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熙年間二廢太子,他被來回折騰卻未取得皇位,這都是命啊

康熙有36個兒子, 活下來的有24個。 康熙晚年, 產生了中國封建社會任何一個王朝都不能回避的問題, 就是接班人問題。 選誰做下一代皇帝, 成了政治鬥爭的核心問題。

按照中國封建社會傳統的立太子的原則, 大致是三個原則:立嫡。 什麼叫做立嫡呢?他媽是皇后, 他是皇后的第一個兒子, 就立為太子。 第二個方法是立長。 哪一個兒子最年長, 不管他媽是不是皇后, 都立為太子, 等他自己當了皇帝, 再封自己的媽為太后。 第三種是立賢, 立賢就不好辦了, 什麼是賢啊?標準不好說。

明代的皇帝, 大體都是採取立嫡的辦法, 只要皇后有兒子, 不管是一個傻瓜, 還是聰明人, 都是太子。 明代立太子, 還有一個特色, 為了防止其他人爭太子的位子, 就把其他兒子封出去, 不讓他們進北京, 不能和太子爭這個位置。 比如說, 衛輝是潞王, 洛陽是福王, 南陽是唐王。 唐王是朱元璋的第23個兒子,

開始到南陽的時候, 就是唐王自己, 那麼到明朝滅亡的時候, 那裡有多少姓朱的子孫呢?只是被封為參將以上的人就有3萬人。 因為他不能做別的事情, 不讓他干政, 工資待遇高, 又沒有事情, 所以他就生孩子。

洛陽的福王, 王府裡庫存財寶, 堆積如山。 李自成攻打洛陽城的時候, 有人勸他把錢拿出來激勵守城將士, 但是他一毛不拔, 結果城被攻破的時候, 被李自成全部接收了。 明代這種制度, 實際上存在很大弊端。

到了清代的時候, 就接受這種教訓, 不能像明朝一樣養出一群“豬”, 就採取了水漲船高的辦法。 所有的兒子, 比如康熙的24個兒子, 除了還小的、不能工作的兒子, 都分差事, 都獨當一面地做工作。 以太子為首, 帶領一群人共同工作。 有的人管一個部門, 有的臨時領一個差事, 反正不讓你在那裡閑著。 就害怕你一直閑著就出現了明代那樣的人。 這種辦法, 有優點, 就是孩子的工作能力都很強, 哪一個都不弱, 除了小的, 哪一個人都很強, 身體也強, 工作能力也強;缺點在於工作過程中,

每個人都栽培了自己的勢力, 太子無法控制全域。

而且這些皇子做工作, 都是直接向康熙負責, 不是向太子負責, 太子的勢力就越來越弱。 雖然和每個皇子比起來, 他都不弱, 但是和整體的勢力相比, 就顯得弱了。 和歷史上各個朝代相比, 這種爭奪地位的鬥爭, 康熙的兒子表現得最為慘烈、最為尖銳、最為複雜。 這種鬥爭一直可以延續到清朝末年。

康熙皇帝的結髮妻子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 又因赫舍裡氏皇后因生此子產後大出血而去世, 康熙的愛妻之情就全都轉移到了這個孩子的身上, 自幼即被視為父皇掌上明珠。 康熙十四年, 康熙二十歲時就考慮到立儲是關係清朝統治是否能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 儒家立嫡立長的傳統, 他選中了剛剛一歲的胤礽為皇太子, 皇帝親自教他讀書, 六歲時又特請大學士為師;胤礽經父、師指點, 確實顯露出幾分聰明。 他文通滿漢, 武熟騎射, 加上一副儀錶, 著實惹人喜愛。 康熙帝特在暢春園之西為胤礽修了一座小園林, 賞他居住;出巡時也命他隨侍左右。

這位皇太子十分受寵,且具有特殊的權力,養成了過分驕縱和暴戾的性情,這些又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滿。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帝在親征噶爾丹的歸途中生了病,十分想念皇太子胤礽,特召他至行宮。胤礽在行宮侍疾時毫無憂色;康熙帝看出皇太子無忠君愛父之念,實屬不孝,怒遣胤礽先歸。四十七年八凡康熙帝出塞行圍,忽聞皇十八子胤祄病重,君臣均面有憂色,康熙帝親自回鑾看視。九月,康熙的十八皇子死,時年僅八歲。胤礽對十八皇弟之死,毫無弟兄友愛之情,這就更加深了康熙帝對他的嫌惡。胤礽受到康熙帝的斥責之後,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嫉恨在心;在行軍途中,每夜逼近父皇所居的布城(幃幄),扒裂縫隙,鬼頭鬼腦地向裡窺視,不知意欲何為。這些舉動使康熙帝日夜戒備,不得安寧。胤礽平時對臣民百姓,稍有不從便任意毆打,其侍從肆意敲詐勒索,仗勢欺人,也激起公憤。

