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朝代更替不是光歸咎於帝王的性格,事實上,興亡跟國情有絕大關係

歷史上, 君主多疑是常事。 性格決定命運, 其實這句話有很大迷惑性, 很多幼稚者只會盲目模仿性格, 卻不注意具體執行。 所以說, 疑心重, 不是問題, 當皇帝最主要看是不是能知人善任。 會的, 自己輕鬆, 國家又安穩;不會的, 累死自己, 國家還是到處亂七八糟。

舉個例子, 明朝200多年的大好江山在崇禎帝手裡覆滅了, 不過這就有點冤枉崇禎了。 崇禎本身勤政愛民, 有雄途大志, 想力挽狂瀾, 但能力不夠, 加上他年少繼位時, 底子非常薄, 威望、經驗、能力不足, 群臣輕蔑, 又貿然裁掉東廠, 身邊缺少可靠的心腹, 受到群臣嚴重的蒙蔽,

用人不明, 導致政策制定, 出現嚴重的錯誤。

崇禎

閹黨固然對群臣殘暴, 但對皇帝卻很忠心, 對於維繫整個國家穩定, 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東林黨, 多和財閥勾結, 迂腐又自私, 明明江南是經濟重心, 情況比北方好很多, 他們卻說謊, 奏請崇禎,

減免江南賦稅, 卻不提北方嚴重乾旱, 比南方糟糕多了, 大部分賦稅擔子落在北方上。 後來很多爆發起義都是在北方, 比如闖王李自成是陝北人。 後來李自成攻破京城, 這些宗室和官僚為保命, 數日間, 竟然交出數千萬兩銀子, 比明朝國庫幾年的收入還多。 可見, 明朝的貪腐有多嚴重了, 崇禎實在是無力回天。 也得說下, 這崇禎腦子是有點一根筋, 居然一時看不開, 就跑去上煤山吊了, 而不是去搬師回攻。 反而引發了皇位之爭, 嚴重的內耗, 為明朝的徹底滅亡, 寫上了悲歌。 南明悲歌中, 有太多迂腐之人, 居然糾纏於個人小節, 而不顧國家大局。

大家都說明亡實始于萬曆, 其實遠在朱元璋時期就埋下隱患了。

朱元璋出身低微,

做過乞丐, 當過和尚, 顛沛流離, 深知民間疾苦和人心險惡, 深諳鬥爭手段。 朱元璋本身雄才大略, 無論政治和軍事都是非常強的, 南征北戰, 所向披靡。 剛即位, 也是非常勤政, 但日以繼夜, 差點熬死自己, 最後不得不設立內閣, 分擔壓力。 但朱元璋本身出身低微, 也擔心別人瞧不起他, 隨時謀朝篡位, 設立了錦衣衛等大批的特務機構, 後來明朝還有東西二廠。 雖然有了這些特務機構, 對於皇帝維穩, 監控群臣, 起到很大作用, 但卻讓國家陷入無休止的內耗中, 大量的人才死於內鬥。 整個國家空前專制, 文字獄也時有發生, 扼殺人才, 很可怕。 朱元璋雖然窮兵黷武, 殘殺太多, 但還是為明朝打好了基礎。 跟崇禎那種積弊已久的狀況, 完全兩回事。

朱元璋

說到萬曆, 得一分為二來看, 前期的萬曆, 也是很勤奮, 很有大志, 勵精圖治, 但到後期, 居然因為跟群臣鬥氣, 數十年不上朝, 雖然他遙控著整個朝政, 自己樂得在後宮享樂, 但得說這種有很大隱患, 萬曆後來不僅完全廢除張居正的政策,

還沉迷于搜羅金銀珠寶和奇珍異寶, 整個國家逐漸陷入混亂。 張居正雖是權臣, 但不貪污受賄, 只是收禮, 對於穩定國家經濟民生, 有極大貢獻, 萬曆是他得意門生, 卻因為張居正這老師過於嚴厲對待他, 導致他叛逆性格, 居然拿整個國家前途來鬥氣, 後來數十年不上朝, 也是為了跟群臣鬥氣。

明朝真是奇葩皇帝多。

也正是因為萬曆的怠政, 導致大小官員貪腐成風, 搞得到處都民不聊生。 萬曆三大征, 雖然取得勝利, 但幾乎耗盡國庫庫存, 而且由於放鬆了對官員的監督, 各地逐漸訓練廢弛, 軍機敗壞, 亂吃空餉, 也有了軍閥林立的狀況, 為明末的混亂埋下禍根。

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