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互聯網風口捕捉指南系列之一——風口的歷史和啟示

作者:孟勇

小商幫:企業經營, 戰略, 管理知識共用平臺

本文略長, 如果時間不夠或者沒有耐心, 可以直接拉到最後看比喻和簡史, 有耐心的朋友歡迎看完, 因為邏輯的梳理需要時間。

互聯網從在中國正式開始運行, 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 這20多年的歷史中, 可謂“十年人事幾番新, 新老花旦別樣紅”, 一代又一代的互聯網人崛起又沉寂, 有人“鮮衣怒馬少年時,一日看盡長安花”, 有人“梧桐更兼細雨, 怎一個愁字了得!”。

縱觀這個歷史, 我們可以發現原來風口並非羚羊掛角, 而是有跡可循的, 所謂“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從歷史的長河中, 小商幫(xiaoshangbang)帶著諸位來找找風口的奧秘, 並由此尋找到推演的思路, 能夠發現在下一個可見的未來中, 哪些方向會成為風口。

1

中國互聯網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1995年之前, 在這個階段裡, 不得不說我們的前輩們是具有超卓的眼光的,

這種眼光讓中國在互聯網時代僅稍稍落後於發達國家, 而且推進的速度僅次於美國。

1988年到1998年, 整整十年的時間, 中國建成了八橫八縱的光纖通信幹線網, 這個通信幹線網路的建設使得中國在之後的通信發展中始終處於世界的前列, 應該說, 這麼早的佈局和規劃是非常具有戰略前瞻能力的。

除了八橫八縱之外, 1994年, CERNET示範網工程建成, 同年, 中國終於獲准加入互聯網並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國聯網工作, 也就是說, 從中國人1987年發送了第一封基於互聯網的Email之後, 花了10多年的時間進行網路的佈局和建設, 其中, 1991年, 美國人才提出把中國納入到互聯網路的合作計畫, 到1995年左右, 隨著校園bbs的開通, 才算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批線民。

這麼長時間的基礎設施建設, 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地域遼闊, 各個地區差別巨大,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中國當時的通信科技整體不夠發達, 在整體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的過程中, 技術的攻關和反覆運算也是建設速度相對較慢的原因。

順便說一句, 隨著中國在互聯網領域軟硬體實力的大幅提升, 中國的八橫八縱戰略現在已經推廣到了非洲, 這一專案預計寬頻光纜設計里程約15萬公里, 涉及非洲48個國家, 途經82個大型城市, 項目建成後非洲將擁有覆蓋整個大陸的高速寬頻骨幹網路, 並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區域網路、都會區網路絡、無線網路的建設。

這個項目又是一個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大項目, 一旦建成後,

中國將掌握非洲骨幹網路的話語權, 在未來非洲大陸經濟騰飛的道路上將離不開來自中國的參與。

除了八橫八縱的寬頻光纖建設之外, 來自中國民間的數位電視領導企業四達時代已經深耕非洲市場十餘年, 目前是非洲地區最大的數位電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超過了歐美發達國家的主要競爭對手。

而來自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硬體基礎——智慧手機, 也已經在非洲市場站穩了腳跟, 傳音、華為等企業已經深深紮根於非洲市場。

可以看出, 非洲市場的互聯網、數位電視以及基礎的硬體設施很大一部分的市場都掌握在中國人手上,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戰略佈局。

回過頭來, 我們看到1995年之前, 中國互聯網領域雖然早已開始佈局,

但基本上都屬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階段, 這個階段的主要風口是基於通信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的軟硬體產品。

除了國有企業之外, 成立於1985年的中興(雖然是國有, 但民營化管理), 成立於1987年的華為, 都是這一波發展紅利中脫穎而出的企業。

實際上, 當時的電信領域有“巨大中華”四家, 可惜, 由於管理體制問題以及市場敏銳度的問題, 尤其是在接入設備的殘酷競爭中, 巨龍和大唐很快就敗下陣來。

全國“八縱八橫”光纖通信幹線網示意圖

2

第二個階段開始於1995年,到2001年左右結束,最初的1995年,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搭建了高校的BBS,想當年水木清華和一塌糊塗都火的不得了,年輕人對於新鮮事物的渴望,對於個性化的展示渴求,每個年代都是一樣的。

最早的互聯網知名公司是瀛海威,當年豎立在中關村的現象級的廣告——“中國人,離資訊公路還有多遠?向北一千五百米!”讓瀛海威在歷史上有了濃重的一筆。

最早的一批互聯網人開始學習美國的網路,美國有啥,中國就搞啥。

一開始有了互聯網以後幹什麼呢?很簡單的邏輯,大家需要知道網上都有什麼啊!當時的Yahoo不僅在美國,在中國最初的一批上網人群中也是非常火爆的,除了能夠找到想要的資訊,Yahoo的廣告也非常具有個性,實際上,後來的三大門戶剛開始的時候都有搜尋引擎的業務,尤其是搜狐,當時簡直是Yahoo中國版的代名詞。

網路出現後,敏銳的國人和一些海歸們開始捕捉國外對標的機會,於是門戶網站出現了,新浪,搜狐,網易,這些新聞主頁以極為高效的傳遞方式迅速吸引了年輕人。

除了新聞網站,開了眼界之後的年輕人還要交流分享啊,於是各類論壇出現了,天涯、貓撲、西祠胡同。

拷貝個盜版軟體,分享個愛情動作片都得靠它,那個時候京東的強哥在中關村賣光磁產品,生意是相當火爆的,至今看看京東當年的年會,強哥滿面紅光志得意滿的樣子,就是抓住了內容產業和分享經濟第一波紅利的結果。

這個階段,基本上還是處於一個互聯網資訊的建設階段,並沒有像現在資訊那麼過剩。全國上互聯網的人僅以千萬計。

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聯網剛剛開始普及的中國,OICQ就已經誕生了,年輕人對陌生人社交的渴望在那個年代第一次被激發出來,這個階段如果你不知道“輕舞飛揚”,不知道“呵呵”,不知道“mm”,那你就不配做一個互聯網人。

這個階段誕生了大量活到現在的偉大公司,新浪、搜狐、網易、天涯、貓撲、西祠胡同、阿裡巴巴、騰訊、百度、攜程等等,都是在那個階段誕生的。只不過,剛開始的帶頭大哥是門戶網站,新浪、網易、搜狐(SNS)而並非現在的BAT、TMD什麼的。

張朝陽當年還是個很愛作秀的囂張青年,說話的姿態是有點鼻孔朝天的,動不動就要爬個山跳個舞什麼的,是個又酷又富還是學霸的磚石王老五。

BAT成長的初期都遇到過很大的困難,這些到後來都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不管網路上關於他們家庭背景或者忽悠VC的討論如何,能夠做到這個規模的企業,創始人都不是吃素的,畢竟家庭背景比他們優秀的多,而且也在同時期開辦企業的人也很多。

也是在這個時期,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了新世紀的第一輪的躁動,抓住這波房地產機會的人,未來大部分都成功邁入了富裕階層。

2000年,伴隨著Nasdaq的高臺跳水,互聯網產業的泡沫開始破裂,2001年,911事件爆發,全球的互聯網產業達到了冰點。

但不管怎麼樣,互聯網已經開始深深的影響了中國,蟄伏之後,將會迎來更大的爆發!

