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安揭秘:“古都長安”與“封神演義”的淵源!

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里秦川, 講陝西故事, 請關注“睜眼看西安”

作為西安土著, 以弘揚三秦文化為己任, 挖掘西安人文, 全是個人愛好, 有史載、有典故、有傳說, 今日整理一番“西安地區”有關“封神演義”的傳說, 全當一樂, 希望不要上綱上線。

西安, 古稱“長安”、陝西省會, 地處關中平原中部, 北瀕渭河, 南依秦嶺, 八水潤長安。 全市下轄10區3縣,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歷史上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在此建都, 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封神榜】

《封神演義》, 俗稱《封神榜》, 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 作者許仲琳, 一說陸西星。 成書一般認為在明穆宗隆慶至明神宗萬曆之間。 小說通內容依託商滅周興的歷史背景, 用武王伐紂為時空線索, 從女媧降香開書, 到薑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結束。

大仙雲中子的仙府在西安秦嶺北麓終南山!

《封神演義》第五回原文:話說終南山有一煉氣士, 名曰雲中子, 乃是千百年得道之仙。 那日閒居無事, 手攜水火花籃, 意欲往虎兒崖前采藥;方才駕雲興霧, 忽見東南上一道妖氣, 直沖透雲霄。 雲中子打一看時, 點首嗟歎:“此畜不過是千年狐狸, 今假託人形, 潛匿朝歌皇宮之內, 若不早除, 必為大患。 我出家人慈悲為本, 方便為門……”

【仙都終南山】

雲中子, 終南山玉柱洞煉氣士, 元始天尊的門人, 收徒雷震子, 用火柱燒死了殷商太師聞太師。 其仙府就在終南山。 終南山, 又稱中南山, 古名太乙山、地肺山、周南山, 是秦嶺西自武功縣境、東至藍田縣境的總稱, 簡稱南山。 主峰在西安長安區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詩傳》:周之名山曰終南。

西伯侯收雷震子的地方在今西安市長安區祝村!

《封神演義》第十回原文:西伯那一日上路, 走七十餘裡, 過了岐山。 一路行來, 夜住曉行, 也非一日。 那一日行至燕山......一聲響喨, 霹靂交加, 震動山河大地, 崩倒華岳高山。 眾人大驚失色, 都擠緊在一處......姬昌在馬上渾身雨濕,

歎曰:“雷過生光, 將星出現。 左右的, 與我把將星尋來!”.......姬昌大喜, 想:“我該有百子, 今止有九十九子, 适才之數, 該得此兒, 正成百子之兆, 真是美事。 ”........那道人答曰:“貧道是終南山玉柱洞煉氣士雲中子是也。 方才雨過雷鳴, 將星出現。 貧道不辭千里而來, 尋訪將星。 今睹尊顏, 貧道幸甚。 ”........”雲中子曰:“賢侯, 貧道今將此兒帶上終南, 以為徒弟;俟賢侯回日, 奉與賢侯。 不知賢侯意下如何?”昌曰:“道者帶去不妨, 只是久後相會, 以何名為證?”道人曰:“雷過現身, 後會時以‘雷震’為名便了。 ”

【90版,《封神榜》雷震子】

今西安市長安區有祝村, 古名:祝賀裡。 相傳周文王朝商, 路過此地, 得子雷震子。 後文王由於崇侯虎告密, 姬昌被商紂囚於羑裡, 並將他的兒子伯夷考殺死烹作肉羹讓他吃, 後來西伯侯姬昌的大臣將許多黃金、美女、馬匹送給紂王, 才將他救出來。 後群臣在武將南宮適、文臣散宜生, 帶領下在此地祝賀文王歸釋, 得名祝村。 路遇雷震子的地方, 就是北村, 後來叫做太子羊村。 雷震子生後奶養於本村北鄰村, 所以此村叫乳家莊。羊村與乳家莊、東祝村交界處,曾經竟然有雷震子墓塚,後被平毀。

西伯侯大將南宮適是今天西安市周至縣竹峪南原人!

