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施的最終命運(八卦史記56)

李大嘴 大嘴讀史

作為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 在《史記》上壓根沒有提及, 不管是《越世家》, 還是《吳太伯世家》, 甚至《貨殖列傳》都沒有關於西施的記載。

那麼, 第一個問題:西施存在嗎?

答案是:當然存在!

《輿地志》、《十道志》、《嘉泰會稽志》等書都有關於西施的記載。

“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 得諸暨苧蘿山賣薪女, 曰西施。 山下有西施浣紗石。 ”

沒有爭議, 一目了然。

第二個問題:西施最終的命運如何?

比較常見而且討喜的說法是:範蠡帶著西施坐船走了。

東漢的《越絕書》記述:“西施, 亡吳後複歸範蠡, 同泛五湖而去。 ”

《吳越春秋》也明確記載:“吳王亡後, 越浮西施于江, 令隨鴟夷以終。 ”因為範蠡後來改名“鴟夷子皮”, 所以人們認為西施跟著範蠡走了。

但這樣的解釋有些一廂情願了。

據《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王聞之大怒, 乃取子胥屍盛以鴟夷革, 浮之江中。 ”“鴟夷”正確的解釋是牛皮或者馬皮, 範蠡改名“鴟夷子皮”, 是為了表示對朋友兼對手伍子胥的懷念。

所以, 西施最終的結局是:用牛皮(或馬皮)包裹著沉入水中。

墨子在《墨子·親士篇》中說:“比干之殪, 其抗也;孟賁之殺, 其勇也;西施之沉, 其美也;吳起之裂, 其功也。 ”意思是這些人都是“死其所長”——因為各自的所長招致相同的禍害。

至於是誰對西施下的毒手, 說法很多, 大致有吳國人、勾踐、范蠡、勾踐的老婆四種說法。

此外, 還有一種“愧疚自縊說”也比較有市場, 說是西施完成使命之後, 面對吳王, 既高興又內疚, 於是在館娃宮上吊自殺。

大嘴傾向“沉江說”,

不為什麼, 就是覺得一個受過傷的女人和一個聰明狡猾如范蠡的男人在一起, 不會有幸福。

還是早死早了事的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