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追溯歷史:印度阿三的來由

1。 形成共識——印度阿三, 指印度人。

“印度阿三”來自“十裡洋場”時期的吳語上海話, 吳人極喜加“阿”字。 華人給印度人起的外號, 一般含貶義。

2。 英租界的衍生物——從印度引進的“公務員”。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8月上海被西方殖民者強迫開闢為通商口岸, 外國冒險家紛至遝來, 要求在上海購地建房。

1845年11月29日, 當時清政府上海道台宮慕久(山東東平桂井子街人 )在英國領事巴富爾的威脅和欺騙下, 以道台名義, 用告示形式公佈了洋人的《上海租地章程》。

(上海租界一瞥)

1849年(道光二十八年)4月6日, 上海劃定法租界界址。 從此, 英租界成了英國侵略者在上海的“國中之國”。

印度曾是英國的殖民地, 印度人多少會講點英語, 語言交流障礙不大, 因此有許多印度人為英國政府做服務。

上海當年的英租界中經常會有從印度調來的“公務員”, 負責一些雜事, 侍從、治安等

3。 具備規範的管道——勞務輸出

香港開埠之後有大量南亞裔的人從事城市治安、管理、服務等, 比華人起步早得多。 究其原因, 因為東印度公司很早就開始訓練本地人從事勤務,

他們對於現代市政制度, 尤其是員警制度的理解比當時的華警要好很多, 加上語言優勢, 所以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 英治地區很常見南亞裔公務人員。

上海開埠之後, 尤其是英租界也採用了這種方式組建警力等。

4。 特殊的身份決定——社會地位

洋行的中下層管理人員、服務場所服侍人員, 更多的是城市協管聯防隊交通警、巡邏警(巡捕), 少量的獄警。

對他們的英國主子仰視恭敬, 就是居住在租界裡的華人的地位也比他們的地位高。

當然, 對於一般的華人百姓, 他們就高高在上了。 正因有如此的“群眾基礎”, 印度阿三受眾面光。

5。 關於“印度阿三”俗稱來歷, 大致有這下面幾種說法:

(1)上海百姓因不懂英語而產生的誤會。

過去上海百姓稱英租界中的印度巡捕為“紅頭阿三”。 凡印籍巡捕皆頭纏紅巾(實際上, 印捕充任交通警、巡邏警的用紅巾纏頭, 任看守警為黃巾纏頭)所以叫“紅頭”。

當時租界裡的英國人向印度巡捕喊話時, 通常以“I say...”開頭, 差不多就是“喂、哎”的意思。 當印度紅頭巡捕在中國人面前顯擺的時候,也說話喜歡“I say” “I say”(我說)的。

上海百姓誤以為這是對印度巡捕的稱謂,而“I say”與上海話中“阿三”的發音比較接近,於是就有了“紅頭阿三”這個詞。

(2)“Sir”的音譯。

另一種說法是英國體系的公務人員(尤其是員警)長久以來都習慣被稱呼為SIR,另外上海人一向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添加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

(3)“阿三”,印度地名或者姓氏。來自於音譯“assam”(今譯為:阿薩姆,屬於印度)

我醫院有個工作人員是印度人,他的胸牌上寫著的名字就是ASAN。ASAN本來就是印度常用的名字,就象中國小張老王那麼常見。

(4)道教話的引申

唐初的“國教”是道教,原因是李唐氏族對自己家世底氣不足,攀附老子李耳為其祖。所以李淵上位後對全國僧道寺觀清理整頓,下詔定三教順序,“老先、次孔、末釋”,老子地位最高,孔子第二,釋迦牟尼第三。這大概是“印度阿三”、“孔老二”的出處,而中國人常年掛在嘴邊的俗語“老子天下第一”,應該也是由此而來。

(5)來源於方言

寧波人給出的回答:當年上海有不少是寧波過去的,上海話和寧波話相似度極高,寧波土話中一直把抓蛇賣蛇的人稱為“抓蛇阿三”,有感於印度人有吹笛舞蛇的把戲,當年的上海人自然叫他們為“阿三”,兼他們喜歡包紅頭巾,自然稱為“紅頭阿三”,個人認為是來源於方言的關係。

當印度紅頭巡捕在中國人面前顯擺的時候,也說話喜歡“I say” “I say”(我說)的。

上海百姓誤以為這是對印度巡捕的稱謂,而“I say”與上海話中“阿三”的發音比較接近,於是就有了“紅頭阿三”這個詞。

(2)“Sir”的音譯。

另一種說法是英國體系的公務人員(尤其是員警)長久以來都習慣被稱呼為SIR,另外上海人一向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添加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

(3)“阿三”,印度地名或者姓氏。來自於音譯“assam”(今譯為:阿薩姆,屬於印度)

我醫院有個工作人員是印度人,他的胸牌上寫著的名字就是ASAN。ASAN本來就是印度常用的名字,就象中國小張老王那麼常見。

(4)道教話的引申

唐初的“國教”是道教,原因是李唐氏族對自己家世底氣不足,攀附老子李耳為其祖。所以李淵上位後對全國僧道寺觀清理整頓,下詔定三教順序,“老先、次孔、末釋”,老子地位最高,孔子第二,釋迦牟尼第三。這大概是“印度阿三”、“孔老二”的出處,而中國人常年掛在嘴邊的俗語“老子天下第一”,應該也是由此而來。

(5)來源於方言

寧波人給出的回答:當年上海有不少是寧波過去的,上海話和寧波話相似度極高,寧波土話中一直把抓蛇賣蛇的人稱為“抓蛇阿三”,有感於印度人有吹笛舞蛇的把戲,當年的上海人自然叫他們為“阿三”,兼他們喜歡包紅頭巾,自然稱為“紅頭阿三”,個人認為是來源於方言的關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