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新父母第一關,重症黃疸早識別!險

熊寶出生3天了, 今天露個臉和大家打個招呼, 雖然人家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的啦~~~

叨叨G:寶寶長得很好很可愛, 只是我怎麼看著小臉好像有點黃啊?是拍照光線問題還是新生兒黃疸?建議帶寶寶到醫院檢查一下。

叨叨G, 你這麼一說, 我仔細看了一下, 好像寶寶皮膚確實是有點黃, 特別是眼白看起來很黃, 這個要去醫院檢查嗎?

我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了膽紅素水準, 醫生明確說是病理性黃疸,

需要住院治療。 寶寶要住在保溫箱照藍光退黃疸, 醫生還說如果黃疸繼續上升的話還有可能需要換血治療, 這幾天暫時不能回家, 孩兒媽很害怕也非常擔心寶寶......

叨叨G:

告訴她不用太過擔心, 醫生會照顧好寶寶的。 一般這種情況及時治療處理, 大多不會有問題的。

黃疸要去醫院檢查嗎?聽說很多寶寶出生後都會出現皮膚黃的, 不是很正常的現象嗎?是不是會自己退的?是不是母乳性的黃疸?

今天叨叨G請來好朋友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 兒科主治醫師 朱偉給大家分享一下大家最關心的新生兒黃疸知識。 歡迎!

如果你的身邊有快生的和已經生完寶寶的朋友, 還請分享給她們看看哦~!

內容較多, 沒時間的爸媽可以先收下後閱讀

1

新生兒黃疸常見, 但不代表就正常

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現象, 正常情況下足月兒約有80%肉眼可見黃疸, 新生兒出現黃疸, 應辨別是正常情況下的生理性黃疸還是不正常情況下的病理性黃疸。

大部分黃疸可自然消退, 但極少數患兒可出現嚴重的高膽紅素血症甚至引起膽紅素腦病, 導致神經損害, 聽力異常, 甚至引起死亡。

很多家長對黃疸的危害認識不足, 重視不夠, 缺乏足夠的常識, 自己家的孩子, 怎麼看都覺得越來越好看, 對孩子皮膚發黃, 出現“漸變色”也完全沒有意識到有什麼不對,

甚至往往是在寶寶出現嗜睡、拒乳、驚厥等表現時候才來就診。

以朱醫生所在的醫院為例, 在我工作的這10年間, 也診治了一些重症高膽紅素血症導致膽紅素腦病需要換血治療的患兒, 有些是在偏遠地區當地醫院處理不了轉診來的, 不幸的是他們就診實在太遲, 有幾個寶貝雖然我們盡力搶救, 但是依然留下不可挽回的後遺症, 其實如果他們早一點就診, 結局會完全不同, 父母一時的疏忽大意, 影響的是自己和孩子的一生, 讓朱醫生覺得異常痛心。

對新生兒黃疸進行適時、有效、安全、經濟的干預, 既能大大避免膽紅素腦病發生, 又能減少不必要的治療, 在這個問題上, 單靠醫生努力是不夠的, 父母們如能早期識別且儘快帶寶寶就醫, 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新生兒黃疸是什麼?

新生兒黃疸指皮膚、黏膜和鞏膜黃染的臨床現象,黃疸主要是由於血膽紅素濃度增高引起。

變黃先是從頭部開始,一般輕者限於面部、鞏膜(眼白)黃染,然後向下延至胸部、腹部和下肢。一般來說如果胸部和腹部皮膚發黃,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3

生理性黃疸需要治療嗎?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特點所致,除外各種病理因素的黃疸,其特點如下:一般情況良好;足月兒生後2-3天出現黃疸,4-5天達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消退較慢,可延長到2-4周;

膽紅素數值:

足月兒不超過220.6umol/l(12.9mg/dl),

早產兒不超過256.5umol/l(15mg/dl);

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一般足月兒約2周,早產兒約4周可自行消退,正常餵養即可,提倡純母乳餵養,天氣許可情況下可適當戶外活動曬曬太陽(但避免太陽直曬暴曬)。

4

什麼是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要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1. 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2. 膽紅素數值 : 足月兒超過220.6umol/l(12.9mg/dl),早產兒超過256.5umol/l(15mg/dl);

3. 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未消退;判斷標準還包含膽紅素每日上升高度,由專業醫生進行,在此不做具體介紹;

