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軍閥一生耀武揚威,死後立下與眾不同遺囑,讓人敬畏

閻錫山, 1883年10月8日生於山西省五台縣河一個地主家庭。 六歲喪母, 由外祖母撫養成人。 九歲入私塾, 16歲結婚後, 隨父親閻書堂開設的吉慶昌錢鋪學做商人。 後來, 在一次“打虎”生意中錢鋪倒閉, 閻錫山流落太原。

1904年他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學習近代軍事。 1909年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國, 任山西陸軍小學教官。 太原起義, 閻錫山被舉為都督。 清軍攻佔娘子關, 閻錫山棄太原北走。 1912年3月15日, 袁世凱任閻錫山為山西都督, 閻重返太原。 1914年6月, 袁世凱任閻錫山為同武將軍, 督理山西軍務。

袁世凱死後, 段祺瑞將各省將軍改督軍, 閻錫山于次年任山西省長。 1917年9月, 閻錫山任山西督軍兼省長, 從此山西軍政大權歸閻錫山一人所有。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 閻錫山參加平型關戰役和忻口戰役, 重創日軍。 1949年4月24日, 閻錫山在山西長達38年之久的統治覆滅, 逃亡南京。 後閻錫山又逃往廣州,

任行政院長。

1949年10月, 閻錫山逃往重慶、成都, 後逃往寶島。 1950年3月, 他辭去“行政院長”一職, 搬到臺北市郊陽明山附近的警山, 仿山西農居, 建一窯洞。 從此不問政事, 埋頭著書立說。 1959年, 77歲的閻錫山忽感心絞痛, 經檢查為嚴重冠心病。 1960年5月病逝, 終年78歲。

閻錫山死後,

給家人留下遺囑7條:

1、一切從簡, 不宜奢

2、收挽聯不收挽嶂

3、靈前供無花之花木

4、出殯以早為好, 不要久停

5、不要過於悲傷, 不能放聲哭泣

6、墓碑刻他的思想日記第100段及第128段;(義以為質, 禮以行之, 遜以出之, 信以成之, 為做事之順道, 多少好事, 因禮不周, 言不遜, 信不手, 致生障礙者, 比比皆是。 突如其來之事, 必有隱情, 帷隱悄審真不易, 審不真必吃其虧)

7、七日之內每天早晚各讀他的《補心靈》一遍。

老蔣一看遺囑心事重重, 特意為閻錫山舉行了隆重葬禮, 親自祭奠, 並手書匾, 題名“滄懷首勳”。

閻錫山在生前模仿邱吉爾的葬禮模式, 但又多加了點神秘儀式。 比如:老閻要求家人將他自己寫好的挽聯張貼於靈堂:

1、貼靈前:避避避, 斷斷斷, 化化化, 是三步工夫;勉勉勉, 續續續, 通通通, 為一等事功。 橫幅:朽去化欲

2、貼簷柱:擺脫開, 擺脫開, 粘染上洗乾淨很不易;持得住, 持得住, 掉下去爬上來甚為難。 橫幅:努力擺持

3、貼院中:有大需要時來, 始能成大事業;無大把握而去, 終難有大機緣。 橫幅:公道愛人

4、貼院門:對在兩間,

才稱善;中到無處, 始叫佳。 橫幅:循規蹈矩

這些樸素卻博學的聯句, 是老閻一生的寫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