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途銳死於途昂之手?大眾現實版的“同門相殘”

對大眾的粉絲來說這或許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據海外媒體透露, 大眾已經正式停止了途銳車型在美國市場的銷售。 2017年上半年, 途銳在美國市場僅僅銷售了1630輛, 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6%。 而途銳的退出, 一部分原因恰恰是大眾在北美市場新推出的Atlas(國內稱為途昂), 導致大眾的產品線裡, 已經沒有了途銳的位置。 大眾決定用Atlas取代途銳成為大眾SUV的新旗艦。


圖 | 現售2017款途銳

在北美市場, 途銳的建議零售價格區間為4.9萬美金到6萬美金不等。 途觀(國內對應為途觀L)的零售價為2.5萬美金到3.6萬不等;Atlas(國內對應車型為途昂)的價格為3萬美金到4.9萬美金不等。

從北美的售價區間分佈可以看出, 途觀、Atlas、途銳三款車型的售價並不衝突, 形成了從2.5萬到6萬美金的完整產品矩陣。

但大眾將美國市場上售價4.9萬美金以上的途銳徹底砍掉, 轉而希望用Atlas來填補途銳消失後留下的市場空白。

而美國消費者並不像國內消費者, 太過於看重車內的精緻度、豪華度等等。 因此Atlas賣的還不錯, 上市後月銷售量維持在2000台左右。 而途銳在很長時間月銷售都只有幾百台。


圖 | 現售2017款途銳

可以說, 途昂的上市, 間接加速了途銳的銷售慘澹, 直至最後徹底停售。

為什麼大眾要在途銳之後, 還要推出途昂這樣一款比途銳還大的SUV, 讓途銳無路可走呢?其實, 從大眾的本意來看, 兩款車是希望有所區別的, 途昂定位家用, 強調尺寸、空間、配置, 而途銳定位豪華, 強調動力、操控、商務。

但是, 途昂的出現, 讓一部分途銳的潛在客戶在兩款車之間產生了糾結。 論尺寸、空間和乘坐, 途昂的實用性、商務性反而更強, 乘坐更為舒適, 途銳的後排空間比較局促。 論動力, 途昂的2.0T已經足夠日常使用(350NM和220馬力), 2.5T高達500NM的扭矩輸出, 已經不輸於3.0T。 論配置, 途昂賣的最好版本是36.89萬元的380TSI四驅奢華型。 已經配置了全時四驅、全景天窗、座椅電動調節、前後獨立空調、手機互聯、多模式的底盤控制等等, 可以說已經相當完備。


圖 | 現售2017款途昂Atlas

而途銳相比途昂, 優勢在於在鈑金和內飾的豪華感、檔次感, 以及強悍的全地形越野能力。 途昂的內飾確實也就是帕薩特邁騰的水準, 跟豪華有一定距離。

兩者最大的內在區別是, 前者來自MLB平臺, 後者來自MQB平臺。 但從邦叔此前試駕的行駛質感來看,

途昂的行駛質感很不錯, 對得起車價。 你要說MLB平臺和MQB平臺誕生的車, 日常開起來有什麼區別?估計就算是老司機, 也很難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 途昂為什麼便宜, 最大原因就是它誕生自MQB平臺。 這個平臺, 本身就是為了降低成本和開發能走量的車。 所以途昂從一出生來說, 就比途銳成本低得多。

但為什麼途昂出來以後, 途銳在北美就走向了末路。 而在中國市場還能賣到60萬到80萬的價格, 還能有一部分忠實擁躉?這是因為在中國, 消費者對豪華車的精緻感、品質感等細節方面的要求, 比歐美市場要高的多。 國內消費者評價一款車的檔次, 習慣從行駛品質、內飾做工、噪音控制、鈑金質感等很多細節, 來判斷車的豪華程度。 而這些細節,恰恰拉開了途銳和途昂的檔次。另外,很多人覺得,途銳的四驅和空氣懸掛,也讓途昂相形見絀。更有國內部分途銳的車主,將途昂稱之為“拉皮車”,其態度可見一斑 。


圖 | 下半年亮相的新一代途銳路試諜照

不過,照邦叔的看法,途銳退出了美國這個歐洲之外最大的單一市場後,證明大眾的高端戰略,已經漸漸式微難以維繫。途銳的前景並不光明。

新一代途銳今年下半年亮相,也許是途銳能否翻身,重回大眾主流序列的最後機會了。

而這些細節,恰恰拉開了途銳和途昂的檔次。另外,很多人覺得,途銳的四驅和空氣懸掛,也讓途昂相形見絀。更有國內部分途銳的車主,將途昂稱之為“拉皮車”,其態度可見一斑 。


圖 | 下半年亮相的新一代途銳路試諜照

不過,照邦叔的看法,途銳退出了美國這個歐洲之外最大的單一市場後,證明大眾的高端戰略,已經漸漸式微難以維繫。途銳的前景並不光明。

新一代途銳今年下半年亮相,也許是途銳能否翻身,重回大眾主流序列的最後機會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