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時期,美軍、蘇軍到底誰更能打?1944年盟軍的一次烏龍事件告訴你真相,事後雙方均稱作“誤會”

由於意識形態的變化, 美國、蘇聯從戰時的盟友關係, 很快變成了戰後的敵人。 從根本上說, 兩個國家都是霸權主義國家, 而且在戰後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 相互對抗, 也是在所難免的。

僅從書本上的介紹, 你可能會認為, 雙方都只是在暗中較勁, 然而, 二戰時期, 雙方的確放生了衝突。 不過, 事後, 雙方均稱作“誤會”。

1944年11月初, 按照行動計畫, 蘇軍準備襲擊在貝爾格勒(南斯拉夫)駐守的德軍, 連年的戰爭使得德軍在南斯拉夫遭受重創, 所以德軍大多退守主要城市。 蘇聯得到消息, 行軍途中德國軍隊較少, 蘇軍一路也較為順利。

在11月7日這天, 情況發生了逆轉, 蘇軍步兵遭遇了猛烈的空襲, 僅僅一輪空襲, 2輛坦克、數量輜重卡車被擊毀。 此次派往貝爾格勒的蘇軍是近衛第6步兵軍, 是蘇軍中精銳中的精銳。

雖然不明白, 對方什麼來頭, 地面步兵很快開始組織反擊, 並請求空中支援。 尼什機場駐紮的, 蘇軍第17航空集團軍命令第288航空兵師下屬的第886殲航團迎擊敵人, 敵人似乎發現了端倪, 開始對尼什機場發起偷襲。

蘇軍殲擊機很快在敵人的不斷騷擾下, 起飛前往救援正在與敵機周旋的近衛第6步兵軍。

此時, 蘇軍密集的地面火力, 打得空中敵機有點吃不消了, 敵機準備開始撤離戰場。

正在此時, 蘇軍的空中力量趕來, 雙方很快陷入交火。 相當尷尬的一件事是, 蘇軍飛行員克裡沃諾基赫的戰機, 在與敵人交火時, 被己方炮彈射中, 飛機墜毀。

戰鬥很快進行到白熱化的狀態,

蘇軍不斷有飛機該來支援, 與此同時, 敵軍兩個中隊的戰機前往戰場支援, 頓時硝煙彌漫。

正當戰爭局勢要進一步擴大, 就在此時, 蘇軍飛行員邦達裡、蘇爾涅夫等人很快發現敵軍戰機上有美國航空兵的標誌, 於是便立刻上報指揮部,

指揮部經過核實, “敵軍”確實是美軍航空兵, 於是下令立刻停火, 並使用一切方式, 向“敵軍”證明自己的友軍身份。

這件事的由來, 是因為美軍原本想打擊駐紮在尼什要塞的德軍。 此次行動的指揮官艾德文森上校, 命令美國陸軍航空兵共派出三個中隊60架戰機, 而戰機飛行途中, 卻意外發現了, 急行軍的蘇軍步兵, 被誤認為是需要襲擊的德軍目標。

美軍一看,“德軍”怎麼停火了,於是看向“德軍”的飛機,蘇軍故意從兩側穿過美軍,打紅眼的美軍航空兵這才發現“敵人”原來是蘇軍。很快,雙方停火,並有計劃地撤離戰場。

這次戰爭是美蘇在二戰時期鮮有的交手,這次交手剛開始,美軍占盡上風,蘇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損失慘重,一共損失了28輛卡車、3輛油罐車、5輛指揮車,蘇軍在尼什要塞的倉庫被毀,幾十輛軍用卡車損壞;

美軍的損失則相對更大一些,共5架P-38飛機被擊落,2名飛行員陣亡;而後來者居上的的蘇軍則共3架殲擊機被擊落,其中1架還是自己人失誤打掉的。

美軍對這次“誤會”的解釋是:根據從被被擊落的P-38上得到的證據表明,此次美軍的真實目標是尼什要塞的德軍,而早在1944年10月底尼什要塞就完全被盟軍佔領了了,德軍又怎麼會在此處出現?

二戰時期,儘管雙方都不想將事態擴大,均採取將“大事化小”,但這次衝突,也讓雙方對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美軍對蘇軍的戰鬥力感到震撼,蘇軍也感覺到了美軍的強大。後來許多學者認為,這次“誤會”,其實是美軍的一次試探,雙方戰後關係迅速惡化,這次衝突起到了關鍵作用。

美軍一看,“德軍”怎麼停火了,於是看向“德軍”的飛機,蘇軍故意從兩側穿過美軍,打紅眼的美軍航空兵這才發現“敵人”原來是蘇軍。很快,雙方停火,並有計劃地撤離戰場。

這次戰爭是美蘇在二戰時期鮮有的交手,這次交手剛開始,美軍占盡上風,蘇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損失慘重,一共損失了28輛卡車、3輛油罐車、5輛指揮車,蘇軍在尼什要塞的倉庫被毀,幾十輛軍用卡車損壞;

美軍的損失則相對更大一些,共5架P-38飛機被擊落,2名飛行員陣亡;而後來者居上的的蘇軍則共3架殲擊機被擊落,其中1架還是自己人失誤打掉的。

美軍對這次“誤會”的解釋是:根據從被被擊落的P-38上得到的證據表明,此次美軍的真實目標是尼什要塞的德軍,而早在1944年10月底尼什要塞就完全被盟軍佔領了了,德軍又怎麼會在此處出現?

二戰時期,儘管雙方都不想將事態擴大,均採取將“大事化小”,但這次衝突,也讓雙方對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美軍對蘇軍的戰鬥力感到震撼,蘇軍也感覺到了美軍的強大。後來許多學者認為,這次“誤會”,其實是美軍的一次試探,雙方戰後關係迅速惡化,這次衝突起到了關鍵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