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工人六年榮獲上海科技獎20項

據《勞動報》報導, 說起科技獲獎者, 許多人總會第一時間想到實驗室的學者或科學家, 實際上, 每年都有來自一線的工人站上領獎臺, 他們用來自第一線的經驗和汗水, 捧出了累累創新碩果。 昨日, 來自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張仁其獲得科技進步二等獎,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李鴻、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劉銀寶、寶鋼集團上海梅山有限公司季益龍、上海神舟汽車節能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胡振球以及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李海獲得科技進步三等獎。

來自市總工會的消息, 作為市科技進步獎申報管道,

上海市優秀發明選拔賽自2011年起至2016年,推薦的專案中已有20項獲得了本市科技領域的最高獎項———市科技進步獎, 其中9個專案榮獲二等獎, 11個項目榮獲三等獎。

就上海而言,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建設科技創新中心, 既要有一大批有影響力的科學家, 有重大科技專案和科技產業, 還要有一大批具有高素質、高技能、學習型、創新型的一線職工廣泛參與和再創造。 實踐證明, 一線職工是新產業、新技術的承接者, 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這是因為他們立足崗位, 具有與生產實踐最經常、最直接、最密切聯繫的特點, 他們最容易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因而他們是推動企業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也是推動社會創新的實踐者和引領者。 尤其聚焦上海“四個中心”和科創中心建設, 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就更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 引領職工立足崗位、創新實踐, 為促進企業發展、產業升級、經濟轉型做出積極貢獻。

每天上午7點半, 50歲的張仁其已經到了寶鋼熱軋廠的一線車間, 換好工作服開始例行的一小時日常巡檢。 多年奮戰在一線的日子讓他積累了豐富經驗, 自1988年入廠至今已有20項發明專利, 80多項技術秘密, 2007年開始著手的“熱軋粗軋板形自動調控及品質提升技術”專案這次獲得了上海科技進步二等獎。

“澆灌鋼板就像‘量體裁衣’, 出來應該是四四方方的鋼板, 但用戶所要求的寬度往往會不同,

因此可能會造成板坯一邊大一邊小也就是所謂的‘超寬’問題。 ”張仁其告訴記者, 在隨後的熱軋工序時, 原有技術要求板坯必須弄成四四方方的才能熱軋, 因此需要切除多餘的部分。 “別小看這一點, 每年切割下來的這部分帶鋼是很大的浪費。 ”

經過7年潛心研究, 張仁其在“熱軋粗軋板形自動調控及品質提升技術”專案中發明了帶鋼頭尾寬度和錐形坯控制技術。 當帶鋼尾部發生超寬時, 採用尾部收縮短行程曲線進行控制, 有效解決了帶鋼尾部超寬的問題。

“採用變寬、變速側壓技術後, 原先需要切割成矩形坯才能軋製的錐形坯, 不需切割就能實現軋製矩形坯時一樣的水準。 ”張仁其表示, 該技術使用以後,

減少了廠內因帶鋼寬度不合格導致的產品降級和金屬消耗, 帶來了客觀的經濟收益。

據瞭解, 此項目已應用於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熱軋廠, 包括授權發明專利技術8項, 實用新型專利9項, 企業技術秘密41項, 2013年-2015年共產生經濟效益5444.61萬元。 該項目的一些技術還推廣到上海1780不銹鋼熱軋廠、梅鋼熱軋廠1780產線和1422產線, 每年能產生1195.35萬元社會效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