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鄭成功父子三次欲出兵菲律賓因何未成

菲律賓與中國華南隔海相望, 自古就是華人移居的重要目的地。 明初鄭和七下西洋後, 中國聲威所及, 菲律賓的呂宋、蘇祿等國都時斷時續地同明廷保持著朝貢貿易。 到16世紀70年代, 移居菲律賓的華人逐漸增多。 當時明王朝部分開放海禁, 剛殖民菲律賓的西班牙對商品和人員極為渴求。 華僑的增多, 令晚期明帝國與西班牙在菲律賓產生碰撞。

殖民者肆意屠殺旅菲華僑

1565年, 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賓, 攻佔宿務島, 1571年侵佔呂宋, 建馬尼拉城。 西班牙人對菲律賓統治初期, 對前往菲律賓的華人採取拉攏政策, 因為菲律賓當時的經貿發展要仰賴華人的努力和貿易。 但隨著華人影響的提升, 西班牙殖民者與華人的矛盾開始凸顯, 並最終導致1603年的大屠殺。

1574年, 活躍于福建一帶的私人武裝頭領林鳳差點攻佔馬尼拉, 讓西班牙殖民者對華人大為恐懼。

1593年, 菲律賓總督達斯馬里納斯遠征摩鹿加群島, 由於他強迫華僑充當槳手, 引發不滿。 途中, 達斯馬里納斯所在旗艦上的華僑潘和五等人奮起反抗, 將船上包括總督在內的西班牙人幾乎盡數殺死(僅12名士兵死裡逃生), 隨後駕船遠走。 這次事件後, 馬尼拉當局煽動排華浪潮。 在這一背景下, 1594年初, 一支中國船隊在福建官員帶領下, 載著士兵和武器到達馬尼拉, 接回3000名華人。

1603年, 菲律賓島又出現傳聞:中國皇帝有意佔領菲律賓以獲取這裡的黃金。 傳聞源自一名在呂宋生活多年的木匠, 他稱呂宋有一座機易山, “其上金豆自生”。 萬曆皇帝信以為真, 下令福建官員前去勘查。 西班牙人本就對中國頗為忌憚, 何況菲島華僑眾多, 因此疑心中國想“開疆裂土”。

隨著排華情緒漸濃, 西菲當局欲迫害甚至屠殺華僑的意圖越來越明顯。

1603年10月3日, 不願坐以待斃的華僑爆發起義, 但由於缺少武器和軍事經驗, 他們僅堅持了41天。 起義很快演變成一場大屠殺。 在當局的煽動和矇騙下, 包括土著、日僑在內的各方力量都參與到屠殺中。 據統計, 至少2萬華僑被殺。

馬尼拉憂心明廷報復

大量屠殺華僑對菲律賓本土經濟產生致命影響, 物資匱乏、經濟蕭條。 當局財政狀況惡化, 甚至需要借貸度日。

西班牙人憂心中國商船不再到來, 會令遙遠的美洲受到波及。 更大的恐懼是, 他們擔心明朝政府會進行報復。 西菲當局緊急加強戰備, 但軍隊士氣低落, 口糧嚴重不足。 殖民者只能心驚肉跳地等待, 馬尼拉籠罩在絕望和蕭條氣氛中。 1604年6月, 一批對前途悲觀的富人離開馬尼拉, 舉家遷往墨西哥。

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阿庫尼亞一面做些表面工作, 如部分發還華僑商人的財產, 發動倖存者給國內寫信, 企圖證明西班牙殖民者“清白”;一面派特使奎瓦攜帶致廣東、福建兩省巡撫和其他官員的函件,

於1603年12月10日乘船前往澳門, 並趁機刺探中國有否進攻菲律賓打算的軍事情報。 考慮到澳門的葡萄牙人對中國比較瞭解, 阿庫尼亞還寫了幾封信, 詳述華僑起義事件, 並附上致中國官員函件的副本, 讓奎瓦分發給澳門的司令官、主教、在政務方面有著較大發言權的耶穌會教士等。

奎瓦一行因遭遇風暴於1604年2月折返馬尼拉, 2月25日又由150名西班牙士兵和1名神父陪同再赴澳門。 但葡萄牙人出於打擊貿易競爭對手的考慮, 始終未將函件轉交中國方面。

鄭成功 肖像圖

萬曆王朝作出荒唐決定

奎瓦等抵達澳門的消息傳到漳州,有經常往來漳州和馬尼拉的中國富商到澳門與其會見,答應把函件轉交中國官員,設法動員華僑繼續貿易。奎瓦在澳門瞭解到,明朝政府已獲悉屠殺事件,但全國平靜,沒有集結艦隻進攻馬尼拉的跡象。獲此情報後,奎瓦購買了一批軍事物資,於5月回到馬尼拉。

奎瓦帶回的消息令西菲當局憂懼大減,但直至1605年5月,西班牙人望眼欲穿的華商船只仍難覓蹤影,相反卻從澳門傳來消息,中國已經集結一支軍隊,準備前來興師問罪,一時間又使西班牙人驚懼不已。事實上,儘管明朝當局瞭解了事件真相,但它一貫把移民國外的華僑視為賤民,因此僅寫了一份《諭呂宋檄》,於1605年5月底、6月初由中國貿易船隊中一名船主帶到馬尼拉,分交菲律賓總督、馬尼拉最高法院和馬尼拉大主教。檄文未對屠殺行為進一步嚴加追究,只要西班牙殖民當局保證華僑今後生命財產的安全,並宣佈對殖民者“不忍加誅”,“其海外戕殺姑不窮治”,要求西班牙方面“當思皇帝浩蕩之恩,中國仁義之大”。

