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當年只有7000萬人口的日本,如何動員了超過700萬軍隊?

關鍵字:普法戰爭、明治維新、兵役制度、第一補充兵

1945年8月15日, 在各大國的聯合打擊下, 日本裕仁天皇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 日本正式投降。 當時日本的全國人口為7199萬, 但日本軍隊的總兵力卻超過了720萬。 請注意, 日本軍隊當時在兵力上遠遠超過中國(中國當時只有400余萬軍隊), 僅次於蘇聯和美國。 那麼, 日本如何動員了那麼多軍隊?

一、日本採用了與德國類似的兵役制度

在日本古代史上, 也和中國中原王朝一樣, 採用了專門的募兵制度。 也就是說, 大部分人是不用當兵的。 由於當時基本上都處於農業社會, 所以很多壯丁一輩子都在田裡勞作。 在19世紀後期, 日本等東亞國家都面臨著挑戰。 美國強迫日本簽署了不平等條約, 其他西方列強也紛至遝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 日本的反應很迅速。 日本開始了對自己至關重要的明治維新, 從而改變了自己的狀態。

日本在各個方面學習西方, 其中也包括軍事制度。 起初日本學習的目標是歐洲強國法國, 日軍武器甚至軍服都是法式的。 請注意, 當時日本還沒有完善的兵役制度。 但是在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 法國被新崛起的普魯士一頓暴打。 日本也迅速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向, 開始向剛剛成立的德國學習。

德國的兵役制度比較完善, 這是德國的老傳統。 在德國, 現役加上預備役再加上後備役, 一共需要十多年的時間。 由於社會中擁有大量的退伍老兵, 所以一旦戰爭爆發, 德國可以迅速徵集大量合格的兵員。 日本對這套制度非常嚮往, 但是日本當時不具備德國那麼優秀的條件。 直到1927年, 日本才公佈了《義務兵役制》。 按照兵役制度的規定, 凡是年滿20歲的日本男性都有義務參軍服役。 具體的規定是這樣的, 現役部隊2年、隨後在預備役待4年、再然後在後備役待5年、最後是第一補充兵和第二補充兵。 換句話說, 即使是一個20歲的青年, 他退伍以後也會有將近20年的預備生涯等著他。 日本的這一制度頒佈以後,

雖然日本的常備軍只有17個師團, 但是儲備兵員雄厚。

二、隨著戰爭的嚴重消耗, 再多的預備兵員也捉襟見肘

1937年7月, 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隨著戰事的擴大, 日本依靠那幾十萬的常備軍是絕對不夠用的。 此時日本完善的兵役制度派上了用場,

隨後大量的預備役被重新徵集, 組建了很多新的師團。 看日軍戰鬥力看番號就可以了, 那些番號20以後的師團都是新部隊。 其實在戰爭中, 雙方的消耗都很大。 尤其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 日本北部要防著蘇聯, 中部又要長期鏖戰, 在東南亞還要和美英軍隊死磕。 這樣愚蠢的三線作戰造成部隊損失巨大, 預備役徵集乾淨以後, 日本開始動員後備役參戰。 到了1944年, 第一補充兵和第二補充兵也派上了戰場。 其實這些補充兵, 要麼是10多歲的娃娃, 要麼則是已經年近半百的老兵。 其實當時在德國和日本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美軍在進攻德國的過程中, 俘虜了大量的德軍娃娃兵。

截止1944年年底,日本軍隊的總兵力也只有400余萬。為何突然猛增到了700多萬呢?這還是日本高層的命令。當時美軍已經收復了菲律賓,並且開始轟炸日本本土。日本高層認為美軍登陸日本已經是無法避免的事情,所以日本高層提出了所謂的玉碎精神,號召日本全民皆兵。就這樣,主要是青年基本上全部編入了軍隊。日本軍隊中甚至有好幾十萬女兵,這也是戰爭中的奇葩。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說,日本能在短時間內徵集這麼多士兵,也是兵役制度完善的結果。問題是美軍看到日本這個情況以後,擔心自己登陸以後傷亡太大。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參考了麥克亞瑟和尼米茲的建議之後,命令對日本實施核打擊,用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

截止1944年年底,日本軍隊的總兵力也只有400余萬。為何突然猛增到了700多萬呢?這還是日本高層的命令。當時美軍已經收復了菲律賓,並且開始轟炸日本本土。日本高層認為美軍登陸日本已經是無法避免的事情,所以日本高層提出了所謂的玉碎精神,號召日本全民皆兵。就這樣,主要是青年基本上全部編入了軍隊。日本軍隊中甚至有好幾十萬女兵,這也是戰爭中的奇葩。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說,日本能在短時間內徵集這麼多士兵,也是兵役制度完善的結果。問題是美軍看到日本這個情況以後,擔心自己登陸以後傷亡太大。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參考了麥克亞瑟和尼米茲的建議之後,命令對日本實施核打擊,用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