在這個階段中,內容、社區、工具等領域迎來了大發展,互聯網從一無所有的處女地,到擁有了大量內容和工具的大舞臺,互聯網終於初具規模。

但這僅僅是中國互聯網產業爆發前的序章,截止2001年,中國的線民數量僅3300萬左右,互聯網人群還是很多民眾眼中認為的高精尖人群,但下一個階段,線民數量將急劇爆發,所帶來的紅利成為了下個階段最重要的風口。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推動力,其實是微軟的Windows系列產品,尤其是1995年Win95的推出和1998年Win98的推出,至今仍然有不少電腦裡裝的是Win98的系統,可以說,如果沒有微軟公司圖形介面的作業系統,全世界進入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時代將會慢很多年。

要知道蘋果公司的Mac OS到2001年才推出了正式意義上的作業系統,而且一直到現在,桌面系統上蘋果仍然大幅度落後於微軟。

3

第三個階段開始於2002年前後,到2007年為止。2001年到2003年,是中國下一代互聯網建設期,寬頻提速的開始,頻寬上來之後,資訊流明顯增加,這個時候,國內的各大網蟲們開始了第一個階段的消費升級——老子有頻寬了,要開始吃喝玩樂了!

順便說一下,那個時候經常上網的人被譽為網蟲,是個有點貶義的詞彙。但現在,幾乎沒有人會提“網蟲”這個詞彙了,為什麼?因為上網的人大部分都成了網蟲,男女老少拿個手機,都成了網蟲!

網路遊戲從2004年開始進入了一個高潮期,盛大網路陳天橋由於大發網路遊戲的橫財,被當時的媒體譽為毒瘤,很多學生家長紛紛在各大媒體進行控訴,這竟然導致了陳老闆之後逐步退出了遊戲產業,轉而只做投資了。

如果放到現在看看,彼時的盛大跟現在的騰訊和網易比較,其實根本不算什麼,但現在已經幾乎沒有什麼媒體會抱怨網路遊戲是毒瘤了,甚至,一些學校還開了電競的課程,而電競的佼佼者年薪的突飛猛進,也讓很多家長沒有了話說,所以說,真正的毒瘤不是遊戲,是思維和錢。

這個階段,六間房和YY這樣的平臺開始誕生,易趣網從1999年成立後,使用量在2003年左右到達了高潮,但與此同時,2003年淘寶誕生了,恰逢2003年Sars流行,網路購物帶著病毒和寬頻提速的紅利,從此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

淘寶網的免費策略將易趣辛苦多年培養的網路購物全民培訓的紅利全部搶走,好在為誰辛苦為誰忙的苦逼易趣網在2006年被冤大頭ebay高價收購,邵亦波也好險沒有辱沒神童的名頭。

攜程網從2002年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道路,迅速成為中國線上旅遊的老大。2003年成立的大眾點評,2005年成立的58同城,都圍繞著消費的升級在做文章,並取得了飛速的發展。

2002年博客網橫空出世,顯示了人們不再滿足于傳統媒體自上而下的傳播,不再滿足於論壇中被大量資訊掩埋的惆悵,於是,彰顯自我的博客出來了。

博客的出現,代表著張揚自我的時代即將到來,代表著新一代社交媒體的雛形,從此以後中國的年輕人要更加張揚個性了,博客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這個時代的風口,顯然就是圍繞著消費升級來的,大量的人群從溫飽向小康邁進,人們除了溫飽之外,開始尋求互聯網帶來的消費便利,吃喝玩樂開始大行其道,一直到現在,消費升級的進程仍然沒有走完。

4

第四個階段開始於2008年左右,也就是奧運會左右,到2013年左右結束。奧運會的開辦,極大地調動了線民的積極性,也帶動了全民參與的熱情,同時,奧運會也大大促進了中國網路基礎設施的升級。同時,帶動了中國數位電視和IPTV的完善。

這個階段最標誌性的事件除了2008年奧運會的全民參與,全民討論之外,最重要的就是2009年開始3G的普及,以及2008年IPHONE 3G 的推出,與此同時,蘋果的智慧作業系統和Android作業系統相繼推出,意味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這個階段的創業者們在吃喝玩樂的項目上進行了殘酷的廝殺,千團大戰意味著人們的消費升級需求大幅釋放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但與此同時,人們已經不滿足於簡單的吃喝玩樂,更加廣泛的社交方式開始出現,開心網和開心農場,曾經是當時年輕人最風靡的時尚遊戲。

這個階段中,PC的紅利逐步在沒落,而移動互聯網的紅利逐步在崛起,凡是抓住移動互聯網步伐的老牌公司,在這一波發展中大部分都發展的不錯,而沒有抓到的公司,要麼在之後的競爭中迅速落伍,要麼就被淘汰,比如諾基亞,比如天涯社區。

這個階段還有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就是,伴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房地產紅利的不斷釋放,城市中的中產階級以上人群迅速攀升,也就是說,有錢人多了。

錢多了怎麼辦?投資理財自然是最好的選擇,投資理財是消費升級大趨勢下的另外一個重要產物。

自2012年開始,網貸公司迅速增加,2013年,隨著餘額寶的上線,各類理財寶寶們紛紛湧現,一時間所有的大型互聯網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寶寶,百寶大戰正酣時,收益率的顯著下降一下子就讓戰爭失去了懸念——寶寶們紛紛回家睡覺了!

但P2P等理財公司並未倒下,反而在下一個階段更加快速發展,然後迅速跑路,龐氏騙局不斷湧現,而校園貸也逐步演變成了肉償產業鏈,消費升級和顏值經濟盛行之下,沒有信仰的姑娘們為了錢也是拼了。

這個階段中,消費升級逐步從價格敏感轉向了體驗經濟,團購網站成為了O2O的鼻祖,以服務和體驗為核心的O2O大戰,即將在下一個階段爆發,而僅僅少數的投資人和創業者在先期聞到了O2O的味道。

京東在這個階段進行了重大調整,主打自營和體驗經濟,在淘寶強勢的壓力之下,生生開闢出一塊天地,隨著京東體驗經濟佈局的不斷深入,雖然京東的商品價格並不便宜,但超快的送達服務和更有素質的快遞員,讓京東獲得了極快的發展——新時代的年輕人對於價格的敏感度已經大大降低。

2016年度,京東在連續投入多年後終於實現了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的盈利。

意識到體驗經濟重要性的阿裡巴巴在2012年開闢了天貓,2013年開創了菜鳥網路,2017年,阿裡巴巴集團將開始大力推進新零售的戰略,這個戰略整體上是為了分食線下80%銷售額的紅利,但其核心是體驗經濟,體驗經濟的大戰伴隨著阿裡的強勢介入將一觸即發,京東將在2017年開始,真正面對阿裡巴巴集團的強力反擊。

第四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因為它意味著PC時代的逐步平穩甚至沒落,移動時代正以不可阻擋的趨勢到來,這是個承上啟下的時代,這個時代中,消費升級是主要的風口,而真正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中,大量公司進行了移動時代的前瞻性佈局,並在第五個階段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也有一些後知後覺的公司在這個階段出現了明顯的誤判,導致江河日下,甚至死亡的命運。