《封神演義》第二十回原文:有大將軍南宮適大叫曰:“公子乃西岐之幼主,今進貢與紂王,反遭醢屍之慘。我等主公遭囚羑裡。雖是昏亂,吾等遠有君臣之禮,不肯有負先王;今公子無辜而受屠戮,痛心切骨,君臣之義已絕,綱常之分俱乖。今東南兩路苦戰多年,吾等奉國法以守臣節,今已如此,何不統兩班文武,將傾國之兵,先取五關,殺上朝歌,剿戮昏君,再立明主。正所謂定禍亂而反太平,亦不失為臣之節!”.......

【90版,《封神榜》南宮適】

南宮適,文王四友之一,《論語•微子》中就有:“周有八士:伯達、伯適……”的記載,伯適即南宮適。南宮適作為微邑伯長、周初軍馬大元帥,助武王滅商,南北征戰,東剿西殺,功勳卓著,但始終沒有離開他的封國周至縣竹峪南原這塊領地,死葬南原腳下的二階臺地。南宮適陵墓在今西安市周至縣青化鄉南二廟村北約300米處,陵墓封土高大,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毀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南氏南姓後裔至今流布南原一帶。南宮適後裔,襲其爵位掌握周王室軍旅大權達150年左右,這一時期的南原地區不僅一直是周王朝屯兵的地方,號稱“盩師”。

西伯侯文臣散宜生是今天西安市周至縣尚村人!

《封神演義》第二十回原文:散宜生曰:“公子命刀斧手先將南宮適拿出端門斬了,然後再議大事。”姬發與眾將問曰:“先生為何先斬南將軍?此理何說?使諸將不服。”宜生對諸將言曰:“此等亂臣賊子,陷主君於不義,理當先斬,再議國事。諸公只知披堅執銳,有勇無謀。不知老大王克守臣節,硜硜不貳,雖在羑裡,定無怨言。公等造次胡為,兵未到五關,先陷主公於不義而死,此誠何心。故先斬南宮適,而後再議國是也。”

【90版,《封神榜》散宜生】

散宜生,西周開國功臣。周至縣尚村人,尚村位於陝西省周至縣的東部,為尚村鎮駐地,境內有西周文化層遺址和西漢貴族墓葬群,出土眾多珍貴文物。相傳這裡是西周初期“仗劍在側”、扶助武王的大夫散宜生之故鄉名,古名散村,後書寫為尚村。姬昌受商封為西伯侯時,散宜生不滿商紂的荒淫無道行為,而慕西伯侯賢明,就跑到岐山周原。另有辛甲、太顛、閎夭等一批殷商才子亦投奔西岐,同姬昌一起共同反紂。使周國一時人才濟濟,眾望所歸。當姬昌被紂王囚在羑裡(今河南湯陰)作了囚徒,散宜生與閎夭等人投紂王貪酒色之所好,設法求得有莘氏美女(古莘國在今陝西渭南市合陽縣)、驪戎寶馬(驪戎在今西安市臨潼區)和許多奇珍異寶,通過紂王的寵臣費仲獻給紂王,換得紂王釋放姬昌出獄。

周文王姬昌修建的“靈台”在西安市長安區靈沼街道辦阿底村!

南宮適、散宜生聽文王之訓,頓首叩謝。文王曰:“孤思西岐正南欲造一台,名曰‘靈台’。孤恐木土之工,非諸侯所作,勞傷百姓;然而造此靈台,以應災祥之兆。”散宜生奏曰:“大王造此靈台,既為應災祥而設,乃為西土之民,非為游觀之樂,何為勞民哉。

