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早年韓信與漂母贈飯

早年韓信與漂母贈飯

天槊

提起韓信, 大家會感歎一下他的悲喜人生。 民間有一俗語:韓信功勞一旦空。 這既是對其功績的一種認可, 又是對其不好結果的一種嘆惜。 另外清朝乾隆年間, 舉人包彬曾寫過一首《淮陰侯廟》:鳥盡良弓勢必藏, 千秋青史費評章。 區區一飯猶圖報, 爭肯為臣負漢王。 此詩寫出了韓信之死的必然和委屈。 那麼, 這個謎一樣的人, 其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他從一個所有人鄙棄的懦夫, 到所有人認可的戰神。 其間發生了許多故事。 而那些影響他一生的男人和女人, 以及他身邊的女人,

又是如何與他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此事說來話長, 待我慢慢道來~

首先看韓信的出生地:淮陰。 此地在淮河之南, 今江蘇省淮安市附近, 距離項羽的家鄉下相不遠, 亦是人傑地靈之地。 韓信之後, 三國吳之丞相步騭, 宋時女英雄梁紅玉, 明朝傑出小說家、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 近代民族英雄關天培, 還有開國總理周恩來, 都是出生此地。 其次從韓信的姓氏看, 有人認為他是戰國七雄之一韓國的王室宗親。 比較明確的說法認為韓信是韓襄王韓倉的曾孫, 因為襄王之子蟣虱, 當時留在楚國做人質。 如果韓信真是韓國後裔的話, 他極有可能是韓蟣虱的後人。

《史記》中記載漂母對韓信的稱呼是“王孫”。 韓信的出身應該不是底層平民。

更證明韓信是破落王公貴族子孫的, 也許只有韓信日夜不離手的那柄劍。 在春秋戰國時期, 劍是身份的象徵, 除了周天子, 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 以及卿、大夫、士, 才有資格佩劍。 尋常百姓是不能夠擁有, 也買不起劍的。 再說老百姓平時誰用得上那玩意?韓信這柄劍, 應該是祖上傳下來的, 不太可能是別人送給韓信的。

至於韓信的父母, 史書語焉不詳, 只是記載韓信的母親葬在淮陰。 韓信葬母這一史料, 可以證明韓信與母親生活相當長一段時間, 至少韓信葬母時已經成年或即將成年。 但韓信的父親是誰, 有過什麼事蹟, 史書無一字記載。 估計死於戰亂, 或散於異鄉。 對於韓信的童年及少年生活, 史書也無記載,

他的教育及老師當然更無從知曉。 不過從韓信的高超軍事才能和過人的軍事素養來看, 他一定經過高人指點, 這位高人雖不如指點張良的圯上老人——黃石公那麼有名, 但肯定是戰國兵家隱逸之士。

青年韓信沒有正當的職業, 出身低微, 按制是不能做官的。 沒有鐵飯碗, 沒有手藝, 更沒有本錢去做二道販子了。 唯一值點錢的, 是他手中的那柄劍, 如果典當的話, 也應該換不少錢, 一年的生活至少不用愁。 但韓信不會賣劍, 這是他的夢想和唯一的精神寄託。 在他眼裡, 有了劍, 才是真正的男人。 沒錢沒工作, 一日三餐都不能解決, 怎麼辦?要想活下去, 韓信沒別的本事, 但他的臉皮特別厚實, 比城牆根還厚三分。 有了這個特殊本領,

韓信就有辦法填飽肚子, 那就是——蹭飯吃!這是他活下去的唯一出路。 韓信在淮陰的親朋故舊也並不多, 一開始的時候, 別人看他孤苦零丁一個人, 又是親戚朋友, 賞他幾碗飯吃。 時間長了, 別人就吃不消了, 誰家也不富裕, 哪經得起這頭餓狼的糟蹋。 所以後來大家臉上掛不住了, 開始給他甩臉色, 首先發難的是淮陰郡下鄉南昌亭長的老婆。 她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說白了就是提前吃飯。 平時七點吃飯, 現在改成六點就吃飯, 韓信七點到時, 見桌上飯菜全無, 不悅地問:“食乎?”而亭長老婆面無表情地回答:“已盡矣!” 沒想到韓信因沒吃到白食而發怒了, 司馬遷在《史記, 淮陰侯列傳》對此事的描寫只有簡短有力的四個字:“怒, 竟絕去。 ”吃白食到了韓信這種囂張的水準,
可謂是千古奇聞, 我也是醉了。