5

第五個階段開始於2014年左右,目前仍然在這個階段當中,大約在2019年左右結束,最明顯的標記就是2014年度4G網路的全面推廣和成熟。

伴隨著4G網路的紅利,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到了最為瘋狂的時刻,這個階段的初期,年輕人只要有個想法,或者整個APP就敢出去融資,而投資人只要你是移動互聯網的專案,隨便瞎投的概率也非常高,生怕今天不投,到了明天估值又漲了,整個社會處於極度瘋狂和焦躁的狀態。

伴隨著房價不斷攀升以及移動互聯網領域不斷曝光的一夜暴富新聞,年輕人的擇業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互聯網+和創業潮是這個階段的產物。

這個時代的特點是追求更多的個性化,更多的便利和享受。享樂主義,顏值經濟和極客文化在國內大行其道。

這個時代的流行脈絡大致如下:首先是伴隨著4G的推廣,這個時代的基礎標配——智慧手機,在這個階段取得了極大的發展。

國產智慧機迅速在這個階段超過了蘋果、三星等老牌勁旅,甚至開始走出了國門,成為海外手機市場的勁旅。

小米、華為、OPPO、VIVO,這些國產手機成為了世界級的品牌,華為和小米甚至研發了自己的晶片。

今天,華為最頂尖的麒麟晶片已經在性能上處於國際領先行列,甚至在多執行緒時的表現達到了國際最頂尖的水準,超過了蘋果。

不僅如此,EMUI 5.0的推出,解決了Android系統相對於蘋果機的卡頓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進步,這意味著使用Android不再是屌絲的感覺,而是在未來不論是性能還是應用,都將秒殺蘋果,國產高端機全方位擊敗蘋果的事實,在未來的2,3年內將是大概率事件。

聰明的投資者和創業者,在高端機相應的佈局上將會在未來幾年看到成效。

在第五個階段,4G的推出,WIFI的普及和智慧手機快速發展之後,泛娛樂以視頻的形勢迅速開始傳播,主打推送的今日頭條獲得了飛速的發展,映客、鬥魚等移動直播平臺打敗了老牌的六間房,愛奇藝、騰訊這樣的視頻網站廣受歡迎,快手這樣的草根網紅短視頻平臺迅速佔領了3,4線城市。

人們對於體驗經濟的要求越來越高,O2O的大戰在這個階段開始爆發,上門成為了時髦的話題。

這個階段的O2O也是千奇百怪,除了傳統的家政之外,上門炒菜的,上門美甲的,上門理髮的,上門洗車的,只要是個O2O,投資人就拼命的投,這種無腦的狀態延續了2年後,O2O終於全面潰敗,這時候才有投資人出來說,尼瑪,大部分O2O是個偽命題啊,因為服務的人數少了,效率降低了,這違法互聯網的精神——邊際成本沒有降低,邊際效率沒有提升,可是早幹嘛去了呢?

除了O2O之外,長期制約國人的出行問題,出現了滴滴、共用單車這樣的新模式,互聯網+逐步線上下開始流行,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這種線下痛點+互聯網的模式還會被深挖出來,下一個共用單車這樣的風口預計在2017年就會出現。

享受還有精神層面的,比如美顏類的產品大行其道,唱吧、全民k歌在年輕人中廣為使用,In和Nice這樣的走時尚潮流的圖片和短視頻分享社交開始流行。

除了享受之外,由於房價的不斷攀升以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年輕人對於知識的更新換代產生了強烈的焦躁感。

在知乎上,最熱門的話題和live,往往是如何讓你快速賺到百萬,如何讓你快速掌握一門技巧這類的話題,人們渴望一夜之間能夠學會更多的技能,從而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甚至,更進一步能夠創業成功,成為萬千矚目的創業英雄。

羅振宇、李笑來、吳曉波等等大大小小的知識網紅,得到、知乎live、喜馬拉雅FM等等,在2016年收割了幾千萬人的知識稅和智商稅。

人工智慧和AR/VR的火爆,將更多年輕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這些領域,尤其是人工智慧領域由於Alphago的強勢崛起,引起了全社會極大的關注。

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了這些領域的研究和創業之中,甚至有媒體報導,一場國際人工智慧的學術會議,其中竟然有將近三分之一是華人,國際頂級的人工智慧論文,超過40%都是華人發表的。

新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年輕人饑渴的學習欲望,但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倫理的討論,人工智慧是否會讓人類走上毀滅自己的道路,AR/VR發展後,人類是否就不需要真實的性生活了,機器人的大力發展是否將造成大量的失業?

與此同時,伴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的下滑,2015年開始,出海、企業服務、2線以下城市等防守型的投資開始大行其道。

出海本質上是一種人口紅利的延伸,阿裡、騰訊、華為、小米,甚至新貴今日頭條等,都在海外開始佈局,海外佈局充滿了不確定性,但這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做大做強後必須要去探索的道路。

比起以往國有企業海外佈局大多失敗的情況來看,這屆互聯網企業的海外佈局到目前為止看上去還是可圈可點的,比如華為、小米等都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不過,由於投資的週期較長,未來不確定性較大,大部分企業的海外佈局效果到底如何有待觀察。

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後,企業的用人成本,市場競爭成本卻不降反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企業從以往更重視開源,到現在開始開源與節流並舉,這給了企業服務領域一個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一些研究報告顯示,對標美國的企業服務市場,中國的市場不論是總規模還是普及率,都遠遠低於美國,這顯示了企業服務領域巨大的商業機會。

但企業服務是個“慢”生意,雖然整體而言企業服務將會在未來獲得巨大的發展,但發展過程中因為技術和市場推廣等原因掛掉的企業將會不斷增加,這是一個後浪很容易拍死前浪的方向。

互聯網紅利下降後的第三個投資方向,就是2線以下城市的深度挖掘,根據易觀諮詢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度隨著智慧手機向2,3線城市的普及率提高,整體用戶的比例中2,3線的比例正在攀升。

快手、OPPO和VIVO的快速成長,就是充分釋放了2線以下城市的人口紅利。

關於下一波的風口,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做重點的分析。

以上就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簡單歷史和大概的週期劃分,大家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到基本上每6年左右,就是一個發展的週期,而發展週期的起始點,往往都是跟網路提速、移動互聯網提速有關。

所以,網路技術的每一次發展,頻寬的每一次增加,都會在互聯網領域引發一次變革。

而下一個週期,恰好又是從2014年開始的6年週期左右。

根據5G的規劃,2019年將是5G正式商用的開年,而更多的技術的成熟也都指向2019年,比如VR產業,人工智慧產業。

我們可以期待,在2019年之後,2020年前後,隨著5G的成熟,物聯網、VR和人工智慧將會站立在風口,萬物互聯的時代將會帶來一個嶄新的局面!

