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決戰江橋》中為何馬占山將軍對清末將領壽山分外推崇?

近來抗日大劇《決戰江橋》正在熱播, 其中有一集中花了大篇幅講解清末將領壽山的英雄事蹟。 那麼為何鬍子出身的馬占山會對壽山大加讚賞, 並以他的事蹟來激勵黑龍江的軍民堅持抗日?

《決戰江橋》劇照

其實, 從壽山的事蹟可以看出, 清末的壽山與九一八之後的馬占山在抵禦外敵入侵的經歷上有諸多的相似之處。

在清代8個王朝、坐鎮齊齊哈爾的76位黑龍江將軍中, 壽山將軍的名字尤為響亮, 關於他抗俄禦侮、誓死報國的故事廣為流傳。 壽山(1860~1900年), 黑龍江愛琿人, 父富明阿為明尚書袁崇煥七世孫。 壽山自幼好學, 欲以功業報效國家。 光緒二十年(1894年),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 壽山主動請纓, 奉旨赴奉天(今遼寧)參加對日作戰。 在每次戰役中, 壽山都身先士卒, 英勇殺敵。 有一次, 壽山率部增援遼陽, 途中與日軍遭遇, 在激戰中壽山身負重傷, 仍帶傷拼殺, 最後將日軍擊退。

還有一次, 在與日軍的遭遇戰中, 一顆子彈從壽山右腹穿入左臀, 他仍指揮作戰。 擊退敵軍後, 騎馬30裡回營, 血濺衣褲, 各將領都驚歎不已。 由於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功勞卓著, 壽山受到朝廷嘉獎, 並委以重任。 1897年, 壽山調任鎮邊軍左路統領, 駐黑龍江。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奉命署理黑龍江將軍。

壽山

壽山上任伊始, 就趕上八國聯軍瘋狂侵華。 此時, 沙俄覬覦中國東北已久, 他們集結20萬大軍, 向壽山提出借路從愛琿南下, 經齊齊哈爾到哈爾濱“保護東清鐵路”的無禮要求。 壽山對沙俄的侵略野心洞若觀火, 斷然拒絕。 同時調兵遣將, 嚴令各地將士悉心守禦。 沙俄借路未遂, 竟於6月19日進攻愛琿, 清軍被迫迎擊。 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 清軍英勇作戰, 但受議和派干擾, 協同不力, 傷亡慘重, 黑龍江邊防告急。 正在這時, 清廷派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與八國議和, 並電令壽山停戰議和。 壽山憤于喪師失地, 誓守“軍覆則死”之義, 從容安排後事。 他對副將說:“我辜負國恩, 不能戰, 不能守, 只是擔心城中百姓受戰火之苦。

如果能夠以我一死換取全城平安, 我死而無憾。 ”俄軍逼近城, 向城內發炮, 城中大亂。 壽山恥于落入敵手, 有辱國威, 自己穿好朝衣朝冠, 仰臥棺中, 先是吞金, 沒能立即死去;令他的兒子開槍射擊, 兒子“手戰不忍發, 誤中右臂不死, 呼聲愈厲, 家將顏日見如此, 宜令速死免受痛苦, 乃再開一槍, 洞胸而亡”。 一代愛國將領就這樣壯烈殉國, 年僅40歲。 後來, 卜奎人民在龍沙公園修建了壽公祠, 永遠緬懷這位黑龍江歷史上的著名將軍。

馬占山

馬占山與壽山一樣, 面對外敵入侵時, 面對當局妥協不抵抗的政策, 可他選擇了民族大義, 選擇了抵抗, 率領愛國官兵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 打響了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