韓信因沒蹭到飯吃, 自尊心受到莫大打擊, 發誓不再蹭飯, 可是肚子不爭氣啊, 餓得兩眼發暈的他想到了另一個辦法:釣魚。 可釣魚也是一門技術活, 韓信很少研究過魚的習性, 所以難得有魚兒上鉤。 餓了兩天的韓信, 已經處於餓昏的狀態, 這時他生命中第一個貴人出現了, 那就是漂母, 給他帶來了救命的飯團, 跟他說了一句話:“吃吧, 有了力氣, 才能釣到大魚。 ”至於這個神秘漂母的來歷, 無人能說清楚, 史書也語焉不詳。 但我佩服這個江邊替人漂洗衣服的女人, 拋開她慈悲為懷的心腸不說, 我覺得漂母的眼光是獨到的, 至少, 她從韓信身上發現普通人所沒有的氣質和精神。 因此也給韓信一個尊稱“王孫”,從她本不寬裕的家中每天給韓信帶來了幾個冷飯團。如在今天,誰能有眼光從眾多垃圾股中找出一支潛力股呢?吃著漂母的冷飯團,韓信忍不住向漂母許下千金之諾:“蒙母不棄兒,以饋兒食,是後兒若封侯,必贈母千金,以報一飯之恩。”這個諾言,韓信是動了真感情的,日後他的行為也證明了這一點。可沒想到漂母憤怒地斥責他:“你堂堂七尺男兒,不能耕地,不能為商,淪落河邊挨餓。我看你實在可憐,給你飯團。我不是貪圖你的千金之諾,你說這話是在污辱我的人格。”韓信聽了很羞愧,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了,同是另一件事情讓韓信的心情更是雪上加霜,那就是“胯下之辱”。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知曉,這讓他背上了一個懦夫的名聲,但也有人認為這並非怯懦,而恰恰是大勇的表現。一個人面對如此污辱,還能隱忍不發,這是何等的堅韌和可怕!非大勇者不足為此。

韓信沒有忘記這兩個曾經對自己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小人物,這就是韓信的可愛之處。知恩圖報,有仇必報,在這一點上,韓信做得恩怨分明,光明坦蕩。雖然史載韓信“無行”,也就是沒有什麼好品德。但韓信可以忍受別人的白眼蹭飯吃,卻從來不偷東西。雖然屠家惡少欺淩他,他得勢後也沒有睚眥必報。所以“無行”總比“惡行”好。

其實,韓信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在沒有飯吃的情況下,仍舊不放棄自己的夢想,這一份執著和堅守,我們今天能有幾人能做得到。

因此也給韓信一個尊稱“王孫”,從她本不寬裕的家中每天給韓信帶來了幾個冷飯團。如在今天,誰能有眼光從眾多垃圾股中找出一支潛力股呢?吃著漂母的冷飯團,韓信忍不住向漂母許下千金之諾:“蒙母不棄兒,以饋兒食,是後兒若封侯,必贈母千金,以報一飯之恩。”這個諾言,韓信是動了真感情的,日後他的行為也證明了這一點。可沒想到漂母憤怒地斥責他:“你堂堂七尺男兒,不能耕地,不能為商,淪落河邊挨餓。我看你實在可憐,給你飯團。我不是貪圖你的千金之諾,你說這話是在污辱我的人格。”韓信聽了很羞愧,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了,同是另一件事情讓韓信的心情更是雪上加霜,那就是“胯下之辱”。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知曉,這讓他背上了一個懦夫的名聲,但也有人認為這並非怯懦,而恰恰是大勇的表現。一個人面對如此污辱,還能隱忍不發,這是何等的堅韌和可怕!非大勇者不足為此。

韓信沒有忘記這兩個曾經對自己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小人物,這就是韓信的可愛之處。知恩圖報,有仇必報,在這一點上,韓信做得恩怨分明,光明坦蕩。雖然史載韓信“無行”,也就是沒有什麼好品德。但韓信可以忍受別人的白眼蹭飯吃,卻從來不偷東西。雖然屠家惡少欺淩他,他得勢後也沒有睚眥必報。所以“無行”總比“惡行”好。

其實,韓信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在沒有飯吃的情況下,仍舊不放棄自己的夢想,這一份執著和堅守,我們今天能有幾人能做得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