按照時間和事件來劃分,小商幫(xiaoshangbang)總結了中國互聯網領域風口的演進歷史,大概如下:

風口第一階段:基礎設施建設(1995年之前)

主要參與者:國家隊,研究所,高校、“巨大中華”

特點:各類基礎設施

風口的第二階段:資訊和工具發展階段。(1995-2001)

主要參與者:新浪、搜狐、網易、天涯、貓撲、西祠胡同、騰訊、百度

特點:發佈資訊、資訊交流和搜索、社交

風口的第三階段:娛樂與消費升級,個性化發展初期(2002-2007)

主要參與者:盛大、巨人、六間房、大眾點評、58同城、易趣、阿裡巴巴、騰訊、百度、博客。

特點:追求更高品質的享受和生活

風口第四階段:3G、娛樂與消費升級、個性化發展中期(2008-2013)

特點:追求高品位的生活,追求個性化的社交

風口第五階段:4G、娛樂與消費升級、個性化發展爆發期、(2014—2019)

特點:追求更高品位的生活,追求更好的個人體驗,線上線下融合,企業提高效率

互聯網發展的這個進程,實際上是跟一個人的馬斯洛模型很像的進程。

也可以說,互聯網的發展實際上就是滿足人從屌絲到富裕過程的配套。目前互聯網大概匹配到了馬斯洛模型中的小康階段,對應的大概在社會需要這個層次。

由於人口基數巨大,人群需求參差不齊,互聯網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會需要方面的需求還有大量可以挖掘的地方。

而離尊重需要、自我超越這樣的階段還遠得很,估計怎麼也得等到人工智慧高度發達之後才可以到達這樣的高度。

理論上小商幫(xiaoshangbang)預測2020-2025年,會逐步到達尊重需要的階段,2026-2031年能夠真正處在尊重需要的階段,到處於自我超越階段至少要到30年後了,這個也是孫正義在本次MWC大會上提出來人工智慧高度發展的日期。

真的到了那個階段,按照白雲先生的猜測,共產主義實際上就會實現了。

原來,不是西方社會通過文化入侵對中國進行全盤西化,而是全球的科技,尤其是美國和中國的科技在未來會把西方全盤共產國際化,這個很好玩,很期待30多年後的共產主義時代。

一個比喻

如果看到這裡,你依然沒看明白為什麼每6年左右就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關鍵節點的話,我在這裡再用一個比喻來說一下(比喻不一定恰當,但能說明問題):

上世紀80年代,瓷器國的有識之士以及一些海外精英看到美利堅正在建設一個叫互聯網的島嶼,見識過這個互聯網島嶼的先驅非常的震撼,於是上報國家,準備在瓷器國也建設一個互聯島。

1995年之前,瓷器國基本上就是在建設互聯島的過程中,要建設島嶼,首先要蓋房子,為了吸引人進來,還要做好配套,水電煤啥的。這個階段基本上都是政府、事業單位和高校在投入,部分做基礎設施的民營企業參與併發了大財。

1995年後,基礎設施基本搭建完畢了,政府開始招商引資,吸引商人來蓋商店,修路修橋修房子。進來蓋房子的人開始時不算多(瀛海威),因為沒有人入駐,大家覺得會不會虧損。

不過,一批從美利堅回來的人和一批具有國際視角的人已經看到在美利堅發生的神話故事,於是開始模仿美利堅的商店,然後美利堅的投資機構以及一些國際投資機構都來互聯島投資(門戶網站、社區等)。

最早進入互聯島開商店的人,大部分都搞到錢了。看到很多人做商店搞基建賺錢了,於是進來了更多的商家來開店做基建,結果由於競爭激烈,模式不清晰,加上入住的人員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很多商店破產了(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裂)。

但破產歸破產,第一次泡沫破裂之後,伴隨著互聯島的東西越來越多,來互聯島入住的人也越來越多,很多人發現原來互聯島上有這麼多好東西,而且大部分都是免費的,羊毛出在豬身上的道理,從互聯網廣告業開始被人瞭解。

2002年之後,馬路越修越好,島上好玩的東西越來越多,住戶開始湧入,吃喝玩樂一條龍開始成熟,衣食住行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消費升級)。

雖然粗糙,但對於剛剛開始有錢,之前很少享樂的住戶而言還是很不錯的,住戶開始娛樂(網遊、視頻)、買買買(電子商務),然後,來互聯島居住的人要開始發表自己的見聞和見解了(博客)。

那個時候的島民還不多,在互聯島上整天發聲裝逼的人很容易就可以混個臉熟(流量便宜),這些紅人們後來被稱為大V和小V。

2008年後,島上很多人用上了個人小型個人飛行器(3G),取代汽車,隨時可以飛,到處可以去。

來安家的住戶更多,更有錢了,原來的玩法太粗糙,他們要升級(消費升級,娛樂升級),原來大家都開車出行,現在乘飛行器的人越來越多(移動互聯網),這個階段乘飛行器的人數慢慢趕超開車的人數(2014年,移動端人數超過PC端)。

一個人玩太沒勁,大家玩更好玩,而且還要分享和交際(社交);島上人多了之後,有商家為大家弄了個錢生錢的遊戲,這種生意一度受到追捧(互金)。

2014年後,飛行器技術升級,加速了,來的人又爆發了(4G)。

有錢人希望更加極致的享受,於是消費和娛樂再升級(消費升級,娛樂升級),人多了但資源有限怎麼辦,於是商家想出主意說大家共用吧(共用經濟)!

這時候小島人太多快住不下了,島上的商家發現雖然客戶量大了,但商家也多了不少,獲客成本越來越高(APP獲客成本高),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於是一些商家開始重視提煉自身的效率,開源節流(企業服務的生意)。

部分商家重新開始重視原來不這麼有錢的人,結果發現原來也能從他們身上賺錢(2線以下城市),還有的商家開始到其他正在招商引資的小島上去做生意了(出海)。目前,第五個階段仍然在繼續。

第五個階段的結束時間按照6年來計算,在2019年左右,2017年到2019年,風口會怎麼演進,其實看了小商幫(xiaoshangbang)這篇文章的人已經心有所悟了。

我們從下一章開始,來重點講一下2017年到2019年的風口到底有哪些,是怎麼推演出來的,應該怎麼去捕捉。

文章的最後,我們把中國互聯網的歷史按照年份簡單的羅列一下,非常不完整,但羅列的大部分是主幹性的事件。

1、1995年之前,中國的互聯網基本上都是基礎設施建設時期,這個時期基本上是由國家戰略主導的,少量民營企業參與,最有意義的事情是八橫八縱光纜體系的建設;

2、1995年8月,水木清華bbs開站,非常的火爆,至此以後一直到現在,校園bbs仍然是很多學生和畢業生日常流覽的重要基地。同年,瀛海威成立。

3、1997年2月,瀛海威公司成為中國最大的ISP,ICP。

4、1997年到1998年,三大門戶網站先後成立,新浪,搜狐,網易,一直到了現在。1997年貓撲成立。

5、1998年,電子郵箱的使用量開始劇增,騰訊公司成立,西祠胡同成立。

6、1999年,qq誕生,初始名字叫oicq,阿裡巴巴成立,盛大成立,天涯社區成立,攜程成立,聯想FM365成立,8848成立,億唐網成立。

7、2000年,中國移動正式提出“移動互聯網的概念”。百度公司成立。第一次互聯網泡沫開始崩潰。泡沫破裂之前,只要有個.com的概念,就能融資,最典型的是億唐。

8、2001年,互聯網泡沫繼續崩潰,911事件爆發,互聯網和資本的寒冬來襲。Windows xp誕生,電腦病毒大行其道,中美發生駭客大戰。

9、2002年,博客網成立,個人門戶興起。個人短信開始火爆。電子政務當時基本上等於高價建網站,遍地開花但後來大部分成了僵屍網站。

10、2003年,淘寶網上線。衝擊波病毒席捲全球。SARS病毒來襲,網路購物飆升,網路遊戲持續火爆。

11、2004年,網路遊戲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7.9%。基於手機流覽的UC流覽器推出。

