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放過孩子!

多少傷害, 以愛之名。

對一個孩子最殘忍的事莫過於把他送到一所富家子弟的學校中去。 一個意識到貧窮的孩子由於虛榮而感到痛苦, 是成人所不能想像的。

——奧威爾《1984》

奧威爾所說的這種最殘忍的事, 被湖南衛視精心設計成一個熱播的真人秀節目, 叫《變形計》。

還是幾年前, 我偶然在電視上看了幾期《變形計》, 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當時五味雜陳的心情。 心疼節目中的農村孩子, 厭惡那些城裡小混混的嘴臉, 對節目為了追求收視率沒有底線的各種做法尤其感到憤怒和痛心。 看這個節目, 對我真是巨大的折磨。

這檔節目從2006年開播, 取得相當高的收視率, 但也爭議不斷, 幾度停播。 本以為它早已進入垃圾堆, 但最近聽說, 它又在芒果TV網複播了。 沒有在衛視播出, 可能是出於對公眾意見的尊重或妥協;但它最終還是在網路上復活, 展現出的堅韌令人生畏。

《變形計》安排一個城市孩子和一個偏遠山區的農村孩子短期交換人生, 構思是頗為新奇的。 節目選取的城裡孩子來自較富裕的家庭, 基本都頑劣成性, 沒有教養, 而農村孩子家庭十分貧困, 但都品學兼優。

小小年紀的徐鵬生, 在農村家庭中早就練就了一身的本領,

洗菜、切菜、翻炒各種環節鵬生處理得有模有樣。 經過了一番悉心準備, 一頓充滿心意的晚餐出現在了餐桌之上。

高肖男

這從根子上就是一個不平衡不公平的安排。 而節目的拍攝與剪輯又進一步突出了這種不平衡, 強化了不公平。

城市人和農村人日益成為兩條平行線, 對彼此的生活充滿陌生和好奇。 二者生活水準、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觀念的巨大差異, 也導致了互換人生的結構性衝突, 而這正是節目效果所必需的。 這個衝突對那個城市小混混來說, 不失為一種救贖;對那個農村孩子, 卻是潛在而嚴重的心靈破壞。

參加這個節目, 城市小混混什麼都不會失去, 他的心本來就是空虛迷惘失衡的, 本來就是父母的麻煩父母的一塊心病, 讓他去體驗一下農村生活吃點苦, 只能有益無害。 如果按公平對等的原則, 應該讓城市小混混和農村小混混互換生活。 農村並非沒有小混混, 而且未必比城市少。 但節目組卻選擇了那些農村中的好孩子, 他們都是各自家庭的支撐和希望。

這種安排是不道德的。

城市家庭會給這些農村孩子買幾件衣服, 幾雙鞋, 或者一點紙與筆。 這些農村孩子心存感激, 但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將為此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他們切實體會到城鄉之間的巨大差距, 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貧窮, 並認識到這種差距是多麼難以逾越。 他們家掙點錢是那麼難, 卻看到城裡孩子是那麼不珍惜。 這些都將對農村孩子本來淳樸的心靈造成持續性的衝擊, 最終很可能讓他們的心扭曲變形。

變形計, 非變形記, 一字之差, 失之千里。 從內容上看, 節目確實是設計、計謀, 而不是記錄。 如果話說的重一點, 就是一群電視人跑到偏遠山區, 用一點小恩小惠, 將那些懵懂的農村孩子和他們的家庭, 他們的苦難,騙到公共廣場供大眾消費。

謝滌葵

節目曾經的製片人謝滌葵在文章《變形計——一份來自遠山深處的力量》裡寫到:“各種追名逐利的思潮讓社會需要重建道德良知,獨生子女嬌生慣養、五穀不分、好逸惡勞、精神萎靡讓家長們頭痛不已,《變形計》是我們在偏遠山區挖到的一劑良藥,專門治療讓很多家長失去信心的城市獨生子女病。”

謝滌葵對《變形計》的初衷毫無掩飾,並為此甚是得意。可以看出,節目從一開始就是為城市失教家庭服務的,為了給他們治“病”,不惜以農村孩子的寶貴心靈為代價。由於偏遠山區的權利意識和觀念沒有和全社會同步,這些農村孩子和他們的家長,根本不知道在發生什麼會有什麼後果,才使得對他們的消費無所顧忌。

還是謝滌葵說的,各種追名逐利的思潮讓社會需要重建道德良知。為了收視率為了商業性娛樂而以農村孩子為道具,是這些電視人自己要重建道德良知,要敬畏職業邊界。

不過,無論有沒有變形記,城鄉之間的巨大差距都是中國的一個客觀現實。在農村中,比那些患上所謂“城市獨生子女病”的家庭更需要幫助的比比皆是。他們沒有話語權,特別是缺乏公共話語能力,他們看起來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但他們所面臨的真正問題,他們的真正訴求,卻往往處於公眾注意力的盲區。

比如,他們需要的是持續的溫暖存在,而不是潮來潮去的愛心洗劫;他們需要的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和平視,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施捨和廉價的憐憫;他們需要的是改變自身命運的希望和通道,而不是固定在土地和貧窮上供富人以愛心為名的消遣。

對這些,有多少人認真思考過,或在意呢?

