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鄉情鄉事:話說家鄉官湖

(作者:劉波濤)

養育我30年的官湖古鎮, 它的一草一木、一河一道等, 每天不時都要在我腦海浮現, 我為生在官湖鎮驕傲, 為養在官湖鎮自豪。

因為今天的官湖鎮和以往相比較, 那可是今非昔比啦。 現在它是全國500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是江蘇省重點中心鎮, 也是全國五大板材加工基地之一, 經濟發展名列徐州市第一, 是邳州市經濟發展領頭羊, 現在走遍全國各地, 每一提到邳州市官湖鎮, 那可以說基本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在此我要為故鄉驚人的變化, 大大的點個贊!

1986年官湖鎮撤鄉建鎮, 它位於邳州市中部, 邳蒼“天下水杉第一路“, 縱貫南北, 穿鎮而過, 省道250環抱鎮區, 南部距離邳州市13公里, 北鄰山東省蒼山, 地理位置十分顯耀。 自古以來都是邳北農貿中心, 有邳州“北大門”之稱。 官湖古鎮在明朝中期就聞名於世, 嘉靖十九年(1540年), 詩人黃輝作《官湖春日即事》詩二首,

有“官湖柳色佛人衣”之句。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學正方言啟記曰:“官湖、當邳州新城(邳城)之東十裡, 而近入都之孔道也, 康熙年間辟新驛道, 自江淮以南, 南抵交廣, 東及浙閩, 陸行者率綰軲於此, 而官湖時為頓宿之區, 以故北貨委輸, 商賈駢溢於邳稱巨鎮”。 明朝時期建有官湖木橋, 清朝乾隆九年(1744年), 改建石橋,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又建築南門大橋。

官湖鎮在民國初期, 為邳縣二區區公所駐地。 建國後, 先後為區、鄉、公社和鎮政府所駐地。

80年代改革開放浪潮衝擊官湖鎮, 為趕上時代潮流, 該鎮積極行動起了, 要想富先修路, 首先他們整修主街道8條, 總長5860米, 安裝路燈150盞, 架設橋樑6座。 當時, 這個鎮有汽車站一座, 每天客運汽車56班次, 年客運量100000人次。

當時該鎮為方便用戶飲水, 克服多方困難, 在鎮區建自來水塔兩座、供水能力每眼井30噸/小時、平均日供水量150噸, 收益人口1600人。 當時自來水排水主要靠自流, 最後排入官湖河和汪塘。 當時, 該鎮有郵電所一所, 電話裝機56門, 變電所一個, 主變一台, 容量為3150千伏安, 供電所一處, 全鎮共有變壓器12台, 總計容量1286千伏安, 全鎮當時裝機容量1300千瓦。

八十年代, 該鎮總建築面積269910平方米, 其中居民住房173.360平方米, 人均住房13.37平方米/每人。 生產用房78402平方米, 公共建築18148平方米。

官湖鎮黨委、政府領導審時度勢, 針對以上情況, 他們不能坐以待斃, 為更好發揮經濟領頭羊作用, 他們想法設法, 做到走出去引進來的招商方法, 針對該鎮現有情況, 大力發展板材行業。

將1993年尚有13家發展到至今1000多家板材私營企業, 現在該鎮已有高檔裝飾板材生產線6條, 年消耗木材400萬立方米, 年加工板材250萬立方米, 約占全國總產量的十分之一。 近年來, 官湖鎮經濟建設突飛猛進, 各項建設快速發展。

“幾重芳樹點春輝, 官湖柳色佛人衣”。 又雲:“歇鞍橋側酒方暖, 柱杖林端鶯啼飛”。 均系明末詩人黃輝的贊句, 從這就說明官湖在歷史上就是風光旖旎, 景色誘人的古驛道要站。 1934年, 國民黨駐官湖團長吳雲成, 集富戶之資, 於官湖鎮西山西會館內, 建圖書館、修魚池、造假山和蓮壙。 壙內建有“雲成”、“端臣”二亭, 圓柱雕有“二龍戲珠”、“獅子滾繡球”, 這些景點與“九曲橋”相連, 為人們休息場所, 可惜的是在“文革”期間毀滅殆盡。

2000年, 市委、市政府統籌安排, 將白龍埠鄉併入官湖鎮。 現在的官湖鎮正以嶄新的面貌, 以地多人廣、人傑地靈之源, 挑戰21世紀, 為”一帶一路“建設做出應有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