12、2005年,新浪博客成為最主流的博客平臺,社會知名人士紛紛入駐。YY直播和六間房直播等紛紛成立,天仙妹妹開始強勢刷屏,網紅和推手迅速成長。58同城誕生。

13、2006年,博客網爆發式增長,隨之而來的惡搞、網路暴民等成為當年的流行詞。

14、2007年,病毒、色情和造假事件在網路上被廣泛報導。熊貓燒香、珊瑚蟲、帶頭大哥、華南虎、石靖等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奇虎360公司在這一年強勢崛起。

15、2008年,中國線民數量超過美國,線民參與社會監管程度明顯增加,奧運期間尤甚。很多新名詞被創造,比如很黃很暴力,很傻很天真,打醬油的,俯臥撐等。

17、2010年,團購網站興起,並迅速開啟了百團大戰,千團大戰。

20、2013年,餘額寶上線,,網貸平臺瘋狂增長,互聯網金融在接下來的時間風起雲湧,潮起潮落。4G牌照正式發放。

21、2014年,滴滴快的的補貼大戰掀起互聯網打車熱潮。VR強勢進入投資人視野。4G網路全面開展應用。

22、2015年,國家層面首次提出互聯網+的理念。O2O進入瘋狂狀態,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但問題不斷。投資進入了瘋狂階段,是個概念就給錢。

23、2015年,小米手機銷量全國第一,開啟了新時代手機的爭霸戰。大公司並購成為主題,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趕集,美團和大眾點評,攜程和去哪兒,世紀佳緣和百合網。第一家互聯網銀行誕生。各種創業咖啡屋,眾創空間等蜂擁而出,創業氛圍空前濃厚。

24、2016年,資本寒冬來襲,投資降速明顯,集中到了頭部。出海、內容產業、企業級服務、短視頻、共用單車、人工智慧等關鍵字成為寒冬中的亮點。

全國“八縱八橫”光纖通信幹線網示意圖

2

第二個階段開始於1995年,到2001年左右結束,最初的1995年,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搭建了高校的BBS,想當年水木清華和一塌糊塗都火的不得了,年輕人對於新鮮事物的渴望,對於個性化的展示渴求,每個年代都是一樣的。

最早的互聯網知名公司是瀛海威,當年豎立在中關村的現象級的廣告——“中國人,離資訊公路還有多遠?向北一千五百米!”讓瀛海威在歷史上有了濃重的一筆。

最早的一批互聯網人開始學習美國的網路,美國有啥,中國就搞啥。

一開始有了互聯網以後幹什麼呢?很簡單的邏輯,大家需要知道網上都有什麼啊!當時的Yahoo不僅在美國,在中國最初的一批上網人群中也是非常火爆的,除了能夠找到想要的資訊,Yahoo的廣告也非常具有個性,實際上,後來的三大門戶剛開始的時候都有搜尋引擎的業務,尤其是搜狐,當時簡直是Yahoo中國版的代名詞。

網路出現後,敏銳的國人和一些海歸們開始捕捉國外對標的機會,於是門戶網站出現了,新浪,搜狐,網易,這些新聞主頁以極為高效的傳遞方式迅速吸引了年輕人。

除了新聞網站,開了眼界之後的年輕人還要交流分享啊,於是各類論壇出現了,天涯、貓撲、西祠胡同。

拷貝個盜版軟體,分享個愛情動作片都得靠它,那個時候京東的強哥在中關村賣光磁產品,生意是相當火爆的,至今看看京東當年的年會,強哥滿面紅光志得意滿的樣子,就是抓住了內容產業和分享經濟第一波紅利的結果。

這個階段,基本上還是處於一個互聯網資訊的建設階段,並沒有像現在資訊那麼過剩。全國上互聯網的人僅以千萬計。

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聯網剛剛開始普及的中國,OICQ就已經誕生了,年輕人對陌生人社交的渴望在那個年代第一次被激發出來,這個階段如果你不知道“輕舞飛揚”,不知道“呵呵”,不知道“mm”,那你就不配做一個互聯網人。

這個階段誕生了大量活到現在的偉大公司,新浪、搜狐、網易、天涯、貓撲、西祠胡同、阿裡巴巴、騰訊、百度、攜程等等,都是在那個階段誕生的。只不過,剛開始的帶頭大哥是門戶網站,新浪、網易、搜狐(SNS)而並非現在的BAT、TMD什麼的。

張朝陽當年還是個很愛作秀的囂張青年,說話的姿態是有點鼻孔朝天的,動不動就要爬個山跳個舞什麼的,是個又酷又富還是學霸的磚石王老五。

BAT成長的初期都遇到過很大的困難,這些到後來都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不管網路上關於他們家庭背景或者忽悠VC的討論如何,能夠做到這個規模的企業,創始人都不是吃素的,畢竟家庭背景比他們優秀的多,而且也在同時期開辦企業的人也很多。

也是在這個時期,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了新世紀的第一輪的躁動,抓住這波房地產機會的人,未來大部分都成功邁入了富裕階層。

2000年,伴隨著Nasdaq的高臺跳水,互聯網產業的泡沫開始破裂,2001年,911事件爆發,全球的互聯網產業達到了冰點。

但不管怎麼樣,互聯網已經開始深深的影響了中國,蟄伏之後,將會迎來更大的爆發!

在這個階段中,內容、社區、工具等領域迎來了大發展,互聯網從一無所有的處女地,到擁有了大量內容和工具的大舞臺,互聯網終於初具規模。

但這僅僅是中國互聯網產業爆發前的序章,截止2001年,中國的線民數量僅3300萬左右,互聯網人群還是很多民眾眼中認為的高精尖人群,但下一個階段,線民數量將急劇爆發,所帶來的紅利成為了下個階段最重要的風口。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推動力,其實是微軟的Windows系列產品,尤其是1995年Win95的推出和1998年Win98的推出,至今仍然有不少電腦裡裝的是Win98的系統,可以說,如果沒有微軟公司圖形介面的作業系統,全世界進入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時代將會慢很多年。

要知道蘋果公司的Mac OS到2001年才推出了正式意義上的作業系統,而且一直到現在,桌面系統上蘋果仍然大幅度落後於微軟。

3

第三個階段開始於2002年前後,到2007年為止。2001年到2003年,是中國下一代互聯網建設期,寬頻提速的開始,頻寬上來之後,資訊流明顯增加,這個時候,國內的各大網蟲們開始了第一個階段的消費升級——老子有頻寬了,要開始吃喝玩樂了!

順便說一下,那個時候經常上網的人被譽為網蟲,是個有點貶義的詞彙。但現在,幾乎沒有人會提“網蟲”這個詞彙了,為什麼?因為上網的人大部分都成了網蟲,男女老少拿個手機,都成了網蟲!