【長安區平等寺周文王靈台】

周文王靈台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靈沼鄉阿底村南約1公里處,緊靠吳家村,是西周文王徵發奴隸在靈囿之中為他修築的高臺建築物,用於遊觀和觀測天象。春秋《詩經·大雅》中有《靈台》詩一首,詩曰:"經始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人"。漢朝時期《三輔黃圖》中記載;周文王靈囿,在長安縣西四十二裡,灃河西岸,周靈台高兩丈,周回百二十步。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灃水北經靈台西,文王又引水為辟雍、靈沼。而在唐朝《括地志》記載:“”今悉無複處所,惟靈台孤立。可見靈囿、靈沼故跡在唐朝到此時已堙沒已盡,故址難尋了,古靈台面積,比起漢時記載,明顯的縮小了許多。明時,秦藩王在古靈台頂上修建平等寺由僧人維護。現在平等寺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伯侯崇侯虎的崇國在今西安市長安區鄠邑區結合部!

《封神演義》第二十八回原文:話說子牙人馬過府、州、縣、鎮,人人樂業,雞犬不驚,一路上多少父老迎迓。一曰,探馬來報中軍:“兵至崇城。”子牙傳令安營,豎了旗門,結成大寨。子牙升帳,眾將參謁。不題。且說探馬報進崇城。此時崇侯不在崇城,正在朝歌隨朝。城內是侯虎之子崇應彪,聞報大怒,忙升殿點聚將鼓。

【90版,《封神榜》崇侯虎】

殷商時期,天下四大諸侯,率領八百鎮朝覲於商。那四鎮諸侯,乃東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四大諸侯分鎮東西南北四方,各領200小諸侯。北伯侯為崇侯虎,封國崇城。關於崇城,在今西安市長安區、鄠邑區一帶,夏朝時期為“有扈氏”的領地,“有扈氏”不服從夏朝君主夏啟的統治,在鄠邑區甘河一帶戰敗。到了殷商時期,這裡就成為北伯侯崇侯虎“崇國”的地盤,其國都大概在今鄠邑區秦鎮、大王鎮,長安區靈沼、馬王鎮一帶,簡稱“崇城”。《史記·周本紀》"崇侯虎"下《正義》引皇甫謐說:"崇國蓋在豐鎬之間”。西伯侯討伐崇侯虎後在此地做豐邑,建立豐京。《史記周本紀》載,周文王“伐崇侯虎,而作豐邑,自岐下而徙都豐”。

聞太師收黃花山四將的地方在今天長安區、藍田縣一帶的風涼原!

《封神演義》第四十二回原文:眾將請太師上山。聞太師聽說亦喜,隨同眾將上山。眾將請太師上坐,複行參謁。太師亦自溫慰;因問四將:“尊姓?何名?今日幸逢,老夫亦與有榮焉。”鄧忠曰:“此黃花山;俺弟兄四人,結義多年,末將姓鄧,名忠;次名辛環;三名張節;四名陶榮。只因諸侯荒亂,暫借居此山,權且為安身之地,其實皆非末將等本心。”

【90版,《封神榜》辛環】

聞太師在黃花山收鄧忠、辛環、張節、陶榮四將。本地相傳黃花山就是現在西安的風涼原,《遁甲開山圖》曰;驪山之西川中有阜名曰;風涼原,亦雍州之福地,即硯山之陰也。風涼原位于西安市東南,白鹿原,少陵原之間。滻河上游兩大支流,庫峪河和湯峪河中間。呈東南----西北走向,距西安沿滻河逆上約五十華里,其範圍南起西安市藍田縣湯峪鎮和史家寨鄉,北至西安市長安區鳴犢鎮和魏寨鄉大部分地域。風涼原的歷史淵源,可上溯到上古新石器時期,本地傳說,風涼原古名黃花山,商、周交兵之時,聞太師在此處,收辛、張、鄧、陶四將。

截教大仙趙公明是西安市周至縣集賢鎮趙大(待)村人!

