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血壓是怎樣形成的?

作者:鹿小燕 中日友好醫院 中西醫結合心臟內科 副主任醫師

人們經常講血壓, 那麼, 血壓是怎樣形成的呢?血壓是指血液對血管壁的測壓力, 可分為動脈血壓、毛細血管血壓和靜脈壓, 而通常說的血壓就是指動脈血壓。 迴圈血液之所以能從大動脈依次流向小動脈、毛細血管、小靜脈和大靜脈, 是因為血管之間存在著遞減性的血壓差。 要保持一定的血壓, 需要有三條基本因素;

(1)心臟收縮射血所產生的動力和血液流動時所受到的阻力的相互作用。 當心臟收縮射血時, 直接作用到動脈血管壁, 這是動脈壓力的直接來源。

因此, 心跳停止, 就不能形成血壓。 另外, 臨床上我們經常看到高血壓病人在得了廣泛心肌梗死以後, 血壓即恢復正常了, 這就是由於心臟射血能力明顯降低所致。 當血流流經血管, 特別是流經微小的動脈時, 由於血液成分各物質之間和血液與血管壁之間的摩擦, 會產生很大阻力。 這樣, 心臟每次收縮射入大動脈的血液就不能全部迅速通過小動脈, 而有一部分貯留在動脈系統內, 充盈和壓迫管壁, 形成動脈血壓。 因此, 心臟收縮射血所產生的動力和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所受到的外周阻力是形成動脈血壓的兩個相互依存的根本條件。 假如不存在外周阻力,心臟射出的血液將全部流至外周,
即心臟收縮釋放的能量可全部表現為血流的動能, 因而對血管壁的側壓不會增加。 所以, 血壓等於心輸出量與外周阻力的乘積。 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心臟內科鹿小燕

(2)必須有足夠的迴圈血量。 如果迴圈血量不足, 血管壁處於塌陷狀態, 便失去了形成血壓的基礎。 如通常所說的失血性休克, 就是由於出血量過大, 有效血容量不足所致的血壓降低。 另外, 大量汗出、腹瀉及長期不進飲食, 也可因為血容量不夠而出現血壓降低。

(3)大血管壁的彈性。 心臟收縮時, 可對動脈產生壓力, 為什麼舒張時血壓不立即下降到零, 而是仍維持一定的血壓值呢?這是由於大動脈有彈性回縮作用的緣故。 心臟的射血是間斷性的, 在心臟收縮射血的過程中,

由於外周阻力的存在, 大動脈內的血液不可能全部迅速流走。 一般情況下,左心臟每次收縮時向主動脈內射出60-80ml血液, 大約只有1/3流至外周,其餘約2/3被暫時貯存在主動脈和大動脈內, 在血液壓力的作用下, 大動脈壁的彈力纖維被拉長, 管腔擴大, 心臟收縮所釋放的一部分能量以動能轉換成勢能的形式暫時貯存在大動脈壁上。 當心臟舒張時, 主動脈瓣關閉, 由於射血停止, 血壓下降, 大動脈壁內原被拉長的彈力纖維便發生回縮, 使動脈管腔變小, 勢能又轉變為動能, 將收縮期貯存的那部分血液繼續推向外周, 並使主動脈壓在舒張期仍能維持在較高的水準。 可見, 由於彈性貯器血管的作用, 使左心臟的間斷射血變為動脈內的連續血流,
推動血液流動, 並維持血液對血管壁的一定側壓力。

心臟收縮射血時, 動脈血壓迅速升高, 在心臟收縮中期, 血壓上升達到的最高值稱為收縮壓(或高壓);當心臟舒張時, 動脈血壓便迅速下降, 在心臟舒張末期, 血壓下降所達到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或低壓)。 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稱為脈搏壓(簡稱脈壓), 正常人約為30~40mmHg。 一個心動週期中, 各瞬間血壓的平均值, 叫平均動脈壓。 它是在—個心動週期內持續地推動血液向前流動的平均推動力。 所以, 能更精確地反映心臟和血管的機能狀態, 計算方法是:

平均動脈壓=舒張壓十1/3×脈壓

由此可見, 血壓的形成, 是在足夠迴圈血量基礎上, 心臟收縮射血時,

血液對血管壁的側壓力, 大動脈彈性將能量貯存由動能轉變成勢能又轉變成動能, 從而維持了血液對血管壁的—定側壓力, 推動血液流動, 保證正常血壓。

溫馨提示:

通常說的血壓就是指動脈血壓, 以mmHg作為測定單位。 常用的血壓測量儀有水銀柱測量儀、電子測量儀。 正常人左右臂、上下肢的血壓也並不完全相同, 通常, 右臂比左臂血壓高5-10mmHg, 下肢比上肢高20-40mmHg。

>>查看更多高血壓相關知識, 請搜索好大夫線上(haodf_wx)查看更多文章!搜索就搜”好大夫線上“這五個字!一個字都不能少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