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魏代漢實則皇帝年齡太小,不信看看趙匡胤

在曹操取得北方後,政治地位日益增加。 在接獻帝都許後,借皇帝之名,自封丞相, 行治理國家的權利。 平定中原後, 接著被封為司空, 做了“三公”。

有趣的是, 之前做三公的人, 像王允、楊彪, 基本皆死於非命, 就好像遇整十年(1900、1920、1940、1960)就任的美國都是被刺殺死的, 成了一個被詛咒的位子。 到了曹操之後, 做三公的人照樣享得天年。 書歸正傳, 曹操做了丞相、當了三公, 又想位列王侯, 獻帝只好依他封其為魏王。

但終究曹操還是沒當上皇帝, 到死也就是個“魏王”, 而不是“魏武帝”。

不稱帝實則是曹操最奸詐之舉!

那麼, 曹操是沒能力當嗎?還是他害怕?再或者是他對皇位根本不屑一顧?今天我們來給大家進行分析。

那麼, 筆者就先來拋出結論:不稱帝, 其實是曹操一生中最奸詐的舉動。

漢獻帝劉協這一生, 過得也是十分窩囊, 先是董卓擅權, 後是曹操當國, 他只是一個傀儡, 見到董卓也好, 見到曹操也好, 都如芒刺在背, 戰慄不安的。

但話說回來, 他若無董卓, 當不上皇帝, 若無曹操, 說不定他被那幾個兵匪頭子李傕、郭汜之流, 結果了性命, 也有可能的。 可是, 江山坐穩了, 大權旁落, 便不甘心做一個符號式的統治者, 成為曹操手下的一個高級俘虜了。

於是, 便要搞復辟了, 這也是歷史上所有失去王位和虛有王位的人, 忍不住要嘗試的一種危險遊戲。

即便有了玉帶詔這種情況, 曹操還是讓漢獻帝維持著皇帝的基本體面。

能屈能伸, 曹操其實忍漢獻帝很久了。

曹操容忍獻帝一個最明顯的表現是:容許獻帝恢復了“交戟叉頸而前”的舊制。

這個東漢舊制是針對握有重兵的權臣, 他們面見天子時, 必須由衛兵長戟交叉架於脖頸之上。 這個制度不只是對曹操威嚴的嚴重損害, 甚至可能威脅其生命, 被獻帝趁機奪權。 曹操並沒有反對此項措施,

但他不再朝見天子了。

曹操進行四方征戰, 也是打的漢獻帝的旗號。 用曹操自己的說法, 即所謂的“奉辭伐罪”, 按當時諸侯的看法, 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不管怎麼說, 曹操也沒公開說誰被我看不順眼, 我就打誰。 曹操滅呂布, 滅袁術, 滅袁紹, 征張繡, 征張魯、征馬超等,莫不如是。曹操下半生與劉備、孫權糾纏十幾年,也是如出一轍,只是未竟全功。在東漢朝庭之上,基本上是曹操的一言堂,甚至天子也沒說話的機會。

其實此時的曹操稱不稱帝只是一個名號的問題,天子的詔令由他口授,官員的任命由他授意,朝廷的政策由他決定,他是以丞相的名義做皇帝的事,曹操已經成為事實上的皇帝,何必去計較“皇帝”這個稱號呢?

漢獻帝劉協倒有“皇帝”的名號,可又有什麼用呢?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皇帝實在太小了!

總是會聽到別人說曹操做權臣是因為漢室不可輔,其實真正的原因就是皇帝年齡太小了!

董卓之後,獻帝的年齡還是很小的。這時候落到曹操手上,曹操可以選擇做大忠臣和權臣的,但是曹操還是選擇了做權臣,因為皇帝年齡小。不過,當小皇帝的權臣可真是要隨時被挖墳掘墓的,因為你對他好,他也不知道你對他有多好,長大後反而還覺得你礙事。

不信,看看後來的張居正,萬曆皇帝小時候對張居正還是以師禮對待的,後來張居正一死就清算了,何況前面還有個霍光,曹操有先見之明所以做權臣,鋪場給兒子篡位。

其實說到了這裡,大家可能就都會理解了另外兩名在三國時期才智超群的人,那便是司馬懿和諸葛亮。

直到宋代,這個“不成文”的慣例依然流行,比如趙匡胤和柴榮。

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在周世宗柴榮在位的時候對柴家忠心不二,那時柴榮還是年輕力壯而且還是個英明的君主,可是柴榮一死趙匡胤就反了就是因為繼位的皇帝年齡太小,大臣們如果功勞太大將來恐怕就會成為下一個霍光,掌握軍權的趙匡胤只好反了。

通常人到了晚年,慢慢地失去自我感覺,便要糊塗昏聵,貪大樹功,倒行逆施,期求不朽,終於走到自己的對立面去,這是一點也不奇怪的事。

所以,孫權拍他馬屁,要他即位承大統,他一笑拒之。一直保持清醒到最後一刻,確實是不容易的。

雖然曹操當時的策略在我們今人眼裡其實是件很正常的事,但論起這個策略的鼻祖,那還真得是曹操了。

最後,還是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來作為結尾: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征張魯、征馬超等,莫不如是。曹操下半生與劉備、孫權糾纏十幾年,也是如出一轍,只是未竟全功。在東漢朝庭之上,基本上是曹操的一言堂,甚至天子也沒說話的機會。

其實此時的曹操稱不稱帝只是一個名號的問題,天子的詔令由他口授,官員的任命由他授意,朝廷的政策由他決定,他是以丞相的名義做皇帝的事,曹操已經成為事實上的皇帝,何必去計較“皇帝”這個稱號呢?

漢獻帝劉協倒有“皇帝”的名號,可又有什麼用呢?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皇帝實在太小了!

總是會聽到別人說曹操做權臣是因為漢室不可輔,其實真正的原因就是皇帝年齡太小了!

董卓之後,獻帝的年齡還是很小的。這時候落到曹操手上,曹操可以選擇做大忠臣和權臣的,但是曹操還是選擇了做權臣,因為皇帝年齡小。不過,當小皇帝的權臣可真是要隨時被挖墳掘墓的,因為你對他好,他也不知道你對他有多好,長大後反而還覺得你礙事。

不信,看看後來的張居正,萬曆皇帝小時候對張居正還是以師禮對待的,後來張居正一死就清算了,何況前面還有個霍光,曹操有先見之明所以做權臣,鋪場給兒子篡位。

其實說到了這裡,大家可能就都會理解了另外兩名在三國時期才智超群的人,那便是司馬懿和諸葛亮。

直到宋代,這個“不成文”的慣例依然流行,比如趙匡胤和柴榮。

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在周世宗柴榮在位的時候對柴家忠心不二,那時柴榮還是年輕力壯而且還是個英明的君主,可是柴榮一死趙匡胤就反了就是因為繼位的皇帝年齡太小,大臣們如果功勞太大將來恐怕就會成為下一個霍光,掌握軍權的趙匡胤只好反了。

通常人到了晚年,慢慢地失去自我感覺,便要糊塗昏聵,貪大樹功,倒行逆施,期求不朽,終於走到自己的對立面去,這是一點也不奇怪的事。

所以,孫權拍他馬屁,要他即位承大統,他一笑拒之。一直保持清醒到最後一刻,確實是不容易的。

雖然曹操當時的策略在我們今人眼裡其實是件很正常的事,但論起這個策略的鼻祖,那還真得是曹操了。

最後,還是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來作為結尾: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