《封神演義》第四十七回原文:話說趙公明乘虎提鞭,出營來大呼曰:“著姜尚快來見我!”哪吒聽說,報上篷來:“有一跨虎道者,請師叔答話。”燃燈謂子牙曰:“來者乃峨嵋山羅浮洞趙公明是也,你可見機而作。”子牙領命下篷,乘四不相,左右有哪吒、雷震子、黃天化、楊戩、金、木二吒擁護。

【周至縣趙代村趙公明陵】

趙公明俗名黑虎(封神演義中坐騎黑虎),商代末期人,祖居周至縣集賢鄉趙大瓦子村。自幼家貧,剛直勇敢,時終南山有虎害民,民不安生。公明跋山涉水入深林,找到了黑虎,生擒猛虎,為當地群眾除了禍害。商王傳令要公明從軍為國效力。公明不負君命,從軍英勇作戰,屢建功勳。時適周紂交兵,朝廷加封公明為大將,後又統領三軍,為兵馬大元帥,與周兵交戰,死於沙場。趙公明戰死後被追封為財神聖人,加如意龍虎玄壇真君之神。晉陶潛《搜神後記》載:“趙玄壇,得道於終南山”。元朝、明朝間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均說趙公明終南山人氏。清《周至縣誌》載:“財神趙公明,趙大村人,村中有趙公明墓”。民國十四年(1925)《重修周至縣誌》記載:“財神姓趙名朗字公明,邑東南有趙大村,相傳為元壇神趙元帥故里。” 《周至縣誌:古跡》載,“趙元帥墓,在縣東南三十五裡趙大村。”

聞太師魂斷絕龍嶺的地方就是現在西安市長安區王曲鎮的興隆嶺!

《封神演義》第五十二回原文:話說聞太師行至絕龍嶺,方欲進嶺,見山勢險峻,心下甚是疑惑。猛抬頭,見一道人穿水合道服,認的是終南山玉柱洞雲中子。聞太師慌忙上前問曰:“道兄在此何干?”雲中子曰:“貧道奉燃燈命,在此候兄多時。此處是絕龍嶺,你逢絕地,何不歸降?”

【長安區絕龍嶺太師洞】

西安市長安區南王曲鎮有神禾原,原上有嶺,名曰“興隆嶺”,古名:“絕龍嶺”。相傳此地就是太師聞仲九龍火柱燒死的絕龍嶺。後來人們念及聞太師忠勤王事,哀其湣烈,在絕龍嶺下挖成窯洞,修建太師洞,洞內供奉聞仲太師,四時祭祀。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侵佔東北三省,張學良奉蔣介石不抵抗之命,率軍進入關內抗戰時期張少帥親自在絕龍嶺頂修建公館,距離太師洞不足百米,得知此地為“”絕龍嶺’。心中大為不喜,說這個名字不吉利,正直全民抗戰“絕龍”兩字太為晦氣,隨改“絕龍嶺”為“青龍嶺”。1937年底,胡宗南入陝,移住在青龍嶺“張公館”。自覺其常以“青龍在淵”自居,故又改“青龍嶺”為“興龍嶺”,後胡宗南以西北王自居,又改“興龍嶺”為“興隆嶺”。四舊時,樓倒洞塌,一片狼藉。時至近年,村民逐步修繕,恢復景觀。

周武王定都長安鎬京,就是現在的西安市長安區斗門街道辦鎬京村一代

《封神演義》第一百回原文:且說武王西都長安,武王垂拱而治,海內清平,萬民樂業,天下熙熙皞皞,順帝之則。真一戎衣而天下大定,不遜堯舜之揖讓也。──後武王崩,成王立,周公輔相之,戡定內難,天下複睹太平。自太公開基,周公贊襄,遂成周家八百年基業。

【長安區鎬京村鎬京觀】

西周時代的首都鎬京在今西安市長安區西北斗門鎮鎬京村一代,和豐京一起並稱為"豐鎬兩京",是中國古代最早稱京的都城,作為西周首都沿用近三百年,又稱宗周。《史記·周本紀》,周人自岐下東徙,於灃河西岸作豐邑,灃河東岸做鎬京。《詩·大雅·文王有聲》篇有:"考卜維王,宅是鎬京"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未經授權,不要轉載!

