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保加利亞學生:學習中文會有更好的工作前景和機會

核心閱讀

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提升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文和中國文化在保加利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漢語熱”正在快速升溫,保加利亞的漢語人才也更有用武之地。

白愛琳女士是保加利亞駐上海的前總領事。 她從1994年到北京留學起就和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2011年至2015年還擔任保加利亞駐上海總領事。 2015年10月份,她回到保加利亞,任保加利亞保中商業發展協會高級顧問,被稱為保加利亞對華經濟合作的首席顧問。 正是由於“一帶一路”建設,中保經濟合作不斷提速,讓白愛琳這位“中國通”每天都十分繁忙。 中保兩國的各類經貿活動中總能看到她的身影。

說到保加利亞的漢語人才,韓裴是不得不提的。 韓裴是保加利亞著名的漢學家、翻譯家。 他翻譯的《紅樓夢》《生死疲勞》《圍爐夜話》《吾國吾民》等中國文學作品受到保加利亞讀者的推崇和喜愛。

特別是韓裴從中文直接譯成保文的《紅樓夢》譯本,受到了讀者的普遍關注,甚至在保加利亞掀起了《紅樓夢》閱讀及研究的熱潮。

韓裴和白愛琳都是當今在保加利亞響噹噹的“中國通”,但他們可不是保加利亞漢語人才的全部,在他們身後一大批年輕的漢語人才正在快速成長。 據保加利亞孔子學院統計,目前保加利亞從事漢語教學的大中小學及幼稚園有36所,學習人數近3000人。 孔子學院下屬的孔子課堂和漢語教學點,分佈在全保加利亞境內近20座城市。 孔子學院除開展正常的漢語教學活動,每年還要組織30場至40場介紹中國文化的活動、知識講座等。

目前,“一帶一路”建設使“漢語熱”在保加利亞迅速升溫。 由於中文課程報名人數太多,遠遠超出學校計畫的名額,很多學校的中文課程都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有些學校不得不開始限制報考人數。

索菲亞市第十八中學是保加利亞第一所開設中文課程的中學,該中學目前共有34名學生學習中文。 除開設中文課程外,這所學校還開設有英語、德語、法語、日語和韓語課程。 據該校校長維·斯托依切娃介紹,中文是該校所有外語課程中最熱門的,報考人數多,競爭激烈,因而學校對學習中文課程的學生要求很高。

埃夫洛吉·格奧爾基耶夫學校是保加利亞第一所將漢語作為第一外語教學的私立學校,成立於2015年9月份,經過兩個學年的發展,現在學習漢語的學生為26人,涵蓋學前班至五年級。 根據目前招生諮詢情況,下一學年學生數有望超過50人,教漢語課的年級也將增加到八年級。

目前該校漢語和中國文化教學的周課時數,小學階段為10學時,中學階段為18學時。 學校確定的發展目標是長期開展漢語和中國文化教學,並將開設漢語考級的相關培訓課程以及學生未來赴中國的後續學習培訓。 該校稱,將致力於為保加利亞和中國關係發展培養未來的領導者。

保加利亞學生為何選擇學習中文?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綜合國力日漸強大,經濟、貿易、文化、科技等領域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合作不斷拓展。 學生們選擇學習中文,是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可能帶來的機會。 直白地說,就是學習中文會有更好的工作前景,會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同時,還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對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感興趣,喜歡中國,希望更多地瞭解、研究中國文化。 在保加利亞,希望學習中文的學生很多,他們的家長也很支持。 經常是父母帶著孩子一起來學校參加面試,因為家長要向學校展示他們支持孩子學習中文的決心。

“一帶一路”建設也為保加利亞學習中文的學生提供了不少機會。 據保加利亞大特爾諾沃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龍濤介紹,近幾年通過各種管道,保加利亞學生前往中國留學和進修的人數大幅增加。 今年就有數位高三學習漢語的學生獲得到中國大學攻讀本科的機會。 更多的大學生看到了學習漢語可能帶來的發展前景,更加積極地學習漢語,更為踴躍地爭取去中國進修的機會。 不僅於此,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申請到中國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希望將來更多地利用漢語優勢增加自身的競爭力。“一帶一路”還為學習漢語的學生帶來了很多短期兼職機會,有的學生為中國商務團作隨團翻譯,不僅收入頗豐,同時也增長見識並鍛煉了漢語能力。

在保加利亞,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了中文課,讓保加利亞青少年有機會走近中國。這不僅為他們今後瞭解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中保企業合作和交流帶來更多便利。的確,作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中國充滿了商機。但成功進入中國市場的關鍵,並不僅僅是瞭解中國的市場和經濟情況,更重要的是深諳中國的語言和文化。(經濟日報駐索菲亞記者 田曉軍)

不僅於此,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申請到中國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希望將來更多地利用漢語優勢增加自身的競爭力。“一帶一路”還為學習漢語的學生帶來了很多短期兼職機會,有的學生為中國商務團作隨團翻譯,不僅收入頗豐,同時也增長見識並鍛煉了漢語能力。

在保加利亞,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了中文課,讓保加利亞青少年有機會走近中國。這不僅為他們今後瞭解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中保企業合作和交流帶來更多便利。的確,作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中國充滿了商機。但成功進入中國市場的關鍵,並不僅僅是瞭解中國的市場和經濟情況,更重要的是深諳中國的語言和文化。(經濟日報駐索菲亞記者 田曉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