出現上述三點之一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常見原因有:

溶血:如母親和新生兒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蠶豆病即G-6PD缺乏症引起的溶血;頭顱血腫等引起的血管外溶血;嚴重感染如宮內感染導致的黃疸;先天畸形如先天性膽管閉鎖,還有一些遺傳代謝病等。

叨叨G小提醒

ABO溶血多見於O型血母親所生的A或B型血新生兒,如果寶寶出生時有窒息、缺氧,出生後有頭皮血腫的寶寶需要格外注意,早產兒也需要格外注意黃疸進展哦

病理性黃疸難以自行消退,為了避免膽紅素進一步升高引起膽紅素腦病,大多需要住院進一步檢查,查找病因和相應治療。

5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主要表現為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出現黃疸,足月寶寶多見,黃疸出現在生理性黃疸發生的時間範圍內,峰值可高於生理性黃疸,消退時間可晚于生理性黃疸,一般情況良好,吃奶好,糞便色黃,尿色不黃,不影響生長發育,肝功能正常,無肝病及溶血表現。

可分為早髮型和晚髮型。早髮型母乳性黃疸在生後2-3天出現,4-7天達到高峰,晚髮型母乳性黃疸在生後6-7天出現,生後2-3周達到高峰,可持續6-12周(2月~3個月)才消退。

因為母乳性黃疸是排除性診斷,沒有非常有效的客觀檢查指標確診,需要除外其他可能的病因,雖然黃疸有可能持續6到12周消退,但是正常足月兒生理性黃疸2周消退,早產兒4周消退,超過這個期限未消退的黃疸,最好還是帶寶寶就醫,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其主要特點包括:

足月兒多見,純母乳餵養或以母乳餵養為主的新生兒;

一般狀況好,生長發育正常;

黃疸出現在生理性黃疸期,或超過生理性黃疸期仍有黃疸;

停母乳1-3天黃疸消退明顯,血膽紅素迅速下降30%-50%左右。

以前有學者主張黃疸時應終止母乳餵養,現在國內多數學者認為,早髮型母乳性黃疸應鼓勵少量多次餵養母乳,餵奶最好每日10次以上,保證足夠的乳量及能量的攝入。應避免錯誤地喂葡萄糖水,這會使哺乳次數減少,不利於乳汁的分泌。如膽紅素超過生理性黃疸範圍,應予以干預,可繼續母乳餵養,同時進行光療。

(叨叨G 注:如果寶寶不存在脫水,不需要給寶寶額外補充水分或葡萄糖水,這樣的做法對退黃沒有任何好處,還會降低母乳餵養的成功率。)

晚髮型母乳性黃疸如血膽紅素未超過256.5umol/l(15mg/dl),可繼續母乳餵養,如血膽紅素超過256.5umol/l(15mg/dl),需停母乳2-3天觀察,同時進行光療,在停母乳期間,母親需定時吸奶。

這裡需要再次強調指出,即使考慮母乳性黃疸,如果膽紅素水準超過一定數值,也是需要干預治療,比如光療。

6

什麼是膽紅素腦病?

膽紅素腦病是指由於膽紅素毒性所致的腦基底節和不同腦幹核損傷的中樞神經系統表現,多發生於黃疸較嚴重的患兒,全身皮膚黏膜重度黃染,血膽紅素超過342.2umol/l(20mg/dl),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永久性的大腦損傷甚至死亡。

急性膽紅素腦病多見於出生後1周內,可表現為:反應低下、嗜睡、活動減少、吸吮弱、哭聲高調、拒乳、呼吸不規則、呼吸困難、驚厥、發熱、角弓反張;嚴重者可死亡。

存活下來的患兒逐漸演變為慢性膽紅素腦病即核黃疸,核黃疸後遺症常見的有:運動障礙如手足徐動;聽力異常,嚴重者耳聾;眼球運動障礙;牙釉質發育異常;同時還可引起多個系統神經功能障礙如認知、學習障礙等。

7

光照療法有什麼副作用嗎?