所以此村叫乳家莊。羊村與乳家莊、東祝村交界處,曾經竟然有雷震子墓塚,後被平毀。

西伯侯大將南宮適是今天西安市周至縣竹峪南原人!

《封神演義》第二十回原文:有大將軍南宮適大叫曰:“公子乃西岐之幼主,今進貢與紂王,反遭醢屍之慘。我等主公遭囚羑裡。雖是昏亂,吾等遠有君臣之禮,不肯有負先王;今公子無辜而受屠戮,痛心切骨,君臣之義已絕,綱常之分俱乖。今東南兩路苦戰多年,吾等奉國法以守臣節,今已如此,何不統兩班文武,將傾國之兵,先取五關,殺上朝歌,剿戮昏君,再立明主。正所謂定禍亂而反太平,亦不失為臣之節!”.......

【90版,《封神榜》南宮適】

南宮適,文王四友之一,《論語•微子》中就有:“周有八士:伯達、伯適……”的記載,伯適即南宮適。南宮適作為微邑伯長、周初軍馬大元帥,助武王滅商,南北征戰,東剿西殺,功勳卓著,但始終沒有離開他的封國周至縣竹峪南原這塊領地,死葬南原腳下的二階臺地。南宮適陵墓在今西安市周至縣青化鄉南二廟村北約300米處,陵墓封土高大,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毀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南氏南姓後裔至今流布南原一帶。南宮適後裔,襲其爵位掌握周王室軍旅大權達150年左右,這一時期的南原地區不僅一直是周王朝屯兵的地方,號稱“盩師”。

西伯侯文臣散宜生是今天西安市周至縣尚村人!

《封神演義》第二十回原文:散宜生曰:“公子命刀斧手先將南宮適拿出端門斬了,然後再議大事。”姬發與眾將問曰:“先生為何先斬南將軍?此理何說?使諸將不服。”宜生對諸將言曰:“此等亂臣賊子,陷主君於不義,理當先斬,再議國事。諸公只知披堅執銳,有勇無謀。不知老大王克守臣節,硜硜不貳,雖在羑裡,定無怨言。公等造次胡為,兵未到五關,先陷主公於不義而死,此誠何心。故先斬南宮適,而後再議國是也。”

【90版,《封神榜》散宜生】

散宜生,西周開國功臣。周至縣尚村人,尚村位於陝西省周至縣的東部,為尚村鎮駐地,境內有西周文化層遺址和西漢貴族墓葬群,出土眾多珍貴文物。相傳這裡是西周初期“仗劍在側”、扶助武王的大夫散宜生之故鄉名,古名散村,後書寫為尚村。姬昌受商封為西伯侯時,散宜生不滿商紂的荒淫無道行為,而慕西伯侯賢明,就跑到岐山周原。另有辛甲、太顛、閎夭等一批殷商才子亦投奔西岐,同姬昌一起共同反紂。使周國一時人才濟濟,眾望所歸。當姬昌被紂王囚在羑裡(今河南湯陰)作了囚徒,散宜生與閎夭等人投紂王貪酒色之所好,設法求得有莘氏美女(古莘國在今陝西渭南市合陽縣)、驪戎寶馬(驪戎在今西安市臨潼區)和許多奇珍異寶,通過紂王的寵臣費仲獻給紂王,換得紂王釋放姬昌出獄。

周文王姬昌修建的“靈台”在西安市長安區靈沼街道辦阿底村!

南宮適、散宜生聽文王之訓,頓首叩謝。文王曰:“孤思西岐正南欲造一台,名曰‘靈台’。孤恐木土之工,非諸侯所作,勞傷百姓;然而造此靈台,以應災祥之兆。”散宜生奏曰:“大王造此靈台,既為應災祥而設,乃為西土之民,非為游觀之樂,何為勞民哉。