網路遊戲從2004年開始進入了一個高潮期,盛大網路陳天橋由於大發網路遊戲的橫財,被當時的媒體譽為毒瘤,很多學生家長紛紛在各大媒體進行控訴,這竟然導致了陳老闆之後逐步退出了遊戲產業,轉而只做投資了。

如果放到現在看看,彼時的盛大跟現在的騰訊和網易比較,其實根本不算什麼,但現在已經幾乎沒有什麼媒體會抱怨網路遊戲是毒瘤了,甚至,一些學校還開了電競的課程,而電競的佼佼者年薪的突飛猛進,也讓很多家長沒有了話說,所以說,真正的毒瘤不是遊戲,是思維和錢。

這個階段,六間房和YY這樣的平臺開始誕生,易趣網從1999年成立後,使用量在2003年左右到達了高潮,但與此同時,2003年淘寶誕生了,恰逢2003年Sars流行,網路購物帶著病毒和寬頻提速的紅利,從此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

淘寶網的免費策略將易趣辛苦多年培養的網路購物全民培訓的紅利全部搶走,好在為誰辛苦為誰忙的苦逼易趣網在2006年被冤大頭ebay高價收購,邵亦波也好險沒有辱沒神童的名頭。

攜程網從2002年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道路,迅速成為中國線上旅遊的老大。2003年成立的大眾點評,2005年成立的58同城,都圍繞著消費的升級在做文章,並取得了飛速的發展。

2002年博客網橫空出世,顯示了人們不再滿足于傳統媒體自上而下的傳播,不再滿足於論壇中被大量資訊掩埋的惆悵,於是,彰顯自我的博客出來了。

博客的出現,代表著張揚自我的時代即將到來,代表著新一代社交媒體的雛形,從此以後中國的年輕人要更加張揚個性了,博客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這個時代的風口,顯然就是圍繞著消費升級來的,大量的人群從溫飽向小康邁進,人們除了溫飽之外,開始尋求互聯網帶來的消費便利,吃喝玩樂開始大行其道,一直到現在,消費升級的進程仍然沒有走完。

4

第四個階段開始於2008年左右,也就是奧運會左右,到2013年左右結束。奧運會的開辦,極大地調動了線民的積極性,也帶動了全民參與的熱情,同時,奧運會也大大促進了中國網路基礎設施的升級。同時,帶動了中國數位電視和IPTV的完善。

這個階段最標誌性的事件除了2008年奧運會的全民參與,全民討論之外,最重要的就是2009年開始3G的普及,以及2008年IPHONE 3G 的推出,與此同時,蘋果的智慧作業系統和Android作業系統相繼推出,意味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這個階段的創業者們在吃喝玩樂的項目上進行了殘酷的廝殺,千團大戰意味著人們的消費升級需求大幅釋放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但與此同時,人們已經不滿足於簡單的吃喝玩樂,更加廣泛的社交方式開始出現,開心網和開心農場,曾經是當時年輕人最風靡的時尚遊戲。

這個階段中,PC的紅利逐步在沒落,而移動互聯網的紅利逐步在崛起,凡是抓住移動互聯網步伐的老牌公司,在這一波發展中大部分都發展的不錯,而沒有抓到的公司,要麼在之後的競爭中迅速落伍,要麼就被淘汰,比如諾基亞,比如天涯社區。

這個階段還有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就是,伴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房地產紅利的不斷釋放,城市中的中產階級以上人群迅速攀升,也就是說,有錢人多了。

錢多了怎麼辦?投資理財自然是最好的選擇,投資理財是消費升級大趨勢下的另外一個重要產物。

自2012年開始,網貸公司迅速增加,2013年,隨著餘額寶的上線,各類理財寶寶們紛紛湧現,一時間所有的大型互聯網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寶寶,百寶大戰正酣時,收益率的顯著下降一下子就讓戰爭失去了懸念——寶寶們紛紛回家睡覺了!

但P2P等理財公司並未倒下,反而在下一個階段更加快速發展,然後迅速跑路,龐氏騙局不斷湧現,而校園貸也逐步演變成了肉償產業鏈,消費升級和顏值經濟盛行之下,沒有信仰的姑娘們為了錢也是拼了。

這個階段中,消費升級逐步從價格敏感轉向了體驗經濟,團購網站成為了O2O的鼻祖,以服務和體驗為核心的O2O大戰,即將在下一個階段爆發,而僅僅少數的投資人和創業者在先期聞到了O2O的味道。

京東在這個階段進行了重大調整,主打自營和體驗經濟,在淘寶強勢的壓力之下,生生開闢出一塊天地,隨著京東體驗經濟佈局的不斷深入,雖然京東的商品價格並不便宜,但超快的送達服務和更有素質的快遞員,讓京東獲得了極快的發展——新時代的年輕人對於價格的敏感度已經大大降低。

2016年度,京東在連續投入多年後終於實現了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的盈利。

意識到體驗經濟重要性的阿裡巴巴在2012年開闢了天貓,2013年開創了菜鳥網路,2017年,阿裡巴巴集團將開始大力推進新零售的戰略,這個戰略整體上是為了分食線下80%銷售額的紅利,但其核心是體驗經濟,體驗經濟的大戰伴隨著阿裡的強勢介入將一觸即發,京東將在2017年開始,真正面對阿裡巴巴集團的強力反擊。

第四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因為它意味著PC時代的逐步平穩甚至沒落,移動時代正以不可阻擋的趨勢到來,這是個承上啟下的時代,這個時代中,消費升級是主要的風口,而真正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中,大量公司進行了移動時代的前瞻性佈局,並在第五個階段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也有一些後知後覺的公司在這個階段出現了明顯的誤判,導致江河日下,甚至死亡的命運。

5

第五個階段開始於2014年左右,目前仍然在這個階段當中,大約在2019年左右結束,最明顯的標記就是2014年度4G網路的全面推廣和成熟。

伴隨著4G網路的紅利,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到了最為瘋狂的時刻,這個階段的初期,年輕人只要有個想法,或者整個APP就敢出去融資,而投資人只要你是移動互聯網的專案,隨便瞎投的概率也非常高,生怕今天不投,到了明天估值又漲了,整個社會處於極度瘋狂和焦躁的狀態。

伴隨著房價不斷攀升以及移動互聯網領域不斷曝光的一夜暴富新聞,年輕人的擇業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互聯網+和創業潮是這個階段的產物。

這個時代的特點是追求更多的個性化,更多的便利和享受。享樂主義,顏值經濟和極客文化在國內大行其道。

這個時代的流行脈絡大致如下:首先是伴隨著4G的推廣,這個時代的基礎標配——智慧手機,在這個階段取得了極大的發展。

國產智慧機迅速在這個階段超過了蘋果、三星等老牌勁旅,甚至開始走出了國門,成為海外手機市場的勁旅。

小米、華為、OPPO、VIVO,這些國產手機成為了世界級的品牌,華為和小米甚至研發了自己的晶片。

今天,華為最頂尖的麒麟晶片已經在性能上處於國際領先行列,甚至在多執行緒時的表現達到了國際最頂尖的水準,超過了蘋果。

不僅如此,EMUI 5.0的推出,解決了Android系統相對於蘋果機的卡頓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進步,這意味著使用Android不再是屌絲的感覺,而是在未來不論是性能還是應用,都將秒殺蘋果,國產高端機全方位擊敗蘋果的事實,在未來的2,3年內將是大概率事件。

聰明的投資者和創業者,在高端機相應的佈局上將會在未來幾年看到成效。

在第五個階段,4G的推出,WIFI的普及和智慧手機快速發展之後,泛娛樂以視頻的形勢迅速開始傳播,主打推送的今日頭條獲得了飛速的發展,映客、鬥魚等移動直播平臺打敗了老牌的六間房,愛奇藝、騰訊這樣的視頻網站廣受歡迎,快手這樣的草根網紅短視頻平臺迅速佔領了3,4線城市。

人們對於體驗經濟的要求越來越高,O2O的大戰在這個階段開始爆發,上門成為了時髦的話題。

這個階段的O2O也是千奇百怪,除了傳統的家政之外,上門炒菜的,上門美甲的,上門理髮的,上門洗車的,只要是個O2O,投資人就拼命的投,這種無腦的狀態延續了2年後,O2O終於全面潰敗,這時候才有投資人出來說,尼瑪,大部分O2O是個偽命題啊,因為服務的人數少了,效率降低了,這違法互聯網的精神——邊際成本沒有降低,邊際效率沒有提升,可是早幹嘛去了呢?

