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魏後期的頂樑柱,一戰挫敗諸葛亮,若此人不死,司馬懿絕無出頭之日

赤壁之戰中, 曹魏損失慘重, 若不是關羽為報恩放走曹操, 估計曹操本人也將會命喪華容道。 之後, 曹操雖有一統天下這心願, 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於是採取了休養生息之政策, 以圖日後捲土重來。 本來實力最弱的劉備, 抓住了發展機遇, 並以荊州為根據地, 得到了川蜀之地, 大有趕超曹魏之趨勢。

建安二十四, 關羽帶兵包圍了襄樊之地, 不但擒獲了五子良將之的於禁, 還斬殺了曹操名將龐德, 一時間威震華夏, 嚇得曹操想立馬遷都, 以躲避關羽之鋒芒。 奈何關羽放棄了諸葛亮所制定的“聯吳抗曹”的戰略, 導致荊州丟失, 而且他本人也兵敗被殺。

不久後, 曹操病逝, 曹丕繼承了王位, 隨即就廢掉了漢獻帝, 自己登基稱帝。 劉備在曹丕篡漢建魏後, 也在成都稱帝, 建立了蜀漢之政權, 並親率大軍出兵伐吳, 目的很明確, 就是為二弟關羽報仇。 但在夷陵之戰中,

蜀漢軍隊慘敗, 劉備本人也因懊惱於西元223年病逝於白帝城。

因國力所限制, 魏、蜀、吳進入了僵持階段, 誰也沒有能力一統天下, 導致了“大戰沒有, 小站不斷”的局面。 此時蜀漢有大神諸葛亮, 東吳有名將陸遜, 而曹魏除了司馬懿, 還有一位頂樑柱, 他曾一戰挫敗諸葛亮的北伐機會,

若此人不死, 司馬懿絕沒有可能篡奪曹魏政權, 他就是張郃。

張郃, 字儁乂, 早在東漢末年就參加了鎮壓黃巾起義的戰事, 後成為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 冀州落入袁紹之手後, 經過認真的考慮, 張郃就投到袁紹賬下, 被任命為校尉, 後升遷為甯國中郎將。 張郃不但作戰勇猛, 而且深研兵法韜略, 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 長於利用地形著稱。

官渡之戰時, 張郃曾屢次進言于主公袁紹:“曹軍英勇善戰, 淳於瓊等人絕不是其對手。 淳於瓊一旦戰敗, 那麼將軍的大業就完了, 應立刻發兵救援。 ”。 可惜袁紹張郃的勸阻, 最終導致烏巢被劫, 官渡之戰慘敗, 好好的一把牌被袁紹打的稀巴爛。

因郭圖的陷害, 導致袁紹想把戰敗的責任推到張郃等人的身上, 於是他就投降了曹操, 被任命為偏將軍, 封都亭侯。 跟隨曹操後, 使得其才能得以充分的發揮, 帶領大軍征討四方, 為曹魏建立了赫赫戰功。

西元219年, 劉備親率大軍與曹軍展開激戰, 夏侯淵被老將黃忠所斬殺。 此危急時刻, 張郃挑起了重任, 被推舉為主帥, 組織曹軍有序撤退, 並在漢水以北列陣相迎, 劉備於是放棄渡河, 只能隔水相持。 曹丕登基稱帝后, 張郃被封為鄚侯, 奪取了百里洲上的吳軍堡壘。

西元228年, 諸葛亮率軍攻打曹魏, 揭開了北伐的序幕。 張郃親率大軍, 在街亭之地大敗馬謖, 街亭的失守,令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並依照軍法揮淚斬馬謖。張郃用兵如神,懂得戰術變化,擅于安營佈陣,根據地形佈置戰略戰術,諸葛亮對他都相當畏懼,把他列為蜀漢之勁敵。

張郃對朝廷忠心耿耿,而司馬懿早已有不臣之心,也是因為這樣,張郃就成為司馬懿篡權之路的最大障礙,一直想要出掉他。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張郃本想堅守不出,以持久之戰消耗蜀漢的實力。但此事大都督為司馬懿,他明知正面迎敵只有死路一條,卻命令張郃出城與諸葛亮交手。

最終,張郃不得不服從于司馬懿的軍令,在木門穀與蜀軍交戰,被飛來的箭矢射中了右膝,很快就去世了。倘若張郃不死,以他的性格和能力,絕不會讓曹魏政權落入司馬懿之手,更不會有西晉的建立以及之後“五胡亂華”之悲劇的發生。

街亭的失守,令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並依照軍法揮淚斬馬謖。張郃用兵如神,懂得戰術變化,擅于安營佈陣,根據地形佈置戰略戰術,諸葛亮對他都相當畏懼,把他列為蜀漢之勁敵。

張郃對朝廷忠心耿耿,而司馬懿早已有不臣之心,也是因為這樣,張郃就成為司馬懿篡權之路的最大障礙,一直想要出掉他。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張郃本想堅守不出,以持久之戰消耗蜀漢的實力。但此事大都督為司馬懿,他明知正面迎敵只有死路一條,卻命令張郃出城與諸葛亮交手。

最終,張郃不得不服從于司馬懿的軍令,在木門穀與蜀軍交戰,被飛來的箭矢射中了右膝,很快就去世了。倘若張郃不死,以他的性格和能力,絕不會讓曹魏政權落入司馬懿之手,更不會有西晉的建立以及之後“五胡亂華”之悲劇的發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