【長安區平等寺周文王靈台】

周文王靈台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靈沼鄉阿底村南約1公里處,緊靠吳家村,是西周文王徵發奴隸在靈囿之中為他修築的高臺建築物,用於遊觀和觀測天象。春秋《詩經·大雅》中有《靈台》詩一首,詩曰:"經始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人"。漢朝時期《三輔黃圖》中記載;周文王靈囿,在長安縣西四十二裡,灃河西岸,周靈台高兩丈,周回百二十步。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灃水北經靈台西,文王又引水為辟雍、靈沼。而在唐朝《括地志》記載:“”今悉無複處所,惟靈台孤立。可見靈囿、靈沼故跡在唐朝到此時已堙沒已盡,故址難尋了,古靈台面積,比起漢時記載,明顯的縮小了許多。明時,秦藩王在古靈台頂上修建平等寺由僧人維護。現在平等寺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伯侯崇侯虎的崇國在今西安市長安區鄠邑區結合部!

《封神演義》第二十八回原文:話說子牙人馬過府、州、縣、鎮,人人樂業,雞犬不驚,一路上多少父老迎迓。一曰,探馬來報中軍:“兵至崇城。”子牙傳令安營,豎了旗門,結成大寨。子牙升帳,眾將參謁。不題。且說探馬報進崇城。此時崇侯不在崇城,正在朝歌隨朝。城內是侯虎之子崇應彪,聞報大怒,忙升殿點聚將鼓。

【90版,《封神榜》崇侯虎】

殷商時期,天下四大諸侯,率領八百鎮朝覲於商。那四鎮諸侯,乃東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四大諸侯分鎮東西南北四方,各領200小諸侯。北伯侯為崇侯虎,封國崇城。關於崇城,在今西安市長安區、鄠邑區一帶,夏朝時期為“有扈氏”的領地,“有扈氏”不服從夏朝君主夏啟的統治,在鄠邑區甘河一帶戰敗。到了殷商時期,這裡就成為北伯侯崇侯虎“崇國”的地盤,其國都大概在今鄠邑區秦鎮、大王鎮,長安區靈沼、馬王鎮一帶,簡稱“崇城”。《史記·周本紀》"崇侯虎"下《正義》引皇甫謐說:"崇國蓋在豐鎬之間”。西伯侯討伐崇侯虎後在此地做豐邑,建立豐京。《史記周本紀》載,周文王“伐崇侯虎,而作豐邑,自岐下而徙都豐”。

聞太師收黃花山四將的地方在今天長安區、藍田縣一帶的風涼原!

《封神演義》第四十二回原文:眾將請太師上山。聞太師聽說亦喜,隨同眾將上山。眾將請太師上坐,複行參謁。太師亦自溫慰;因問四將:“尊姓?何名?今日幸逢,老夫亦與有榮焉。”鄧忠曰:“此黃花山;俺弟兄四人,結義多年,末將姓鄧,名忠;次名辛環;三名張節;四名陶榮。只因諸侯荒亂,暫借居此山,權且為安身之地,其實皆非末將等本心。”

【90版,《封神榜》辛環】

聞太師在黃花山收鄧忠、辛環、張節、陶榮四將。本地相傳黃花山就是現在西安的風涼原,《遁甲開山圖》曰;驪山之西川中有阜名曰;風涼原,亦雍州之福地,即硯山之陰也。風涼原位于西安市東南,白鹿原,少陵原之間。滻河上游兩大支流,庫峪河和湯峪河中間。呈東南----西北走向,距西安沿滻河逆上約五十華里,其範圍南起西安市藍田縣湯峪鎮和史家寨鄉,北至西安市長安區鳴犢鎮和魏寨鄉大部分地域。風涼原的歷史淵源,可上溯到上古新石器時期,本地傳說,風涼原古名黃花山,商、周交兵之時,聞太師在此處,收辛、張、鄧、陶四將。

截教大仙趙公明是西安市周至縣集賢鎮趙大(待)村人!