病理性的新生兒黃疸需要治療,治療的目的是防止膽紅素進一步升高,減少膽紅素腦病的危險性。

臨床使用最普遍的是光照療法。全球近50年的臨床經驗證實了光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光照療法原理是在特定波長的藍光作用下把膽紅素轉變為水溶性的代謝產物,經膽汁或尿排出體外。把寶寶放在光療箱內,脫去衣服裸露皮膚,眼罩遮蓋住眼睛,尿布遮蓋生殖器。

根據國內外近50年的應用結果,光療相當安全,雖有副作用,但一般並無危險。副作用可能有發熱、腹瀉、皮疹、青銅症等,大多不嚴重,醫生會根據情況及時處理,其中臨床最常見的是皮疹,停光療後會逐漸消失。

多數黃疸是在寶寶出生後3天才開始,而很多醫院足月順產的媽媽分娩3天后就帶寶寶出院了,所以很多寶寶都是在出院後才開始出現黃疸或是黃疸逐漸加重的。

這時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如黃疸有逐漸加重的趨勢,特別是胸腹部已出現明顯黃染,需去醫院檢查膽紅素水準,防止貽誤病情。

皮膚輕微黃染不需特殊治療的寶寶,提倡純母乳餵養,平時可多帶寶寶去戶外遛彎,雖然靠曬太陽退黃效果沒那麼明顯,但即便是為了寶寶接受空氣浴也是不錯的。(過於炎熱和正午暴曬環境都不適合寶寶哦,舒適度也以大人感到舒適和不刺眼為准,避免光線太強刺激寶寶眼睛。)

本文作者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兒科主治醫師 朱偉

參考資料:《實用新生兒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4版,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主編。

想和我互動?歡迎在下麵勾搭......

想看更多育兒內容 :

回復相應關鍵字獲得更多育兒知識

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新生兒黃疸是什麼?

新生兒黃疸指皮膚、黏膜和鞏膜黃染的臨床現象,黃疸主要是由於血膽紅素濃度增高引起。

變黃先是從頭部開始,一般輕者限於面部、鞏膜(眼白)黃染,然後向下延至胸部、腹部和下肢。一般來說如果胸部和腹部皮膚發黃,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3

生理性黃疸需要治療嗎?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特點所致,除外各種病理因素的黃疸,其特點如下:一般情況良好;足月兒生後2-3天出現黃疸,4-5天達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消退較慢,可延長到2-4周;

膽紅素數值:

足月兒不超過220.6umol/l(12.9mg/dl),

早產兒不超過256.5umol/l(15mg/dl);

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一般足月兒約2周,早產兒約4周可自行消退,正常餵養即可,提倡純母乳餵養,天氣許可情況下可適當戶外活動曬曬太陽(但避免太陽直曬暴曬)。

4

什麼是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要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1. 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2. 膽紅素數值 : 足月兒超過220.6umol/l(12.9mg/dl),早產兒超過256.5umol/l(15mg/dl);

3. 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未消退;判斷標準還包含膽紅素每日上升高度,由專業醫生進行,在此不做具體介紹;

出現上述三點之一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常見原因有:

溶血:如母親和新生兒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蠶豆病即G-6PD缺乏症引起的溶血;頭顱血腫等引起的血管外溶血;嚴重感染如宮內感染導致的黃疸;先天畸形如先天性膽管閉鎖,還有一些遺傳代謝病等。

叨叨G小提醒

ABO溶血多見於O型血母親所生的A或B型血新生兒,如果寶寶出生時有窒息、缺氧,出生後有頭皮血腫的寶寶需要格外注意,早產兒也需要格外注意黃疸進展哦

病理性黃疸難以自行消退,為了避免膽紅素進一步升高引起膽紅素腦病,大多需要住院進一步檢查,查找病因和相應治療。

5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主要表現為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出現黃疸,足月寶寶多見,黃疸出現在生理性黃疸發生的時間範圍內,峰值可高於生理性黃疸,消退時間可晚于生理性黃疸,一般情況良好,吃奶好,糞便色黃,尿色不黃,不影響生長發育,肝功能正常,無肝病及溶血表現。

可分為早髮型和晚髮型。早髮型母乳性黃疸在生後2-3天出現,4-7天達到高峰,晚髮型母乳性黃疸在生後6-7天出現,生後2-3周達到高峰,可持續6-12周(2月~3個月)才消退。

因為母乳性黃疸是排除性診斷,沒有非常有效的客觀檢查指標確診,需要除外其他可能的病因,雖然黃疸有可能持續6到12周消退,但是正常足月兒生理性黃疸2周消退,早產兒4周消退,超過這個期限未消退的黃疸,最好還是帶寶寶就醫,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其主要特點包括:

