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朝大將岳飛與茶陵的不解情!

岳飛是宋朝名將, 為人坦蕩, 精忠報國, 其文治武功, 屬歷史長河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文學、書法造詣也頗高。 我自小就對他非常崇拜。 紹興二年(西元1132年)到紹興四年, 嶽飛率岳家軍為平定曹成、曹亮叛軍在茶陵境內呆了3年, 與茶陵結下了不解之緣, 也留下了許多故事和遺跡。 7月7日, 我組織縣政府網幾個特聘通訊員去尋找岳飛足跡。 正好當中的龍雪哲老師是秩堂人, 他對嶽飛及這場戰爭的相關史料、傳說有所研究, 便讓他兼做我們的嚮導。

合戶陳氏宗祠

上午9點, 從縣城驅車到秩堂彭家祠, 我們與龍老師匯合直奔岳飛當年進入茶陵的第一個村——合戶村。 到達合戶村時已10點半了。 在當地村幹部的帶領下來到延琪祖祠, 在祠堂的中和堂內, 躍入我們眼簾是一塊刻有“墨莊”的金字石碑, 落款“紹興丙辰良月征西將軍岳飛書”。 從字體不難看出, 書法造詣很深厚,

字體遒勁有力。 大家深深被岳將軍的書法折服, 時而遠觀, 時而近察, 或單拍石碑照或合影留念, 不亦忙乎。 據說石碑來歷的版本有二。

其一, 當時嶽飛率軍進駐合戶時(當時叫“麥灶” “麥莊”), 夜色已深, 野外漆黑一團, 部隊無法繼續前進, 只好就地安營。 一個教夜書的私塾先生夜歸, 自願當嚮導。 岳飛十分感動, 欣然提筆題“墨莊”相贈, 以示感謝。

其二, 嶽飛來到合戶時夜宿更鼓寨, 夜深人靜的時候, 聽見山下傳來一陣陣琅琅的讀書聲, 深感兵荒馬亂士人秉燭苦讀的不易, 於是寫下了“墨莊”兩個字, 以對士人的勤奮深表嘉許和鼓勵。 合戶村也因此又叫墨莊村。

嶽飛題寫的墨莊石碑

陳家祠古戲臺

參觀“墨莊”石碑後, 龍老師建議我們上午還有點時間可去看看吳楚雄關和文化千年城隍廟, 我們驅車去找尋硝煙遠逝的吳楚雄關。 約二十分鐘路程, 我們便來到了秩堂鄉曉塘村與江西田南村的交界處, 這裡素有“吳楚雄關”之稱, 岳飛曾在此駐軍。 只是可惜經過流年的洗刷, 現在吳楚雄關是找不到一點舊痕了, 只能看到一處吳頭楚尾古建築——城隍廟。 春華秋實納香火, 暮鼓晨鐘聽風雨, 我們依稀聞到千年之前的濃濃硝煙。

千年城隍廟

中午鎮黨委書記李峭在百忙之中設宴款待我們, 席間一番談笑風生。 生性熱情的龍老師更是興致高到了極點, 一個勁地說要在原定行程中增加一個看點—— “馬蹄跡”。 他為了讓我們有興趣去, 一口氣講完“馬蹄跡”的故事。 據說與合戶比鄰的江西永新梅花有個梅花洞, 住著一夥強盜, 女首領叫梅花。 岳家軍進駐秩堂以後, 決定剿平這夥強盜。 據說梅花的本領十分了得, 岳飛屢戰不克。也許,梅花太得意忘形了,有一次,她的裹腳布松了,無法再戰,竟然把槍就地一插,躍上槍尖,翹起腿紮裹腳布。嶽飛果斷出擊,一槍便結果了梅花的性命。在多次交戰中,嶽飛騎馬飛奔回轉,在地上留下了一行行深深的馬蹄印,在梅花戰死的地方更是踏地入泉,引來了一股山泉。當地百姓認為這是岳飛的馬留下的印跡,後來就把這個山泉所在地叫做“馬蹄跡”。

