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土地草原“三權分置” 農牧民保護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有了新依據

3月6日,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完善農村牧區土地草原所有權承包權 經營權分置辦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進一步健全農村牧區土地草原產權制度, 推動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現就完善農村牧區土地草原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

辦法規定, 農牧民集體是土地草原集體所有權的權利主體, 在完善“三權分置”辦法過程中, 要充分維護農牧民集體對承包地發包、調整、監督、收回等各項權能, 發揮土地草原集體所有的優勢和作用。 農牧民集體有權依法發包集體土地草原,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有權因自然災害嚴重毀損等特殊情形依法調整承包土地草原;有權對承包農牧戶和經營主體使用承包土地草原進行監督, 並採取措施防止和糾正長期拋荒土地、毀損土地草原、非法改變土地草原用途等行為。

承包農牧戶轉讓土地草原承包權的, 應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進行, 並經農牧民集體同意;流轉土地草原經營權的, 須向農牧民集體書面備案。 集體土地草原被徵收的, 農牧民集體有權就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等提出意見並依法獲得補償。 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組織依法民主議事機制, 切實保障集體成員的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 確保農牧民集體有效行使集體土地草原所有權, 防止少數人私相授受。

農村牧區集體土地草原由作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農牧民家庭承包, 不論經營權如何流轉, 集體土地草原承包權都屬於農牧民家庭。 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取代農牧民家庭的土地草原承包地位, 都不能非法剝奪和限制農牧戶的土地草原承包權。 在完善“三權分置”辦法過程中, 要充分維護承包農牧戶使用、流轉、抵押、退出承包土地草原等各項權能。 承包農牧戶有權佔有、使用承包土地草原, 依法依規建設必要的農牧業生產、附屬、配套設施,

自主組織生產經營和處置產品並獲得收益;有權通過轉讓、互換、出租(轉包)、入股或其他方式流轉承包土地草原, 流轉期限由流轉雙方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範圍內協商議定,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限制其流轉土地草原;有權依法依規就承包土地草原經營權設定抵押、自願有償退出承包土地草原, 具備條件的可以因保護承包土地草原獲得相關補貼。 承包土地草原被徵收的, 承包農牧戶有權依法獲得相應補償, 符合條件的有權獲得社會保障費用等。 不得違法調整農牧戶承包土地草原, 不得以退出土地草原承包權作為農牧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在完善“三權分置”辦法過程中, 要依法維護經營主體從事農牧業生產所需的各項權利, 使土地草原資源得到更有效合理的利用。 經營主體有權使用流轉土地草原自主從事農牧業生產經營並獲得相應收益, 經承包農牧戶同意, 可依法依規改良土壤、提升地力, 修復草原、增強產草能力等, 建設農牧業生產、附屬、配套設施, 並依照流轉合同約定獲得合理補償;有權在流轉合同到期後按照同等條件優先續租承包土地草原。經營主體再流轉土地草原經營權或依法依規設定抵押,須經承包農牧戶或其委託代理人書面同意,並向農牧民集體書面備案。流轉土地草原被徵收的,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等應按照流轉合同約定確定其歸屬。承包農牧戶流轉出土地草原經營權的,不應妨礙經營主體行使合法權利。加強對土地草原經營權的保護,引導土地草原經營權流向種田能手、養殖大戶以及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支持新型經營主體提升地力、改善農牧業生產條件、依法依規開展土地草原經營權抵押融資。

農牧戶享有承包經營權是集體所有的具體實現形式,在土地草原流轉中,農牧戶承包經營權派生出土地草原經營權。支持在實踐中積極探索農牧民集體依法依規行使集體所有權、監督承包農牧戶和經營主體規範利用土地草原等的具體方式。鼓勵在理論上深入研究農牧民集體和承包農牧戶在承包土地草原上、承包農牧戶和經營主體在土地草原流轉中的權利邊界及相互權利關係等問題。通過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逐步完善“三權”關係,為實施“三權分置”提供有力支撐。

並依照流轉合同約定獲得合理補償;有權在流轉合同到期後按照同等條件優先續租承包土地草原。經營主體再流轉土地草原經營權或依法依規設定抵押,須經承包農牧戶或其委託代理人書面同意,並向農牧民集體書面備案。流轉土地草原被徵收的,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等應按照流轉合同約定確定其歸屬。承包農牧戶流轉出土地草原經營權的,不應妨礙經營主體行使合法權利。加強對土地草原經營權的保護,引導土地草原經營權流向種田能手、養殖大戶以及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支持新型經營主體提升地力、改善農牧業生產條件、依法依規開展土地草原經營權抵押融資。

農牧戶享有承包經營權是集體所有的具體實現形式,在土地草原流轉中,農牧戶承包經營權派生出土地草原經營權。支持在實踐中積極探索農牧民集體依法依規行使集體所有權、監督承包農牧戶和經營主體規範利用土地草原等的具體方式。鼓勵在理論上深入研究農牧民集體和承包農牧戶在承包土地草原上、承包農牧戶和經營主體在土地草原流轉中的權利邊界及相互權利關係等問題。通過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逐步完善“三權”關係,為實施“三權分置”提供有力支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