康熙帝對胤礽的行徑無比氣憤,特令隨行文武官員齊集塞外行宮,勒令皇太子胤礽跪下,歷數其罪狀:"胤礽不聽教誨,目無法度,聯包容二十多年,他不但不改悔,反而愈演愈烈,實難承祖宗的宏業。"康熙帝邊哭邊訴,竟至氣倒在地,被大臣急忙扶起。康熙帝下令,首先懲辦了慫恿皇太子的官員,繼而又廢了皇太子,令直都王胤禔監視胤礽。這次廢皇太子,對康熙帝精神上刺激很大,致使他六天六夜不能入睡。康熙帝召見隨從大臣,邊訴邊注,羅列了胤礽的罪狀;群臣也為之傷感,泣不成聲。康熙帝又疑惑胤礽為狂疾,自塞外回京後,將胤礽囚禁在上駟院側,由皇長子胤禔看守,還將廢皇太子胤礽之事宣示天下。

皇太子已廢,天下皆知,康熙又親自撰文,告天地、太廟、社稷。康熙帝總結了歷史的規律,"稽古史冊,興亡雖非一輒,而得眾心者未有不興,失眾心者未有不亡。"在列舉胤礽罪狀之後又說:"臣雖有眾子,遠不及臣,如大清歷數綿長,延臣壽命,臣當益加勤勉,謹保始終。"接著又下令;"諸皇子中,如有謀為皇太子者,即國賊,法所不宥。"

"凶頑愚昧"。廢皇太子胤礽後不久,皇三子因胤祉向父皇告發胤禔用喇嘛巴漢格隆魘術魔廢皇太子之事。康熙帝聞聽此事,當即派人前往胤礽住處搜查,果然搜出"魘勝",確信胤礽為魔術致狂。康熙帝氣憤萬分,對胤禔"不諸君臣大義,不念父子之情"而宣示為"亂臣賊子。"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將胤禔奪爵,在府第高牆之內幽禁起來,嚴加看守;直至雍正十二年幽死,共幽禁了二十六年。

康熙帝弄清胤礽是被魘至狂之後,立即召見胤礽,問及以前所做所為,胤礽竟全然不知,是魔術真靈驗還是現在裝傻,只有他自己明白。康熙帝確信胤礽被害,群臣又紛紛建議複立皇太子,康熙帝經過反復思想鬥爭,才於四十八年三月,複立胤礽為皇太子,立太子福晉石氏為太子妃。時過二年,康熙帝又發覺大臣們為太子結覺會飲,於是將這些大臣分別遣責、絞殺、緝捕、幽禁。康熙帝手諭:"諸事皆因胤礽,胤礽不仁不孝,徒以言語發財囑此輩貪得諂媚之人,潛通消息,尤無恥之甚。"

康熙五十一年複廢皇太子胤礽,禁固在咸安宮內。胤礽並不甘心,借醫生為其妻石氏診病之機,用礬水寫信與外界聯繫,又被發覺。自此,康熙帝十分戒備,凡大臣上疏立儲者,或處死,或入獄。康熙六十年三月在康熙帝慶壽之日,有的大臣上疏立皇太子之事,康熙帝對此置之不理;事過數日,又有十二人聯名上疏立儲,康熙帝懷疑這些人為胤礽同黨,均給予處罰。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重,傳位皇四子胤禛。胤禛將康熙朝兩立兩廢的皇太子胤礽,遷居到祁縣鄭家莊,被眾兵嚴加看守,最後于雍正二年十二月病死於的所,時年五十一歲。