除了O2O之外,長期制約國人的出行問題,出現了滴滴、共用單車這樣的新模式,互聯網+逐步線上下開始流行,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這種線下痛點+互聯網的模式還會被深挖出來,下一個共用單車這樣的風口預計在2017年就會出現。

享受還有精神層面的,比如美顏類的產品大行其道,唱吧、全民k歌在年輕人中廣為使用,In和Nice這樣的走時尚潮流的圖片和短視頻分享社交開始流行。

除了享受之外,由於房價的不斷攀升以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年輕人對於知識的更新換代產生了強烈的焦躁感。

在知乎上,最熱門的話題和live,往往是如何讓你快速賺到百萬,如何讓你快速掌握一門技巧這類的話題,人們渴望一夜之間能夠學會更多的技能,從而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甚至,更進一步能夠創業成功,成為萬千矚目的創業英雄。

羅振宇、李笑來、吳曉波等等大大小小的知識網紅,得到、知乎live、喜馬拉雅FM等等,在2016年收割了幾千萬人的知識稅和智商稅。

人工智慧和AR/VR的火爆,將更多年輕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這些領域,尤其是人工智慧領域由於Alphago的強勢崛起,引起了全社會極大的關注。

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了這些領域的研究和創業之中,甚至有媒體報導,一場國際人工智慧的學術會議,其中竟然有將近三分之一是華人,國際頂級的人工智慧論文,超過40%都是華人發表的。

新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年輕人饑渴的學習欲望,但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倫理的討論,人工智慧是否會讓人類走上毀滅自己的道路,AR/VR發展後,人類是否就不需要真實的性生活了,機器人的大力發展是否將造成大量的失業?

與此同時,伴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的下滑,2015年開始,出海、企業服務、2線以下城市等防守型的投資開始大行其道。

出海本質上是一種人口紅利的延伸,阿裡、騰訊、華為、小米,甚至新貴今日頭條等,都在海外開始佈局,海外佈局充滿了不確定性,但這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做大做強後必須要去探索的道路。

比起以往國有企業海外佈局大多失敗的情況來看,這屆互聯網企業的海外佈局到目前為止看上去還是可圈可點的,比如華為、小米等都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不過,由於投資的週期較長,未來不確定性較大,大部分企業的海外佈局效果到底如何有待觀察。

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後,企業的用人成本,市場競爭成本卻不降反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企業從以往更重視開源,到現在開始開源與節流並舉,這給了企業服務領域一個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一些研究報告顯示,對標美國的企業服務市場,中國的市場不論是總規模還是普及率,都遠遠低於美國,這顯示了企業服務領域巨大的商業機會。

但企業服務是個“慢”生意,雖然整體而言企業服務將會在未來獲得巨大的發展,但發展過程中因為技術和市場推廣等原因掛掉的企業將會不斷增加,這是一個後浪很容易拍死前浪的方向。

互聯網紅利下降後的第三個投資方向,就是2線以下城市的深度挖掘,根據易觀諮詢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度隨著智慧手機向2,3線城市的普及率提高,整體用戶的比例中2,3線的比例正在攀升。

快手、OPPO和VIVO的快速成長,就是充分釋放了2線以下城市的人口紅利。

關於下一波的風口,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做重點的分析。

以上就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簡單歷史和大概的週期劃分,大家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到基本上每6年左右,就是一個發展的週期,而發展週期的起始點,往往都是跟網路提速、移動互聯網提速有關。

所以,網路技術的每一次發展,頻寬的每一次增加,都會在互聯網領域引發一次變革。

而下一個週期,恰好又是從2014年開始的6年週期左右。

根據5G的規劃,2019年將是5G正式商用的開年,而更多的技術的成熟也都指向2019年,比如VR產業,人工智慧產業。

我們可以期待,在2019年之後,2020年前後,隨著5G的成熟,物聯網、VR和人工智慧將會站立在風口,萬物互聯的時代將會帶來一個嶄新的局面!

按照時間和事件來劃分,小商幫(xiaoshangbang)總結了中國互聯網領域風口的演進歷史,大概如下:

風口第一階段:基礎設施建設(1995年之前)

主要參與者:國家隊,研究所,高校、“巨大中華”

特點:各類基礎設施

風口的第二階段:資訊和工具發展階段。(1995-2001)

主要參與者:新浪、搜狐、網易、天涯、貓撲、西祠胡同、騰訊、百度

特點:發佈資訊、資訊交流和搜索、社交

風口的第三階段:娛樂與消費升級,個性化發展初期(2002-2007)

主要參與者:盛大、巨人、六間房、大眾點評、58同城、易趣、阿裡巴巴、騰訊、百度、博客。

特點:追求更高品質的享受和生活

風口第四階段:3G、娛樂與消費升級、個性化發展中期(2008-2013)

特點:追求高品位的生活,追求個性化的社交

風口第五階段:4G、娛樂與消費升級、個性化發展爆發期、(2014—2019)

特點:追求更高品位的生活,追求更好的個人體驗,線上線下融合,企業提高效率

互聯網發展的這個進程,實際上是跟一個人的馬斯洛模型很像的進程。

也可以說,互聯網的發展實際上就是滿足人從屌絲到富裕過程的配套。目前互聯網大概匹配到了馬斯洛模型中的小康階段,對應的大概在社會需要這個層次。

由於人口基數巨大,人群需求參差不齊,互聯網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會需要方面的需求還有大量可以挖掘的地方。

而離尊重需要、自我超越這樣的階段還遠得很,估計怎麼也得等到人工智慧高度發達之後才可以到達這樣的高度。

理論上小商幫(xiaoshangbang)預測2020-2025年,會逐步到達尊重需要的階段,2026-2031年能夠真正處在尊重需要的階段,到處於自我超越階段至少要到30年後了,這個也是孫正義在本次MWC大會上提出來人工智慧高度發展的日期。

真的到了那個階段,按照白雲先生的猜測,共產主義實際上就會實現了。

原來,不是西方社會通過文化入侵對中國進行全盤西化,而是全球的科技,尤其是美國和中國的科技在未來會把西方全盤共產國際化,這個很好玩,很期待30多年後的共產主義時代。

一個比喻

如果看到這裡,你依然沒看明白為什麼每6年左右就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關鍵節點的話,我在這裡再用一個比喻來說一下(比喻不一定恰當,但能說明問題):

上世紀80年代,瓷器國的有識之士以及一些海外精英看到美利堅正在建設一個叫互聯網的島嶼,見識過這個互聯網島嶼的先驅非常的震撼,於是上報國家,準備在瓷器國也建設一個互聯島。

