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2012年恢復設立以來科技獎勵榜單上首次出現雙特獎

從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榜單上, 可以讀出上海科技創新發展的哪些資訊?

2016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榜單上有2項特等獎, 是2012年恢復設立特等獎以來, 上海首次在同一年度評選出2項特等獎。 獲得技術發明獎特等獎的“大尺寸高性能鐳射釹玻璃批量製造關鍵技術及應用”專案, 正是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團隊通過自主創新, 實現關鍵技術突破, 為我國具備獨立研發大型鐳射裝置的能力提供了材料支撐。 獲得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項目,

則是高校院所和企業通過協同創新, 在核心演算法、基礎產品、特色應用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新興產業4個技術領域占比逾六成

獲獎專案按技術領域統計, 生物與醫藥技術領域有50項, 占全部獲獎專案19.8%;資訊技術、能源與環境技術領域均有39項, 占比15.4%;新材料領域有24項, 占比9.5%。 這4個技術領域契合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佈局, 在所有獲獎項目中的占比之和超過60%。

資料顯示, 合作創新廣泛開展, 上海作為區域創新高地的輻射作用凸顯。 平均每個獲獎專案有2.56家參與單位;74個專案有外地單位參與, 比例達到29.3%;所有647家參與單位中, 有144家外地單位, 占比22.3%。

在高等級獎項的49家牽頭單位中, 高校有24家, 占比49.0%, 在各類創新主體中排名第一。 在所有93項高校(包括附屬醫院)牽頭的項目中,

市屬高校牽頭34項, 占比36.6%, 表現突出。 獲獎項目中, 企業主導成為主流, 國企占主要地位。 所有參與單位中有企業328家, 比例達到57.7%;第一完成單位中, 企業有105家, 比例為41.5%。 其中, 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包括股份制)、外資企業(包括合資)分別有65、30和10家。

三大獎獲獎人平均年齡41歲

2016年度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技術進步獎三大獎共產生2063名獲獎人, 平均年齡為41.0歲。 253名第一完成人中, 50歲以下的中青年科學家有141人, 占比55.7%;獲獎項目的所有完成人中, 這一比例達到81.0%, 均連續兩年增長。

2016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的智慧財產權成果數量, 較去年大幅提高。 在獲獎專案數大幅減少的情況下, 科技進步獎獲獎項目共產生105項國家標準,

比去年提高30.0%。 三大獎獲獎項目累計獲得授權國內發明專利1772件, 比去年增長25.6%;獲得授權國際專利93件, 比去年增長19.2%。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