馬蹄跡山頭

龍老師這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極大地勾起了我們的興趣。從主道去“馬蹄跡”景點,有一段路才修好路基,沒鋪上沙子砂石,加上早些天連續強降雨,路面坑窪又大又深,車子行走非常困難。經過半個小時的艱難行走,終於到了“馬蹄跡”。六月的午陽火辣辣,我們跟隨龍老師爬山坡、鑽蘆葦叢,路旁的刺毛時不時與我們親密接觸,防不勝防。大家頂著烈日,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好不容易爬上山坡。興致正高,前面的龍老師突然說走錯了路,得返回山腳從另一條路進去,又說前段時間連降大雨,溪水見漲,很可能看不到馬蹄跡。大家一聽,像泄了氣的皮球,興致全無,好在返回時注意到路邊還有一道風景,一大片的蓮藕和黑水稻,多少彌補了些遺憾。

馬蹄跡旁邊的蓮花園

轉眼間,我們來到了秩堂至高隴中間路段的一塊大石壁前,只見大石壁上刻有“光泉”兩個大字,字高六尺,寬五尺多,筆劃端正,遒勁莊重。幾個騷兄在石壁前擺著不同“POS”爭相拍照,騷味十足。據說嶽飛率領岳家軍從秩堂往高隴方向急行軍,因天旱日久,沿途沒有一滴水影子,渴得喉嚨冒煙。走到壟高米泉這地方,嶽飛騎坐的高頭大馬突然一蹄踩進水田裡斯叫起來,嶽飛下馬一看,只見馬蹄處冒出一股清泉,涼絲絲的,將士們飲之,疲渴頓消。這時天剛發亮,嶽飛感慨萬千,用長槍從田裡挑起一棵禾蔸和泥帶水在大石壁上寫下“光泉”兩個大字。從此,這個地方就被稱為“光泉村”了。

嶽飛題寫光泉石刻

在光泉短暫停留後,我們繼續向火田鎮五門村進發。五門村支書得知我們是來瞭解嶽飛與一經堂的事後,便找來了當地的組長及幾個長者,陪我們當嚮導。一經堂舊址是一個1998年翻修的祠堂,從字體看不是嶽飛的字跡,與前面所見的墨莊、光泉屬完全不同的風格,陪同老者說真正的一經堂和嶽飛的真跡都在文革時期毀掉了。祠堂的前面建了一座氣勢恢弘的牌坊,正反兩面都刻有嶽飛題寫的“一經堂”,正面刻有岳武王題辭:“富民高義重茶陵,能血犒行營十兵,暫寫一經光世業,凱旋飛奏請恩榮”。可見嶽飛對五門民眾心存感激之情。據長者講,萬岳家軍來到今火田鎮五門村杉裡園,已是吃早飯的時候了,受到以當地富戶尹彥德為首的村民的犒勞,連不足一斤的魚也全撈上來給將士們吃。當岳飛得知魚不足一斤是因魚塘太小時,當即命士兵幫助擴挖魚塘。岳家軍駐軍三天,當地居民是每天盡全力給予犒勞,嶽飛在感激之餘題寫並製作了“一經堂”的牌匾,送給了尹彥德,說:“君,長者也。富而無文,當以一經教子,後必有顯者。”尹便將尹氏族人的宗祠堂號由“念祖堂”改為“一經堂”,兼有家族私塾的功能,是明經書院的前身。南宋文學家楊誠齋,從汴梁親書 “一經堂”相贈。後尹彥德的兒子尹士望將 “一經堂”建成 “明經堂”。嶽飛奏請朝廷,從國子監選派太學生前來掌教,教授尹姓子弟。宋高宗趙構獲悉,賜 “明經堂”為 “明經書院”。由此,第一所宗族書院在火田鎮落成,茶陵告別了沒有書院的歷史。

一經堂牌坊

明經書院原貌(來自網路)

來源/茶陵縣政府網

岳飛屢戰不克。也許,梅花太得意忘形了,有一次,她的裹腳布松了,無法再戰,竟然把槍就地一插,躍上槍尖,翹起腿紮裹腳布。嶽飛果斷出擊,一槍便結果了梅花的性命。在多次交戰中,嶽飛騎馬飛奔回轉,在地上留下了一行行深深的馬蹄印,在梅花戰死的地方更是踏地入泉,引來了一股山泉。當地百姓認為這是岳飛的馬留下的印跡,後來就把這個山泉所在地叫做“馬蹄跡”。