1995年之前,瓷器國基本上就是在建設互聯島的過程中,要建設島嶼,首先要蓋房子,為了吸引人進來,還要做好配套,水電煤啥的。這個階段基本上都是政府、事業單位和高校在投入,部分做基礎設施的民營企業參與併發了大財。

1995年後,基礎設施基本搭建完畢了,政府開始招商引資,吸引商人來蓋商店,修路修橋修房子。進來蓋房子的人開始時不算多(瀛海威),因為沒有人入駐,大家覺得會不會虧損。

不過,一批從美利堅回來的人和一批具有國際視角的人已經看到在美利堅發生的神話故事,於是開始模仿美利堅的商店,然後美利堅的投資機構以及一些國際投資機構都來互聯島投資(門戶網站、社區等)。

最早進入互聯島開商店的人,大部分都搞到錢了。看到很多人做商店搞基建賺錢了,於是進來了更多的商家來開店做基建,結果由於競爭激烈,模式不清晰,加上入住的人員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很多商店破產了(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裂)。

但破產歸破產,第一次泡沫破裂之後,伴隨著互聯島的東西越來越多,來互聯島入住的人也越來越多,很多人發現原來互聯島上有這麼多好東西,而且大部分都是免費的,羊毛出在豬身上的道理,從互聯網廣告業開始被人瞭解。

2002年之後,馬路越修越好,島上好玩的東西越來越多,住戶開始湧入,吃喝玩樂一條龍開始成熟,衣食住行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消費升級)。

雖然粗糙,但對於剛剛開始有錢,之前很少享樂的住戶而言還是很不錯的,住戶開始娛樂(網遊、視頻)、買買買(電子商務),然後,來互聯島居住的人要開始發表自己的見聞和見解了(博客)。

那個時候的島民還不多,在互聯島上整天發聲裝逼的人很容易就可以混個臉熟(流量便宜),這些紅人們後來被稱為大V和小V。

2008年後,島上很多人用上了個人小型個人飛行器(3G),取代汽車,隨時可以飛,到處可以去。

來安家的住戶更多,更有錢了,原來的玩法太粗糙,他們要升級(消費升級,娛樂升級),原來大家都開車出行,現在乘飛行器的人越來越多(移動互聯網),這個階段乘飛行器的人數慢慢趕超開車的人數(2014年,移動端人數超過PC端)。

一個人玩太沒勁,大家玩更好玩,而且還要分享和交際(社交);島上人多了之後,有商家為大家弄了個錢生錢的遊戲,這種生意一度受到追捧(互金)。

2014年後,飛行器技術升級,加速了,來的人又爆發了(4G)。

有錢人希望更加極致的享受,於是消費和娛樂再升級(消費升級,娛樂升級),人多了但資源有限怎麼辦,於是商家想出主意說大家共用吧(共用經濟)!

這時候小島人太多快住不下了,島上的商家發現雖然客戶量大了,但商家也多了不少,獲客成本越來越高(APP獲客成本高),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於是一些商家開始重視提煉自身的效率,開源節流(企業服務的生意)。

部分商家重新開始重視原來不這麼有錢的人,結果發現原來也能從他們身上賺錢(2線以下城市),還有的商家開始到其他正在招商引資的小島上去做生意了(出海)。目前,第五個階段仍然在繼續。

第五個階段的結束時間按照6年來計算,在2019年左右,2017年到2019年,風口會怎麼演進,其實看了小商幫(xiaoshangbang)這篇文章的人已經心有所悟了。

我們從下一章開始,來重點講一下2017年到2019年的風口到底有哪些,是怎麼推演出來的,應該怎麼去捕捉。

文章的最後,我們把中國互聯網的歷史按照年份簡單的羅列一下,非常不完整,但羅列的大部分是主幹性的事件。

1、1995年之前,中國的互聯網基本上都是基礎設施建設時期,這個時期基本上是由國家戰略主導的,少量民營企業參與,最有意義的事情是八橫八縱光纜體系的建設;

2、1995年8月,水木清華bbs開站,非常的火爆,至此以後一直到現在,校園bbs仍然是很多學生和畢業生日常流覽的重要基地。同年,瀛海威成立。

3、1997年2月,瀛海威公司成為中國最大的ISP,ICP。

4、1997年到1998年,三大門戶網站先後成立,新浪,搜狐,網易,一直到了現在。1997年貓撲成立。

5、1998年,電子郵箱的使用量開始劇增,騰訊公司成立,西祠胡同成立。

6、1999年,qq誕生,初始名字叫oicq,阿裡巴巴成立,盛大成立,天涯社區成立,攜程成立,聯想FM365成立,8848成立,億唐網成立。

7、2000年,中國移動正式提出“移動互聯網的概念”。百度公司成立。第一次互聯網泡沫開始崩潰。泡沫破裂之前,只要有個.com的概念,就能融資,最典型的是億唐。

8、2001年,互聯網泡沫繼續崩潰,911事件爆發,互聯網和資本的寒冬來襲。Windows xp誕生,電腦病毒大行其道,中美發生駭客大戰。

9、2002年,博客網成立,個人門戶興起。個人短信開始火爆。電子政務當時基本上等於高價建網站,遍地開花但後來大部分成了僵屍網站。

10、2003年,淘寶網上線。衝擊波病毒席捲全球。SARS病毒來襲,網路購物飆升,網路遊戲持續火爆。

11、2004年,網路遊戲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7.9%。基於手機流覽的UC流覽器推出。

12、2005年,新浪博客成為最主流的博客平臺,社會知名人士紛紛入駐。YY直播和六間房直播等紛紛成立,天仙妹妹開始強勢刷屏,網紅和推手迅速成長。58同城誕生。

13、2006年,博客網爆發式增長,隨之而來的惡搞、網路暴民等成為當年的流行詞。

14、2007年,病毒、色情和造假事件在網路上被廣泛報導。熊貓燒香、珊瑚蟲、帶頭大哥、華南虎、石靖等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奇虎360公司在這一年強勢崛起。

15、2008年,中國線民數量超過美國,線民參與社會監管程度明顯增加,奧運期間尤甚。很多新名詞被創造,比如很黃很暴力,很傻很天真,打醬油的,俯臥撐等。

17、2010年,團購網站興起,並迅速開啟了百團大戰,千團大戰。

20、2013年,餘額寶上線,,網貸平臺瘋狂增長,互聯網金融在接下來的時間風起雲湧,潮起潮落。4G牌照正式發放。

21、2014年,滴滴快的的補貼大戰掀起互聯網打車熱潮。VR強勢進入投資人視野。4G網路全面開展應用。

22、2015年,國家層面首次提出互聯網+的理念。O2O進入瘋狂狀態,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但問題不斷。投資進入了瘋狂階段,是個概念就給錢。

23、2015年,小米手機銷量全國第一,開啟了新時代手機的爭霸戰。大公司並購成為主題,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趕集,美團和大眾點評,攜程和去哪兒,世紀佳緣和百合網。第一家互聯網銀行誕生。各種創業咖啡屋,眾創空間等蜂擁而出,創業氛圍空前濃厚。

24、2016年,資本寒冬來襲,投資降速明顯,集中到了頭部。出海、內容產業、企業級服務、短視頻、共用單車、人工智慧等關鍵字成為寒冬中的亮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