明朝未出兵討伐還有當時現實條件的限制。在西班牙屠殺華人大致同一時期,明王朝進行了3場大規模戰爭:在西北的寧夏、西南的播州,特別是從萬曆二十年(1592)開始的長達7年與日本在朝鮮進行的戰爭。這3場大戰明朝都獲勝,但國家軍事和財政損耗極大。

鄭氏父子曾欲出兵

明朝的縱容使得殖民者對菲律賓華僑的欺壓更加有恃無恐,絕境中的華僑不堪其苦。1639年,華僑再次起義,並堅持近4個月。這一次,西班牙殖民者徹底殺紅了眼,無數華僑平民包括虔誠的天主教徒死于屠殺。

得知菲律賓華僑的悲慘處境後,1657年,堅持抗清的明朝大臣鄭成功致函爪哇島巴達維亞的一名華僑,要求他停止與西菲當局進行貿易。他還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賓,以示懲罰。1662年,鄭成功攻下臺灣後,派人向菲律賓總督下書,譴責其殺戮掠奪華僑的罪行,嚴令其改邪歸正。

面對鄭成功的威脅,西班牙人反而進行了第三次對華僑的集體屠殺。鄭成功聞訊,一面撫恤逃到臺灣的華僑,一面組織籌備軍隊,於是菲律賓島上再度風聲鶴唳,人人自危。當時荷蘭人也威脅著西班牙人在菲律賓的地位,島上菲律賓人反西起義頻發,西班牙殖民者感到回天乏術,隨時準備撤離。

但鄭成功尚未出兵就出現內亂,不久鄭成功病逝。他的兒子鄭經接著治理臺灣,並派人同西班牙殖民當局交涉。據說鄭經在1670年和1671年兩次準備征討馬尼拉,但因各種因素而未能出兵。

西班牙人在菲屠殺華人,原本憂心明朝出後報復,萬曆王朝卻無動於衷,致西班牙人變本加厲欺淩華人。鄭成功父子先後三次欲出兵攻取菲律賓,終因各種因素未成。

本文摘自:《人物彙報》2012年5月31日第7版,作者:史鴻軒,原題:《鄭成功父子:三次出兵菲律賓未成》

鄭成功 肖像圖

萬曆王朝作出荒唐決定

奎瓦等抵達澳門的消息傳到漳州,有經常往來漳州和馬尼拉的中國富商到澳門與其會見,答應把函件轉交中國官員,設法動員華僑繼續貿易。奎瓦在澳門瞭解到,明朝政府已獲悉屠殺事件,但全國平靜,沒有集結艦隻進攻馬尼拉的跡象。獲此情報後,奎瓦購買了一批軍事物資,於5月回到馬尼拉。

奎瓦帶回的消息令西菲當局憂懼大減,但直至1605年5月,西班牙人望眼欲穿的華商船只仍難覓蹤影,相反卻從澳門傳來消息,中國已經集結一支軍隊,準備前來興師問罪,一時間又使西班牙人驚懼不已。事實上,儘管明朝當局瞭解了事件真相,但它一貫把移民國外的華僑視為賤民,因此僅寫了一份《諭呂宋檄》,於1605年5月底、6月初由中國貿易船隊中一名船主帶到馬尼拉,分交菲律賓總督、馬尼拉最高法院和馬尼拉大主教。檄文未對屠殺行為進一步嚴加追究,只要西班牙殖民當局保證華僑今後生命財產的安全,並宣佈對殖民者“不忍加誅”,“其海外戕殺姑不窮治”,要求西班牙方面“當思皇帝浩蕩之恩,中國仁義之大”。

明朝未出兵討伐還有當時現實條件的限制。在西班牙屠殺華人大致同一時期,明王朝進行了3場大規模戰爭:在西北的寧夏、西南的播州,特別是從萬曆二十年(1592)開始的長達7年與日本在朝鮮進行的戰爭。這3場大戰明朝都獲勝,但國家軍事和財政損耗極大。

鄭氏父子曾欲出兵

明朝的縱容使得殖民者對菲律賓華僑的欺壓更加有恃無恐,絕境中的華僑不堪其苦。1639年,華僑再次起義,並堅持近4個月。這一次,西班牙殖民者徹底殺紅了眼,無數華僑平民包括虔誠的天主教徒死于屠殺。

得知菲律賓華僑的悲慘處境後,1657年,堅持抗清的明朝大臣鄭成功致函爪哇島巴達維亞的一名華僑,要求他停止與西菲當局進行貿易。他還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賓,以示懲罰。1662年,鄭成功攻下臺灣後,派人向菲律賓總督下書,譴責其殺戮掠奪華僑的罪行,嚴令其改邪歸正。

面對鄭成功的威脅,西班牙人反而進行了第三次對華僑的集體屠殺。鄭成功聞訊,一面撫恤逃到臺灣的華僑,一面組織籌備軍隊,於是菲律賓島上再度風聲鶴唳,人人自危。當時荷蘭人也威脅著西班牙人在菲律賓的地位,島上菲律賓人反西起義頻發,西班牙殖民者感到回天乏術,隨時準備撤離。

但鄭成功尚未出兵就出現內亂,不久鄭成功病逝。他的兒子鄭經接著治理臺灣,並派人同西班牙殖民當局交涉。據說鄭經在1670年和1671年兩次準備征討馬尼拉,但因各種因素而未能出兵。

西班牙人在菲屠殺華人,原本憂心明朝出後報復,萬曆王朝卻無動於衷,致西班牙人變本加厲欺淩華人。鄭成功父子先後三次欲出兵攻取菲律賓,終因各種因素未成。

本文摘自:《人物彙報》2012年5月31日第7版,作者:史鴻軒,原題:《鄭成功父子:三次出兵菲律賓未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