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時評袁紹手下“四庭柱”,以張郃與顏良爭第一,文醜僅排第三!

在漢末群雄割據的時代, 袁紹從小小的渤海郡謀圖大業, 名動天下, 地廣兵足, 不但是曹操的勁敵, 也是公孫瓚等天下諸侯頭頂上的一座大山。 但毛主席這樣點評袁紹:“袁紹這個人多謀寡斷, 有謀無斷, 結果兵敗於官渡。 ”那為啥一個有謀無斷的人, 會在漢末前期, 成為諸侯之首了?

近代歷史學家方詩銘告訴我們:“世族、豪傑、遊俠, 是袁紹的優點, 也是袁紹的有利條件, 以此為憑藉, 雄踞河北, 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者。 ”沒錯, 在前期袁紹有著諸多聞名天下的豪傑和名士, 幫他出謀劃策, 後人張國良在三國平話中就點評他手下武將, 提出“河北四庭柱”的概念。

河北四庭柱為:顏良, 文醜, 張郃, 高覽。

十八路諸侯聯盟討伐董卓時, 冀州牧韓馥手下第一大將不過是潘鳳之流, 而袁紹手下就已經有顏良和文醜這樣的一等一的武將。 官渡之戰時, 顏良和文醜絕對是袁紹的心腹大將,

光憑顏良能領郭圖和淳于瓊等將領, 做數萬大軍的主帥守白馬, 顏良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心腹。

文醜要差顏良些許, 演義裡描述文醜能和程普、黃蓋、韓當、張遼、關羽、徐晃、趙雲打上幾個回合、甚至幾十個回合, 武力怎麼也能當得上“勇冠三軍”把?不過他實在不是個合格的統帥,

追擊戰時控制不了隊伍, 哄搶曹操留下的物資, 被反擊了, 控制不了隊伍建制度, 五千騎兵被數百騎兵沖散隊形, 他勉強算是第三吧!

之前是論在袁紹手下的排位, 現在論一下終身成就。 前期在袁紹的手下, 張郃和高覽明顯不太受到重視,

官渡之戰時, 兩人一同投降曹操, 在三國時代綻放光彩。 高覽正史記載比較少, 是因為他死得比較早, 在劉備敗走荊州之時, 被趙雲殺死, 較為遺憾的沒有繼續書寫自己的傳奇, 但能死在趙子龍之手, 想來也不會是無能之輩。

而張郃在後曹操時代和前三國時代是比較出彩的, 首先他常常和張遼一樣作為曹操的先鋒軍, 隨曹操征戰四方, 屢建戰功, 漢中之戰夏侯淵死於定軍山之戰, 他代為大帥, 率部安全退守陳倉。 若要說張郃幾個出名的戰功那就是在“江陵大破吳軍”;“ 街亭大敗馬謖”這些, 所以論成就, 小編竊以為張郃比顏良之輩強多了。

所以武以張郃與顏良爭第一,至於評論角度如何,觀眾自選;文醜畢竟聞名於世,勉為其難排他哥第三;高覽的話,由於正史資料確實較少,能排入三國評話的四庭柱,應該不是平庸之輩。

所以武以張郃與顏良爭第一,至於評論角度如何,觀眾自選;文醜畢竟聞名於世,勉為其難排他哥第三;高覽的話,由於正史資料確實較少,能排入三國評話的四庭柱,應該不是平庸之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