《封神演義》第四十七回原文:話說趙公明乘虎提鞭,出營來大呼曰:“著姜尚快來見我!”哪吒聽說,報上篷來:“有一跨虎道者,請師叔答話。”燃燈謂子牙曰:“來者乃峨嵋山羅浮洞趙公明是也,你可見機而作。”子牙領命下篷,乘四不相,左右有哪吒、雷震子、黃天化、楊戩、金、木二吒擁護。

【周至縣趙代村趙公明陵】

趙公明俗名黑虎(封神演義中坐騎黑虎),商代末期人,祖居周至縣集賢鄉趙大瓦子村。自幼家貧,剛直勇敢,時終南山有虎害民,民不安生。公明跋山涉水入深林,找到了黑虎,生擒猛虎,為當地群眾除了禍害。商王傳令要公明從軍為國效力。公明不負君命,從軍英勇作戰,屢建功勳。時適周紂交兵,朝廷加封公明為大將,後又統領三軍,為兵馬大元帥,與周兵交戰,死於沙場。趙公明戰死後被追封為財神聖人,加如意龍虎玄壇真君之神。晉陶潛《搜神後記》載:“趙玄壇,得道於終南山”。元朝、明朝間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均說趙公明終南山人氏。清《周至縣誌》載:“財神趙公明,趙大村人,村中有趙公明墓”。民國十四年(1925)《重修周至縣誌》記載:“財神姓趙名朗字公明,邑東南有趙大村,相傳為元壇神趙元帥故里。” 《周至縣誌:古跡》載,“趙元帥墓,在縣東南三十五裡趙大村。”

聞太師魂斷絕龍嶺的地方就是現在西安市長安區王曲鎮的興隆嶺!

《封神演義》第五十二回原文:話說聞太師行至絕龍嶺,方欲進嶺,見山勢險峻,心下甚是疑惑。猛抬頭,見一道人穿水合道服,認的是終南山玉柱洞雲中子。聞太師慌忙上前問曰:“道兄在此何干?”雲中子曰:“貧道奉燃燈命,在此候兄多時。此處是絕龍嶺,你逢絕地,何不歸降?”

【長安區絕龍嶺太師洞】

西安市長安區南王曲鎮有神禾原,原上有嶺,名曰“興隆嶺”,古名:“絕龍嶺”。相傳此地就是太師聞仲九龍火柱燒死的絕龍嶺。後來人們念及聞太師忠勤王事,哀其湣烈,在絕龍嶺下挖成窯洞,修建太師洞,洞內供奉聞仲太師,四時祭祀。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侵佔東北三省,張學良奉蔣介石不抵抗之命,率軍進入關內抗戰時期張少帥親自在絕龍嶺頂修建公館,距離太師洞不足百米,得知此地為“”絕龍嶺’。心中大為不喜,說這個名字不吉利,正直全民抗戰“絕龍”兩字太為晦氣,隨改“絕龍嶺”為“青龍嶺”。1937年底,胡宗南入陝,移住在青龍嶺“張公館”。自覺其常以“青龍在淵”自居,故又改“青龍嶺”為“興龍嶺”,後胡宗南以西北王自居,又改“興龍嶺”為“興隆嶺”。四舊時,樓倒洞塌,一片狼藉。時至近年,村民逐步修繕,恢復景觀。

周武王定都長安鎬京,就是現在的西安市長安區斗門街道辦鎬京村一代

《封神演義》第一百回原文:且說武王西都長安,武王垂拱而治,海內清平,萬民樂業,天下熙熙皞皞,順帝之則。真一戎衣而天下大定,不遜堯舜之揖讓也。──後武王崩,成王立,周公輔相之,戡定內難,天下複睹太平。自太公開基,周公贊襄,遂成周家八百年基業。

【長安區鎬京村鎬京觀】

西周時代的首都鎬京在今西安市長安區西北斗門鎮鎬京村一代,和豐京一起並稱為"豐鎬兩京",是中國古代最早稱京的都城,作為西周首都沿用近三百年,又稱宗周。《史記·周本紀》,周人自岐下東徙,於灃河西岸作豐邑,灃河東岸做鎬京。《詩·大雅·文王有聲》篇有:"考卜維王,宅是鎬京"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未經授權,不要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