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同樣進行艱苦行軍,國民黨叫苦不迭,解放軍卻很少有人埋怨,原因看這裡

(電影《彭大將軍》)

西北戰場上, 胡宗南部隊整天被牽著鼻子東奔西跑, 他們幾乎去過陝北的每個角落, 有的地方還到過三四趟,

官兵們為此怨聲載道, 叫苦不迭。

其實若單論跑的路, 解放軍比他們更多, 不單單是多, 還要快, 否則就無法確保在運動中殲敵。 可是在這種情況下, 卻很少有士兵埋怨, 其中比較重要的一條就是官兵一致精神。

某次行軍, 一名領導幹部騎著馬, 揮動著鞭子, 朝士兵們不停喊:“跟上!跟上!快跟上!”

彭德懷見到這一情景後很不滿意。 行軍途中不好把部隊叫停, 等到了休息地點, 他便把幹部們找來談話, 說:“帶兵的人, 都是從當兵的過來的嘛!應該懂得愛兵嘛!不愛兵, 我們那幾年的兵不是白當啦?那還能當好一個帶兵的人嗎?”

說到這裡, 他提高了聲音:“我今天給你們把話說破了, 我們中間的個別同志就是不懂得愛兵!”

(電影《彭大將軍》)

接著, 彭德懷繪聲繪色地把“快跟上”的場景描述了一下, 最後他說:“我看, 這位同志應該和他的兵換個位置, 讓他的兵騎馬奔跑, 催他‘快跟上’, 看他是否能跟上, 看他又有何感想?”

談話結束, 包括“快跟上”的那位幹部在內, 都放棄騎馬, 和士兵一樣自覺地練起了“飛毛腿”。

西北部隊中逐漸開始流行一種說法:自己有一雙“飛毛腿”, 催促士兵快速行軍才有發言權, 也才能在沒有馬騎的時候, 行起軍來不掉隊。

彭德懷時年已近五十, 他自己當然不可能再像年輕時候那樣跟士兵一道徒步行軍。 因責任所系, 主要指揮機構的人員也大多可以騎馬, 但在彭德懷的管束下, 大家仍舊不敢有一點懈怠。

三戰三捷後, 部隊在大熱天連續行軍, 走得人困馬乏。 臨時休息時, 野司領導和機關的一些幹部也打算休息一會兒, 彭德懷就當場發了火:“戰士們背著幾十斤重的東西步行, 他們應該休息。 我們是騎馬的, 為什麼讓我們騎馬?是為了減少行軍的疲勞, 到了一個地方馬上就能展開工作。 ”

他板著臉, 背著手,

一邊說一邊來回踱步:“光顧睡覺, 敵人這會兒也睡覺了嗎?我們不立即進行工作, 敵人搞什麼鬼也不清楚, 部隊有什麼情況也不知道, 這哪像個打仗的樣子!”

(電影《彭大將軍》)

自此以後, 部隊行軍每到一地, 野司各科便忙開了, 大家掛地圖的掛地圖, 架電臺的架電臺,

聯絡部隊的聯絡部隊, 總之沒一個人閑著或躲著。

六月十六日, 西北野戰兵團攻佔隴東的環縣, 守敵奪路突圍。 野戰部隊跟在後面一口氣追了一百多裡, 被追上的國民黨官兵一個個累得面如土色, 口吐白沫, 像死人一樣躺在地上, 束手就擒。

彭德懷很是高興, 他樂呵呵地讚揚參戰部隊:“你們靠兩條腿追垮敵人, 是名符其實的‘飛毛腿’!”

兩條腿跑出了差距, 胡部就此陷入“大部隊打不上, 小部隊被吃掉”的窘境。 胡宗南只得暫時把主力縮集一團, 一邊進行補充, 一邊繼續搜尋西北野戰兵團主力的蹤跡。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彭大將軍》)

實體書《彭大將軍》已出版上市。

彭大將軍 ¥27.5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