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趙匡胤請喝酒,趙光義讓花蕊夫人折枝花,忽然一支利箭射了過來

據史所載, 花蕊夫人本姓徐、乃是蜀地青城人。 蜀後主孟昶封她為貴妃, 寵之專房。

後蜀滅亡後, 孟昶奉詔入京, 花蕊夫人也隨行入汴。 趙匡胤早就聽聞她才貌雙全, 初一見面, 就命她即興作詩一首。 花蕊夫人不能拒絕, 略一思索, 吟詠道——

君王城頭豎降旗, 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 更無一人是男兒!

短短幾句話, 從中透出了無限的亡國之痛, 及對後蜀君臣無能的哀怨。 趙匡胤君臣一聽之下, 大為驚異, 對她備加讚賞。

後世有學者認為, 雖然後蜀的滅亡與她不相干, 但是孟昶的暴亡卻是因為她太過美貌。


對於這種陳詞濫調, 實在是懶得一駁。 似乎歷史不與情色扯上關係, 就會失去噱頭。

正史野史中, 對於花蕊夫人的死, 有數個不同版本的記載。

據說, 趙匡胤一度曾有意立花蕊夫人為後, 在趙普等人的極力諫阻之下, 不得已而改立宋氏為皇后的。 此事說明花蕊夫人在孟昶歿後,

仍以美麗、才智得寵于趙官家的, 而且是寵冠一時。

木秀于林, 風必摧之。 她的暴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另一個版本, 則是史家為樹立趙光義高、大、全的形象而設。

北宋王鞏的《聞見近錄》中記載:一天, 趙匡胤與親王、女眷等宴射于宮中後苑。 趙匡胤舉杯勸飲, 趙光義卻提了個小小的要求:如果花蕊夫人肯為他折枝花來, 他就滿飲此杯。 (這時候是兄弟家人, 不能算做君前失禮。 )

花蕊夫人不等趙官家開口, 就快步走到園中去折花。 園中正是姹紫嫣紅、鮮花怒發的時節, 而花蕊夫人側身其間, 容貌竟不輸於任何花朵。 人花爭奇鬥豔, 花蕊夫人立于花叢之中, 皓齒朱唇、星眼暈眉、風姿綽約;鬢髮雲髻、光可以鑒。

趙匡胤見花蕊夫人神飛傾城、萬種風情的樣子, 一時間忘記了吃酒。

就在花蕊夫人靨輔巧笑, 翹首摘花的時候。 趙光義卻忽然弓開如滿月, 箭去如流星。 一箭把花蕊夫人射死在花叢中。 花蕊夫人一聲慘叫, 愕然地扭回身來, 眼中無限留戀的望了趙匡胤一眼, 緩緩地倒在了百花叢中。 殷紅的鮮血順著她香腮瑩膩的臉向身下的泥土中滴落、、、、、,

趙光義扔下手中的弓, 抱了兄長的腿泣訴道:陛下方得天下, 宜以國事為重!

現代人編故事, 非但是經不得推敲, 而且多平淡無奇。 遠不如前人之曲折引人入勝。


為了烘托出趙光義的高大形象, 竟然不惜把趙匡胤也埋汰一番。 觀其語中深意, 似在指責趙匡胤沉湎酒色, 不修政事。

去皇宮赴宴, 趙光義敢帶了兵器去, 這個實在是搞笑得很。 有人捧趙光義臭腳, 就有人出來抱打不平。

另有一本《燼餘錄》的書, 記載的卻是另外一個版本。 趙光義曾經“盛讚花蕊夫人”, 這個記載也不怎麼靠譜, 聊備一說。

趙匡胤得病, 趙光義入宮問疾, 趁兄長病重, 調戲起了自己朝思暮想的花蕊夫人。

被趙匡胤發現之後, 盛怒下的趙匡胤“遽以玉斧斫地”。

等到皇后、皇子們趕到宮中時候, 趙匡胤已經氣息奄奄, 而趙光義早已落荒而去。 數日之後, 趙匡胤就撒手龍游大海去了。

這個版本也是同樣經不起剖析的, 皇后與皇子如何會巴巴地再趕到趙光義府上請他來繼位呢?趙匡胤的兒子們已經是成年人, 也非腦殘。

如果此一說成立的話, 花蕊夫人在趙光義登基為帝的太平興國元年(976年)仍在世。 後來就語焉不詳, 不知所蹤了。

花蕊夫人最是廣為人知的結局, 就是民國蔡東藩《宋史通俗演義》中的描述了。 書中大意——趙匡胤對花蕊夫人一見傾心, 所以下毒害死了孟昶, 隨後把花蕊夫人強行接入宮中, 納為妃子。

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花蕊夫人“是個天生尤物,不但工顰解媚,並且善繪能詩。”

天生尤物與善繪能詩不假,但是工顰解媚一說就有待商榷了。把如此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演繹成一個下賤的人,真是令人欲哭無淚了。

依蔡東藩之說——趙匡胤在納花蕊夫人為妃之後,又迷戀上了十七歲的宋皇后。花蕊夫人長門冷落,落得‘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的地步了!

從此花蕊夫人痛故國之亡、悵失新君之寵、因悲成怨,因怨生疾,終於是一病不起,香銷玉殞。

如果把花蕊夫人的晚景強行牽扯到後宮爭寵這種俗套之中,實在是無法令人信服。歷史事實到底如何,已不可盡知。花蕊夫人的傳奇,只能從歷史的點滴記載之中去尋芳了。

《全唐詩》中收錄了花蕊夫人的亡國述懷詩,可以以詩名傳之後世的絕色女子畢竟是鳳毛麟角,大家就口下積德吧。

納為妃子。

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花蕊夫人“是個天生尤物,不但工顰解媚,並且善繪能詩。”

天生尤物與善繪能詩不假,但是工顰解媚一說就有待商榷了。把如此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演繹成一個下賤的人,真是令人欲哭無淚了。

依蔡東藩之說——趙匡胤在納花蕊夫人為妃之後,又迷戀上了十七歲的宋皇后。花蕊夫人長門冷落,落得‘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的地步了!

從此花蕊夫人痛故國之亡、悵失新君之寵、因悲成怨,因怨生疾,終於是一病不起,香銷玉殞。

如果把花蕊夫人的晚景強行牽扯到後宮爭寵這種俗套之中,實在是無法令人信服。歷史事實到底如何,已不可盡知。花蕊夫人的傳奇,只能從歷史的點滴記載之中去尋芳了。

《全唐詩》中收錄了花蕊夫人的亡國述懷詩,可以以詩名傳之後世的絕色女子畢竟是鳳毛麟角,大家就口下積德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