馬蹄跡山頭

龍老師這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極大地勾起了我們的興趣。從主道去“馬蹄跡”景點,有一段路才修好路基,沒鋪上沙子砂石,加上早些天連續強降雨,路面坑窪又大又深,車子行走非常困難。經過半個小時的艱難行走,終於到了“馬蹄跡”。六月的午陽火辣辣,我們跟隨龍老師爬山坡、鑽蘆葦叢,路旁的刺毛時不時與我們親密接觸,防不勝防。大家頂著烈日,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好不容易爬上山坡。興致正高,前面的龍老師突然說走錯了路,得返回山腳從另一條路進去,又說前段時間連降大雨,溪水見漲,很可能看不到馬蹄跡。大家一聽,像泄了氣的皮球,興致全無,好在返回時注意到路邊還有一道風景,一大片的蓮藕和黑水稻,多少彌補了些遺憾。

馬蹄跡旁邊的蓮花園

轉眼間,我們來到了秩堂至高隴中間路段的一塊大石壁前,只見大石壁上刻有“光泉”兩個大字,字高六尺,寬五尺多,筆劃端正,遒勁莊重。幾個騷兄在石壁前擺著不同“POS”爭相拍照,騷味十足。據說嶽飛率領岳家軍從秩堂往高隴方向急行軍,因天旱日久,沿途沒有一滴水影子,渴得喉嚨冒煙。走到壟高米泉這地方,嶽飛騎坐的高頭大馬突然一蹄踩進水田裡斯叫起來,嶽飛下馬一看,只見馬蹄處冒出一股清泉,涼絲絲的,將士們飲之,疲渴頓消。這時天剛發亮,嶽飛感慨萬千,用長槍從田裡挑起一棵禾蔸和泥帶水在大石壁上寫下“光泉”兩個大字。從此,這個地方就被稱為“光泉村”了。

嶽飛題寫光泉石刻

在光泉短暫停留後,我們繼續向火田鎮五門村進發。五門村支書得知我們是來瞭解嶽飛與一經堂的事後,便找來了當地的組長及幾個長者,陪我們當嚮導。一經堂舊址是一個1998年翻修的祠堂,從字體看不是嶽飛的字跡,與前面所見的墨莊、光泉屬完全不同的風格,陪同老者說真正的一經堂和嶽飛的真跡都在文革時期毀掉了。祠堂的前面建了一座氣勢恢弘的牌坊,正反兩面都刻有嶽飛題寫的“一經堂”,正面刻有岳武王題辭:“富民高義重茶陵,能血犒行營十兵,暫寫一經光世業,凱旋飛奏請恩榮”。可見嶽飛對五門民眾心存感激之情。據長者講,萬岳家軍來到今火田鎮五門村杉裡園,已是吃早飯的時候了,受到以當地富戶尹彥德為首的村民的犒勞,連不足一斤的魚也全撈上來給將士們吃。當岳飛得知魚不足一斤是因魚塘太小時,當即命士兵幫助擴挖魚塘。岳家軍駐軍三天,當地居民是每天盡全力給予犒勞,嶽飛在感激之餘題寫並製作了“一經堂”的牌匾,送給了尹彥德,說:“君,長者也。富而無文,當以一經教子,後必有顯者。”尹便將尹氏族人的宗祠堂號由“念祖堂”改為“一經堂”,兼有家族私塾的功能,是明經書院的前身。南宋文學家楊誠齋,從汴梁親書 “一經堂”相贈。後尹彥德的兒子尹士望將 “一經堂”建成 “明經堂”。嶽飛奏請朝廷,從國子監選派太學生前來掌教,教授尹姓子弟。宋高宗趙構獲悉,賜 “明經堂”為 “明經書院”。由此,第一所宗族書院在火田鎮落成,茶陵告別了沒有書院的歷史。

一經堂牌坊

明經書院原貌(來自網路)

來源/茶陵縣政府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