足月兒多見,純母乳餵養或以母乳餵養為主的新生兒;

一般狀況好,生長發育正常;

黃疸出現在生理性黃疸期,或超過生理性黃疸期仍有黃疸;

停母乳1-3天黃疸消退明顯,血膽紅素迅速下降30%-50%左右。

以前有學者主張黃疸時應終止母乳餵養,現在國內多數學者認為,早髮型母乳性黃疸應鼓勵少量多次餵養母乳,餵奶最好每日10次以上,保證足夠的乳量及能量的攝入。應避免錯誤地喂葡萄糖水,這會使哺乳次數減少,不利於乳汁的分泌。如膽紅素超過生理性黃疸範圍,應予以干預,可繼續母乳餵養,同時進行光療。

(叨叨G 注:如果寶寶不存在脫水,不需要給寶寶額外補充水分或葡萄糖水,這樣的做法對退黃沒有任何好處,還會降低母乳餵養的成功率。)

晚髮型母乳性黃疸如血膽紅素未超過256.5umol/l(15mg/dl),可繼續母乳餵養,如血膽紅素超過256.5umol/l(15mg/dl),需停母乳2-3天觀察,同時進行光療,在停母乳期間,母親需定時吸奶。

這裡需要再次強調指出,即使考慮母乳性黃疸,如果膽紅素水準超過一定數值,也是需要干預治療,比如光療。

6

什麼是膽紅素腦病?

膽紅素腦病是指由於膽紅素毒性所致的腦基底節和不同腦幹核損傷的中樞神經系統表現,多發生於黃疸較嚴重的患兒,全身皮膚黏膜重度黃染,血膽紅素超過342.2umol/l(20mg/dl),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永久性的大腦損傷甚至死亡。

急性膽紅素腦病多見於出生後1周內,可表現為:反應低下、嗜睡、活動減少、吸吮弱、哭聲高調、拒乳、呼吸不規則、呼吸困難、驚厥、發熱、角弓反張;嚴重者可死亡。

存活下來的患兒逐漸演變為慢性膽紅素腦病即核黃疸,核黃疸後遺症常見的有:運動障礙如手足徐動;聽力異常,嚴重者耳聾;眼球運動障礙;牙釉質發育異常;同時還可引起多個系統神經功能障礙如認知、學習障礙等。

7

光照療法有什麼副作用嗎?

病理性的新生兒黃疸需要治療,治療的目的是防止膽紅素進一步升高,減少膽紅素腦病的危險性。

臨床使用最普遍的是光照療法。全球近50年的臨床經驗證實了光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光照療法原理是在特定波長的藍光作用下把膽紅素轉變為水溶性的代謝產物,經膽汁或尿排出體外。把寶寶放在光療箱內,脫去衣服裸露皮膚,眼罩遮蓋住眼睛,尿布遮蓋生殖器。

根據國內外近50年的應用結果,光療相當安全,雖有副作用,但一般並無危險。副作用可能有發熱、腹瀉、皮疹、青銅症等,大多不嚴重,醫生會根據情況及時處理,其中臨床最常見的是皮疹,停光療後會逐漸消失。

多數黃疸是在寶寶出生後3天才開始,而很多醫院足月順產的媽媽分娩3天后就帶寶寶出院了,所以很多寶寶都是在出院後才開始出現黃疸或是黃疸逐漸加重的。

這時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如黃疸有逐漸加重的趨勢,特別是胸腹部已出現明顯黃染,需去醫院檢查膽紅素水準,防止貽誤病情。

皮膚輕微黃染不需特殊治療的寶寶,提倡純母乳餵養,平時可多帶寶寶去戶外遛彎,雖然靠曬太陽退黃效果沒那麼明顯,但即便是為了寶寶接受空氣浴也是不錯的。(過於炎熱和正午暴曬環境都不適合寶寶哦,舒適度也以大人感到舒適和不刺眼為准,避免光線太強刺激寶寶眼睛。)

本文作者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兒科主治醫師 朱偉

參考資料:《實用新生兒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4版,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主編。

想和我互動?歡迎在下麵勾搭......

想看更多育兒內容 :

回復相應關鍵字獲得更多育兒知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