才過去幾個月, 趙構就悄無聲息的為自己加了兩個字, “兵馬大元帥”羞答答地改成了“天下兵馬大元帥”。 吃瓜群眾雖然不用理會這一歷史細節, 但要知道多了“天下”二字, 意思就與從前有天壤之別。

其實, 早在金軍第一次南侵時, 就有大臣建議“請以親王為元帥, 治兵於河朔”。 親王豈能典兵?宋欽宗聞言當時就一臉黑線, 事情最後不了了之;金軍捲土重來, 南下過黃河之後, 又有朝臣舊事重提, 欽宗“猶豫未決”間金軍已至城下。 康王被任命為告和使, 第二次出使金廷。 行至磁州, 宗澤力勸之下, 趙構改變行程滯留相州。 不久, 心腹耿南仲“詐稱面奉皇帝聖旨, 盡起河北諸郡兵入衛”, 趙構開始號召河北各地起兵勤王。

見木已成舟, 宋欽宗這才順水推舟, 派人藏了蠟書, 間道前往相州, 帶去自己御筆親書, 稱“知卿起義勤王, 可除卿兵馬大元帥, 陳亨伯元帥, 汪伯彥、宗澤副元帥。 應辟官行事, 並從便宜。 ”字裡行間, 隱隱約約透露出一個重要資訊, 趙構起義勤王在前, 宋欽宗授“兵馬大元帥”之職在後,

趙構並不是等到有了任命書, 才開始有所動作的。 最初他是先斬後奏, 造成既成事實, 倒逼欽宗承認他的元帥府;等到真的披上了合法外衣, 可以號令地方了, 趙構反而不如從前積極, 轉而打起了太極拳。

也不能一味指摘趙構不是東西, 宋欽宗也不是什麼好鳥, 兄弟兩個難兄難弟, 和尚吃肥肉, 肥(誰)也不要說肥(誰)!趙構第一次被欽宗打發出城為人質, 僥倖逃了回來;明明知道危險, 欽宗這次又派趙構出使, 兄弟二人之間到底是有多大仇、多大怨啊?趙構這樣做, 也是你有初一、我有十五而已。

即便是面臨了國破家亡的危急關頭, 任何試圖稀釋皇權的行為, 在欽宗眼中看來都是十惡不赦的大罪。 金人猛烈攻城, 大臣胡唐老上疏, 雲:“城危矣。 康王北使, 為河朔士民留不得進, 殆天意也。 請就拜大元帥, 俾召天下兵入援。 ”然而, 欽宗還沒有表態, 就有宰臣提出異議, 認為爵賞過重, 猶以“大”字為難! 火燒眉毛了, 還在扣字眼, 宋欽宗任用這樣的人為宰相, 亡國也是情理之事了。

既然吝嗇一個“大”字, 怎麼能指望趙構盡忠職守率領兵馬勤王呢?在胡唐老的力爭下, 欽宗這才艱難地加上了一個“大”字。 雖然這一紙詔書來得晚了些, 但不管怎麼樣, 趙構號令各地從此具有了合法性。 即便如此, 趙構仍在消極怠工, 並沒有盡心竭力率領手下兵馬勤王的意思, 抗金禦侮口號喊的響亮,人卻距離金人越來越遠。

不久,汴梁城陷落,隨著對宋政策從和議向謀立異姓的轉變,金人于靖康二年三月七日立張邦昌為帝,國號楚,史稱偽楚。金人這才帶了徽、欽父子,劫掠所得滿載北返。消息傳到趙構耳中,在一番嚎啕之後,他開始陷入了惶恐。偽楚政權的建立涉及宋王朝存在的正統性問題,張邦昌的存在對趙構大元帥府的合法性提出了嚴重挑戰。

立即,有帥府幕僚提議“望大王遵故事,以天下兵馬大元帥承制,號召四方。”切莫小瞧了“天下”二字,有了這兩個字,趙構就可以擺脫目前的不利處境,借鑒唐肅宗靈武故事,以“天下兵馬大元帥”之名號召四方勤王部隊。有了這個幌子,趙構就增強了其地位的正統性與號召力,為登基為君夯實基礎。

果然,不久就有大臣主動勸進,擁戴趙構改元稱帝。立即就有宗室以“昔晉安帝蒙塵西土,大將軍武陵王遵承制行事,不改元”為理由,質疑趙構即位的正統性。而趙構心腹則高舉唐肅宗以“天下兵馬大元帥”之職即位靈武的前例予以有力駁斥,指出欽宗皇帝前些時授康王兵馬大元帥之職就是一種未雨綢繆之舉。

安史之亂唐玄宗奔蜀,唐肅宗李亨以“天下兵馬大元帥之職”號令各地起兵勤王,後於靈武即位稱帝。李隆基雖然被迫下崗,但唐肅宗複振唐室功不可沒,沒有人敢否定他的歷史功績。於是,反對趙構即位的臣民不敢再堅持,趙構于南京(今商丘)即天子位,是為宋高宗。

抗金禦侮口號喊的響亮,人卻距離金人越來越遠。

不久,汴梁城陷落,隨著對宋政策從和議向謀立異姓的轉變,金人于靖康二年三月七日立張邦昌為帝,國號楚,史稱偽楚。金人這才帶了徽、欽父子,劫掠所得滿載北返。消息傳到趙構耳中,在一番嚎啕之後,他開始陷入了惶恐。偽楚政權的建立涉及宋王朝存在的正統性問題,張邦昌的存在對趙構大元帥府的合法性提出了嚴重挑戰。

立即,有帥府幕僚提議“望大王遵故事,以天下兵馬大元帥承制,號召四方。”切莫小瞧了“天下”二字,有了這兩個字,趙構就可以擺脫目前的不利處境,借鑒唐肅宗靈武故事,以“天下兵馬大元帥”之名號召四方勤王部隊。有了這個幌子,趙構就增強了其地位的正統性與號召力,為登基為君夯實基礎。

果然,不久就有大臣主動勸進,擁戴趙構改元稱帝。立即就有宗室以“昔晉安帝蒙塵西土,大將軍武陵王遵承制行事,不改元”為理由,質疑趙構即位的正統性。而趙構心腹則高舉唐肅宗以“天下兵馬大元帥”之職即位靈武的前例予以有力駁斥,指出欽宗皇帝前些時授康王兵馬大元帥之職就是一種未雨綢繆之舉。

安史之亂唐玄宗奔蜀,唐肅宗李亨以“天下兵馬大元帥之職”號令各地起兵勤王,後於靈武即位稱帝。李隆基雖然被迫下崗,但唐肅宗複振唐室功不可沒,沒有人敢否定他的歷史功績。於是,反對趙構即位的臣民不敢再堅持,趙構于南京(今商丘)即天子位,是為宋高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