胤礽死後被追封為理密親王,葬于黃花山。諡"密"。

以上就是今天的廢太子,你有什麼想說的?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小編:小夏

賞他居住;出巡時也命他隨侍左右。

這位皇太子十分受寵,且具有特殊的權力,養成了過分驕縱和暴戾的性情,這些又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滿。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帝在親征噶爾丹的歸途中生了病,十分想念皇太子胤礽,特召他至行宮。胤礽在行宮侍疾時毫無憂色;康熙帝看出皇太子無忠君愛父之念,實屬不孝,怒遣胤礽先歸。四十七年八凡康熙帝出塞行圍,忽聞皇十八子胤祄病重,君臣均面有憂色,康熙帝親自回鑾看視。九月,康熙的十八皇子死,時年僅八歲。胤礽對十八皇弟之死,毫無弟兄友愛之情,這就更加深了康熙帝對他的嫌惡。胤礽受到康熙帝的斥責之後,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嫉恨在心;在行軍途中,每夜逼近父皇所居的布城(幃幄),扒裂縫隙,鬼頭鬼腦地向裡窺視,不知意欲何為。這些舉動使康熙帝日夜戒備,不得安寧。胤礽平時對臣民百姓,稍有不從便任意毆打,其侍從肆意敲詐勒索,仗勢欺人,也激起公憤。

康熙帝對胤礽的行徑無比氣憤,特令隨行文武官員齊集塞外行宮,勒令皇太子胤礽跪下,歷數其罪狀:"胤礽不聽教誨,目無法度,聯包容二十多年,他不但不改悔,反而愈演愈烈,實難承祖宗的宏業。"康熙帝邊哭邊訴,竟至氣倒在地,被大臣急忙扶起。康熙帝下令,首先懲辦了慫恿皇太子的官員,繼而又廢了皇太子,令直都王胤禔監視胤礽。這次廢皇太子,對康熙帝精神上刺激很大,致使他六天六夜不能入睡。康熙帝召見隨從大臣,邊訴邊注,羅列了胤礽的罪狀;群臣也為之傷感,泣不成聲。康熙帝又疑惑胤礽為狂疾,自塞外回京後,將胤礽囚禁在上駟院側,由皇長子胤禔看守,還將廢皇太子胤礽之事宣示天下。

皇太子已廢,天下皆知,康熙又親自撰文,告天地、太廟、社稷。康熙帝總結了歷史的規律,"稽古史冊,興亡雖非一輒,而得眾心者未有不興,失眾心者未有不亡。"在列舉胤礽罪狀之後又說:"臣雖有眾子,遠不及臣,如大清歷數綿長,延臣壽命,臣當益加勤勉,謹保始終。"接著又下令;"諸皇子中,如有謀為皇太子者,即國賊,法所不宥。"

"凶頑愚昧"。廢皇太子胤礽後不久,皇三子因胤祉向父皇告發胤禔用喇嘛巴漢格隆魘術魔廢皇太子之事。康熙帝聞聽此事,當即派人前往胤礽住處搜查,果然搜出"魘勝",確信胤礽為魔術致狂。康熙帝氣憤萬分,對胤禔"不諸君臣大義,不念父子之情"而宣示為"亂臣賊子。"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將胤禔奪爵,在府第高牆之內幽禁起來,嚴加看守;直至雍正十二年幽死,共幽禁了二十六年。

康熙帝弄清胤礽是被魘至狂之後,立即召見胤礽,問及以前所做所為,胤礽竟全然不知,是魔術真靈驗還是現在裝傻,只有他自己明白。康熙帝確信胤礽被害,群臣又紛紛建議複立皇太子,康熙帝經過反復思想鬥爭,才於四十八年三月,複立胤礽為皇太子,立太子福晉石氏為太子妃。時過二年,康熙帝又發覺大臣們為太子結覺會飲,於是將這些大臣分別遣責、絞殺、緝捕、幽禁。康熙帝手諭:"諸事皆因胤礽,胤礽不仁不孝,徒以言語發財囑此輩貪得諂媚之人,潛通消息,尤無恥之甚。"

康熙五十一年複廢皇太子胤礽,禁固在咸安宮內。胤礽並不甘心,借醫生為其妻石氏診病之機,用礬水寫信與外界聯繫,又被發覺。自此,康熙帝十分戒備,凡大臣上疏立儲者,或處死,或入獄。康熙六十年三月在康熙帝慶壽之日,有的大臣上疏立皇太子之事,康熙帝對此置之不理;事過數日,又有十二人聯名上疏立儲,康熙帝懷疑這些人為胤礽同黨,均給予處罰。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重,傳位皇四子胤禛。胤禛將康熙朝兩立兩廢的皇太子胤礽,遷居到祁縣鄭家莊,被眾兵嚴加看守,最後于雍正二年十二月病死於的所,時年五十一歲。

胤礽死後被追封為理密親王,葬于黃花山。諡"密"。

以上就是今天的廢太子,你有什麼想說的?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小編:小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