農民問題在中國至為關鍵,原因很簡單——人數太多。我的感覺是,有強烈獲得感的農民正在死去。一門心思掙錢對權益無感的農民正在老去。被剝奪感將在新一代農民中蔓延。數千萬留守兒童長大以後,他們秉持什麼樣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將在很大程度上塑造著未來的中國。未來城市問題中將有相當部分是農村問題的延伸和輻射。

這些問題今天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當它們在將來的某一天浮出水面時,一定會造成讓社會大吃一驚的衝擊。

《變形計》所展現出的城鄉差距和不平等,正是各種問題產生的根源。只要《變形計》這種節目還存在,只要它還能在中國找到那麼偏遠落後的山區,找到那麼貧窮家庭的孩子,還能以一點小恩小惠忽悠他們參加節目,中國的發展就是殘缺的。

坐在消費農村話題盛宴席上的,遠不止《變形計》一家。他們基本都打著愛和公益的名義,但其目的大都不單純。

一些有錢有閑的城裡人對農村人“獻愛心”,或者是心血來潮,為打發空虛的時光,或者要塑造自己的形象。他們想像或者希望中的農村,恨不得餓殍遍地,農民都淳樸簡單,最好還有些愚昧,等待著他們像大善人一樣降臨。他們懷著不加掩飾的淺薄的優越感,抒發著他們虛偽的同情,但他們內心深處真正希望的卻是城鄉差距能永遠固化下來。在他們“愛心”的背後,藏著近乎殘忍的自私和自以為是。

多少傷害,以愛為名!但,請放過孩子!

他們的苦難,騙到公共廣場供大眾消費。

謝滌葵

節目曾經的製片人謝滌葵在文章《變形計——一份來自遠山深處的力量》裡寫到:“各種追名逐利的思潮讓社會需要重建道德良知,獨生子女嬌生慣養、五穀不分、好逸惡勞、精神萎靡讓家長們頭痛不已,《變形計》是我們在偏遠山區挖到的一劑良藥,專門治療讓很多家長失去信心的城市獨生子女病。”

謝滌葵對《變形計》的初衷毫無掩飾,並為此甚是得意。可以看出,節目從一開始就是為城市失教家庭服務的,為了給他們治“病”,不惜以農村孩子的寶貴心靈為代價。由於偏遠山區的權利意識和觀念沒有和全社會同步,這些農村孩子和他們的家長,根本不知道在發生什麼會有什麼後果,才使得對他們的消費無所顧忌。

還是謝滌葵說的,各種追名逐利的思潮讓社會需要重建道德良知。為了收視率為了商業性娛樂而以農村孩子為道具,是這些電視人自己要重建道德良知,要敬畏職業邊界。

不過,無論有沒有變形記,城鄉之間的巨大差距都是中國的一個客觀現實。在農村中,比那些患上所謂“城市獨生子女病”的家庭更需要幫助的比比皆是。他們沒有話語權,特別是缺乏公共話語能力,他們看起來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但他們所面臨的真正問題,他們的真正訴求,卻往往處於公眾注意力的盲區。

比如,他們需要的是持續的溫暖存在,而不是潮來潮去的愛心洗劫;他們需要的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和平視,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施捨和廉價的憐憫;他們需要的是改變自身命運的希望和通道,而不是固定在土地和貧窮上供富人以愛心為名的消遣。

對這些,有多少人認真思考過,或在意呢?

農民問題在中國至為關鍵,原因很簡單——人數太多。我的感覺是,有強烈獲得感的農民正在死去。一門心思掙錢對權益無感的農民正在老去。被剝奪感將在新一代農民中蔓延。數千萬留守兒童長大以後,他們秉持什麼樣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將在很大程度上塑造著未來的中國。未來城市問題中將有相當部分是農村問題的延伸和輻射。

這些問題今天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當它們在將來的某一天浮出水面時,一定會造成讓社會大吃一驚的衝擊。

《變形計》所展現出的城鄉差距和不平等,正是各種問題產生的根源。只要《變形計》這種節目還存在,只要它還能在中國找到那麼偏遠落後的山區,找到那麼貧窮家庭的孩子,還能以一點小恩小惠忽悠他們參加節目,中國的發展就是殘缺的。

坐在消費農村話題盛宴席上的,遠不止《變形計》一家。他們基本都打著愛和公益的名義,但其目的大都不單純。

一些有錢有閑的城裡人對農村人“獻愛心”,或者是心血來潮,為打發空虛的時光,或者要塑造自己的形象。他們想像或者希望中的農村,恨不得餓殍遍地,農民都淳樸簡單,最好還有些愚昧,等待著他們像大善人一樣降臨。他們懷著不加掩飾的淺薄的優越感,抒發著他們虛偽的同情,但他們內心深處真正希望的卻是城鄉差距能永遠固化下來。在他們“愛心”的背後,藏著近乎殘忍的自私和自以為是。

多少傷害,以愛為名!但,請放過孩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