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為何不投奔曹操,而甘心輔助實力最弱的劉備

說起諸葛亮, 在中國可謂是婦孺皆知的一個人物了。 在三國的這群雄並起的年代, 諸葛亮可真算得上是神級的武將卡了。 (基本在現代的三國遊戲中, 諸葛亮絕對是BOSS級別的存在)可以這麼說諸葛亮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工程力學、通曉玄學奧義。 就是這麼一個大神級的人物為什麼偏偏選擇劉備這個主公輔佐呢?

東漢末年, 群雄割據, 天下分崩離析。 正如羅貫中老爺子說的“天下大勢,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這個規律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朝代的更替, 這點暫且不論。 在赤壁之戰以前, 北方的割據勢力基本上被曹操掃平, 但西北仍有馬騰韓遂, 南方有孫權、劉備, 可以說曹操老兄當時是非常有機會統一全國的。 東吳孫權曆孫堅、孫策、孫權三位君王的經營, 已經在江東紮下根基, 相比於曹操實力還是較弱。 再看劉備, 丟了徐州, 委身于劉表之處, 可以說是寄人籬下,

實力最弱的一隻割據勢力。 各位熟讀三國的看客可能比我分析的還透徹, 對比現代的公司形式可以做這樣一個比喻:曹操集團是一個上市公司, 規模龐大, 制度健全;孫權集團是發展型公司, 上升勢頭明顯, 集團內部人員相對穩定;劉備集團那就是一個初創公司, 一窮二白, 但好在剛剛起步, 領導仁義。

當時的諸葛亮是個年芳28的的小夥子, 要資歷沒資歷, 要人脈沒人脈, 雖說自號“臥龍”, 但看這毛頭小子, 這些三國大佬們誰會拿他當個人物呢!所以, 諸葛亮心裡也是急呀, 自己都這麼大了, 再不謀個差事, 恐怕以後在自己小夥伴當中就抬不起頭來了。 那要找工作無非就是這三家企業呀:曹操、劉備、孫權。 這麼選擇呢?

曹操公司, 人才濟濟, 佔據北方大部分地區, 兵強馬壯, 可以說是“國有企業”, 到了那裡絕對是不愁吃來不愁喝, 出門還有面子。 但是曹操經歷了這些年的經營手底下的能人輩出, 謀士一抓一大把, 智囊團可以坐滿一火車, 諸葛亮要是去了曹操那,

怎麼能顯示出他的才華(不要看《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吹的如何如何, 在我看來天下優秀的人才沒有什麼不可替代性)。 所以投奔曹操的確能帶來生活上的保障, 但是想出人頭地, 可就比較難了。

孫權公司, 孫權接過父兄手裡的基業, 是想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的, 但是因為地域的限制, 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礙, 但是整體來說還是比較有實力的, 也能算上一家“上市股份公司”了, 這種集團最大的特點是內部人員相對固定, 人事變動不會很大, 都是跟著孫堅、孫策一起打拼的老夥計, 在江東都是有股份的人, 孫權想動動誰自己都得掂量掂量。 雖然諸葛亮的哥哥在孫權公司上班, 在內部也是“有人的”, 但諸葛瑾官微言輕, 能幫上的忙不大。

在這樣的地方就是幹最累的活, 回報確是很微薄, 還不如曹操這個國企來得自在。

那最後就剩下劉備了,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呢?我想可以從這幾點來分析:一、劉備是個初創公司, 勢力雖然小, 但處在創業階段, 內部急需人才, 諸葛亮去了劉備必是求之不得。 從三顧茅廬就可以看出,劉備集團急需人才,這時進入劉備集團,諸葛亮的起點也就高了,萬一哪天創業成功好歹是人家諸葛亮是CTO的存在,完全的技術入股呀。二、劉備實力雖弱,卻佔據荊州之要衝,這荊州絕對是一手好牌,玩的好,就可以以小博大,瞬間翻盤也不是沒有可能。第三、那就是荊州是諸葛亮老家呀,誰不想找個離自己家近的地方上班呀,所以諸葛亮選擇劉備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根本和看重劉備仁義沒有半毛錢關係,一個整天打著“皇叔”的幌子到處騙風投的人,又會有多少真正的仁義呢!你說是不是呀。

事實證明,諸葛亮這次押寶算是壓對了,得到了自己夢想中的一切,成為“高富帥”。

從三顧茅廬就可以看出,劉備集團急需人才,這時進入劉備集團,諸葛亮的起點也就高了,萬一哪天創業成功好歹是人家諸葛亮是CTO的存在,完全的技術入股呀。二、劉備實力雖弱,卻佔據荊州之要衝,這荊州絕對是一手好牌,玩的好,就可以以小博大,瞬間翻盤也不是沒有可能。第三、那就是荊州是諸葛亮老家呀,誰不想找個離自己家近的地方上班呀,所以諸葛亮選擇劉備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根本和看重劉備仁義沒有半毛錢關係,一個整天打著“皇叔”的幌子到處騙風投的人,又會有多少真正的仁義呢!你說是不是呀。

事實證明,諸葛亮這次押寶算是壓對了,得到了自己夢想中的一切,成為“高富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